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是一天中的第一頓飯,不僅能喚醒身體,還會為一整天的活動打基礎。但本應該豐富足量的早餐,卻被很多人忽視了。近期的一項新研究顯示,不吃早餐,會增加代謝性疾病的風險。
本文結合新研究以及專家觀點,告訴你一頓合格的早餐應該怎麼吃。
不吃早餐身體會怎樣
來自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聯合學院、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的研究者,在學術期刊《細胞》上合作發表的論文中顯示,不吃早餐的生活方式會改變小腸對營養物質的吸收方式,從而增加代謝性疾病的風險。
研究者將小鼠分為幾組,提供不同的喂食模式,其中一部分小鼠在睡醒之後沒有立刻進食,也就是跳過了早餐,其保持空腹的時間與不吃早餐的人類似。
研究人員詳細分析了各組小鼠小腸吸收營養物質的生理反應後發現,長時間空腹,會破壞腸道的屏障功能,經常不吃早餐,在接下來進食時,小腸上皮細胞會過度吸收脂質,進而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等問題的風險。
在這篇論文的總結中,作者明確指出,不吃早餐會誘導上皮脂質吸收,從而加劇代謝疾病。
多國研究勸你好好吃早餐
除了上述研究,已有多國研究者證實了「不吃早餐」這件事,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增加死亡風險
我國研究者發現,與規律吃早餐相比,不吃早餐會增加27%的全因死亡風險,28%的心血管死亡風險,34%的腫瘤死亡風險。
營養不足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現實,不吃早餐會錯過牛奶中的鈣、水果中的維生素C以及穀物中的纖維、礦物質等,導致一整天的營養不足。
超重肥胖
我國學者發表在《中國循環雜誌》上的研究顯示,經常不吃早餐的人比經常吃早餐的人,增加48%的超重或肥胖風險,31%的腹部肥胖風險。
影響生物鐘
《糖尿病護理》雜誌刊文稱,不吃早餐會對「生物鐘」的基因表達造成影響,誘發糖化血紅蛋白和餐後血糖升高,長此以往,為各種慢病埋下隱患。
危害心血管
《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上的文章顯示,與每天吃早餐的人相比,從不吃早餐的人的心血管死亡風險約升高87%。
增加焦慮風險
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表明,沒時間或不習慣吃早餐的人更容易出現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
影響學習能力
英國利茲大學的研究顯示,幾乎不吃早餐的學生,平均成績比經常吃早餐的人低10.25分,相差近兩個等級。
健康早餐到底要怎麼吃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早餐食物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動物性食物和奶豆堅果四類。中國註冊營養師李萌表示,完美早餐應滿足「四合一」:
谷薯類供足能量
麵條、饅頭、大米粥、燕麥粥、雜豆粥、紅薯等谷薯類食物是早餐能量的主要來源。儘量不選油條油餅、蛋糕餅乾等,以免攝入過多油、鹽、糖。
蔬菜水果補充纖維
蔬果可隨其他食物一起烹飪,如香蕉燕麥牛奶、茴香豬肉包子等,也可以拌個蔬菜沙拉,饅頭、麵包里夾幾片生菜,煮麵時加些青菜。
肉蛋延緩飢餓
早餐中最好要有蛋類、肉類中的一種,健康人吃雞蛋時不必丟棄蛋黃,最好選水煮蛋,烹調肉類避免高溫油炸。
奶豆堅果提升營養
牛奶、酸奶、奶酪等是鈣、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A、維生素D等營養素的重要來源;豆漿、豆腐、豆皮等富含優質蛋白質、必需脂肪酸和植物化學物。在此基礎上,建議加一把堅果,這類食物富含維生素E、多種B族維生素,以及鐵、鋅、鈣、鎂等各種礦物質,不僅能提高早餐質量,還有助預防肥胖。
不吃早餐的人,各有各的原因,有人說早上沒胃口,有人說時間緊張來不及,還有人說早上起太晚,擔心影響吃午餐。
起太晚:中國註冊營養技師徐靜表示,起床晚的人,如果離午餐還有2~3小時,可選擇易消化的食物,不用吃太多,種類儘可能豐富,比如魚蝦肉、青菜、酸奶,搭配些全麥麵包、堅果。距離午餐只有1個小時的話,為了不影響午餐,可以只飲用一些流質食物,比如牛奶。
沒時間:如果覺得早晨時間很緊張,可以在頭天晚上先把食物做成半成品,早上煮湯熱飯時,見縫插針地洗漱、收拾,為吃早餐騰出時間,或者買一些方便攜帶的食物,如三明治等。
沒胃口: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臨床營養科營養師石海丹表示,可以從簡易的食物開始,培養吃早餐的習慣,再逐步加量;早餐食材經常換換花樣,選自己愛吃的健康食物。咖啡中的咖啡因可能會抑制食慾,建議將喝咖啡的時間挪到早餐後。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