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族服裝那麼漂亮,這一次去呼倫貝爾最大的驚喜是穿上了民族服裝

2020-09-22     文藝蜀黍看世界

原標題:蒙族服裝那麼漂亮,這一次去呼倫貝爾最大的驚喜是穿上了民族服裝

幾乎每年都要自駕呼倫貝爾大草原,但是最為難忘的當屬跟發小女同學們結伴同行的那一次。

那一次從阿爾山去往海拉爾,在傍晚的時候途徑七星湖附近的牧場,我們在一條通向天邊的小路上收穫了一場恢宏的草原日落,於是再也捨不得離開,索性就擇一處蒙古大營住了下來。

第二天清晨,走出蒙古包才真正感受到草原的遼闊,七星湖區域只能算是呼倫貝爾大草原的邊緣地帶,即使這樣,在雨水充足的年份里,它也是一片牛羊成群的肥沃牧場。

我跟發小們說:不要急著趕路,索性就在這裡再玩上一天!

其實,我是惦記著蒙族大哥承諾給我的手把羊肉、羊肉腸和羊血腸、肚包肉、蒙古包子,還有馬奶酒。

誰曾想,後來更大的驚喜卻是發生在我的髮小女同學們身上。

蒙族大哥見到我們已經在牧場裡四處遊玩,也興高采烈地跑來噓寒問暖,並熱情洋溢地為我們講起了牧場裡的故事。

聽蒙族大哥講,過去這裡至少有七八個遊牧部落,他說那時候七星湖牧場的牛羊有數十萬頭,湖水滋潤著周圍的草場,真可謂是一派「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壯麗景象。

大哥也講起他的勒勒車,草原上常見的勒勒車都是用樺木製作的,車輪大車身小,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載重能力都極大,要用牛馬拉動,牧民遊牧遷徙全部靠它,勒勒車像一部「草原列車」,是牧民流動的家

後來大哥講得高興了,不由分說地拉起我的髮小女同學們就走,說無論如何都要給她們打扮起來,然後騎上馬,帶著我們去草原的縱深去看一看。

說句心裡話,等蒙族大哥拉著已經被他精心打扮好的髮小女同學們走出蒙古包的一剎那,我都驚呆了。

她們竟然活脫脫地變成了蒙族姑娘,不僅美麗,還透著過去從未有過的嫵媚和健康,那一刻萬物渾然天成,整個世界都變成了本該有的最樸素和美好的模樣。

我除了由衷地讚美以外,也因此對蒙古族服飾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它們實在是太漂亮了。那一天裡,我不斷地詢問著大哥有關蒙族服飾的問題,很多答案都令我茅塞頓開並受益匪淺。

我們都知道,要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和習俗,首先就要從了解他們的服飾開始,因為服飾是一個民族的標誌,也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載體,它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意識形態、審美趨向和生活方式及發展歷史。

自古蒙古民族就性格粗獷、彪悍,所以他們喜愛穿寬鬆肥大的長袍,俗稱「蒙古袍」

蒙族服飾也體現出蒙古民族的聰明才智,蒙族長袍的實用性極強,白天作為衣服,夜晚可當作鋪蓋,在騎馬時即可禦寒又可保護身體,可以說是一衣多用,極為適合馬上民族的生活習慣。

蒙古長袍有許多講究,春秋穿夾袍,夏季穿單袍,冬季穿皮袍或是棉袍。男袍一般都比較寬鬆肥大,女袍則相對緊身,以便於顯示出女性身材的婀娜和嬌媚。

蒙族大哥來了興致,發小女同學們也跟著興高采烈起來,大哥為她們不斷地更換著服飾,並且一會兒牽來駿馬,一會兒又趕來駱駝,他們忙得不亦樂乎,我也看得賞心悅目,那可真是一個快樂的上午。

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蒙古族特別偏愛鮮艷的顏色,服飾搭配都會選擇強烈的色彩反差,比如說帽子、飾品、腰帶和長袍對比分明,個個都光鮮耀眼。在遼闊的大草原,遠遠地就可以望見他們,時刻都彰顯著他們才是大草原的主人。

在大草原有這樣一句話語:「有蒙古袍出現的地方,就有蒙古人的豪爽和豁達」。

那天蒙族大哥為我們那般地忙碌,別無他求,就是因為相處得高興,也是為了讓我們更多地了解他的家鄉,並希望我們熱愛上他的家鄉。

後來我才發現女同學們佩戴的帽子都極為漂亮,蒙古族帽子被視為蒙古族服飾之首

蒙古族有一句諺語:「兩人行走長者為大,一人行走帽子為大」,這句話充分體現了帽子在他們心中的位置,他們認為沒有戴帽子的衣著是不完整的,因此,即使是現如今,蒙族人在重大婚禮或正式的場合中都會戴上莊重的帽子。

後來,我從沉迷於發小女同學們靚麗的蒙族裝扮情緒中跳出來,騎上那片牧場最矯健的駿馬馳騁而去,那一刻我也成為了大草原的一部分,胸膛里燃燒著與蒙族漢子一樣的豪情。

蜀黍在這裡寫了很多的文章、拍攝了很多的視頻,但是仍然覺得不過癮,依然想用更直接的方式跟你交談,蜀黍願意蹲坐在溫暖陽光下的一處牆角兒,坐在小板凳上,慢條斯理地再給你講講最新的旅行故事,也許這一講,就是一生!請你關注我吧,我們路上不見不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BDVtXQBd8y1i3sJMH4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