當傳統書法課
遇上現代數字化教學方式
它們之間會有怎樣的反應?
本學期
福州市首個「數字書法教室」
正式落戶福州教育學院附屬第二小學
開學3個月來
已向各年級書法課鋪開使用
今天,2019教育年會在二附小舉行。秀美的校園風光令全市前來觀課的校領導、老師們讚嘆不已,而更吸引大家的,是在「數字書法教室」上的兩堂課——「雙師書法課」「單人智慧書法課」。
通透的小軒窗映著陽光,數字書法教室里整齊的擺放著50套古色古香的古典書桌,50套交互式數字臨摹台無縫隙嵌入在古典書桌上。桌面上整齊地擺放著筆墨紙硯等傳統的書法學習工具,牆壁四周裝點著師生的書法作品,一股濃濃的書香氣息讓人忍不住揮毫潑墨。
現場,葉艷和陳晨老師搭檔,展示了一節雙師書法課《撇和點》。一位老師台上授課,一位老師台下輔導練寫,提高了書法教學的有效性。利用數字交互技術,老師讓學生們現場筆劃「建構」,更加直觀地認識落筆位置。
據了解,在二附小校長、福建省方曉敏書法名師工作室領銜名師方曉敏的引領下,二附小自去年起開展「師生書法素養提升工程」,書法教育開展得有聲有色。雙師書法課已是二附小書法課的常態課型,每周三下午全校推開。
作為我市中小學唯一一個書法專業畢業的專業師資,梁周萍老師的書法課「專業味兒正宗」。現場,她執教的「單人智慧書法課」——《集字臨摹練習》,令觀摩的老師大開眼界,這也是全市老師們首次目睹「數字書法教室」的真實應用。
梁老師嫻熟操作著教師智能中控台,藉助高清雙目教學展示台,為大家書寫範字。
由於是「集字教學」,在數字書法教學系統中,可以隨時調出各種經典碑帖、示範資源,她還可利用板書示範系統講解筆順和間架結構;學生用真實的毛筆在電子螢幕上臨摹與創作,老師與學生形成智能互動式教學。
方曉敏校長介紹,這套系統突破了書法教師教授所擅長書體的局限,老師利用這套系統可以教授學生學習多種書體,極大滿足個性化學習的需求,「這可以解決各校書法教學目前面臨的困境」。
這一年來,二附小隨著鰲峰坊特色歷史文化街區的開街,校園建設也更加古樸幽雅,充滿了百年書院文化的深厚積澱。
校園「古色古香」,卻也不失科技范兒。看,二附「小主人」——機器人「秀秀」,誠迎八方賓客,帶大家看「不一樣」的二附小教學年會。
今天在教育年會現場,福州市高玉語文名師工作室推送了兩節特色閱讀課,陳敏老師執教整本書閱讀課《窗邊的小豆豆》,唐禧老師帶來 「螢火蟲故事家族閱讀課」《聊不完的「嗯嗯」》。
這兩節閱讀課實現了三地聯盟,福州教院二附小與晉師附二小、古田吉巷小三校共讀,打破了以往的空間壁壘,實現線上線下共聯動,共享優質的閱讀教育資源,拓展延伸了閱讀平台和影響。
年會上,還舉行了福州市「省級義務教育教改項目示範性建設學校」小學階段現場交流會暨省市名師工作室「書香墨香滿校園」主題研討會。福州市130多所教改示範校校長、評估專家,方曉敏、高玉兩個省市名師工作室成員,還有來自柬埔寨的三十多位華文教師,二附小手拉手學校教師代表參加。
教育部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培訓專家黃家驊教授講座:《書香墨韻,文以化人——新時代3.0版校園文化建設方法》。
福州晚報記者 安梓 葉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