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新蝙蝠俠》打9分,DC頭號偵探布魯斯·韋恩王者歸來

2022-03-18     邑人電影院

原標題:給《新蝙蝠俠》打9分,DC頭號偵探布魯斯·韋恩王者歸來

本文作者:馬赫一號

DC漫畫,全稱「Detective Comics」,意為「偵探漫畫」,而蝙蝠俠正是該漫畫體系中的靈魂人物,2022版《新蝙蝠俠》回本溯源,傾注全力凸顯了蝙蝠俠布魯斯·韋恩的偵探屬性。

蒂姆·波頓版哥特風建築美學和古典主義融合,打造出童話世界一般的經典《蝙蝠俠》,克里斯多福·諾蘭版的《蝙蝠俠》三部曲極具現實主義,通過大量實景拍攝和影片內不斷對人性的拷問,將超英類電影的敘事高度拔高了一個層次,兩個版本的蝙蝠俠各具特色,都已經很難超越。

本次馬特·里夫斯版本的《新蝙蝠俠》從敘事層面、畫面風格和視聽語言上都詮釋了「新」的概念,導演將充滿腐敗與罪惡的哥譚市置於紅與黑的調色板上,黑暗、血腥、恐怖的氣氛肆意遊走於紅黑之間。

窺探視點和蝙蝠俠觀察取證時的眼部特寫鏡頭多次在影片內出現,在拍攝方式上就已經把「偵探」的標籤打在大銀幕上,而經典反派謎語人的回歸則成全了蝙蝠俠「DC頭號偵探」的美名,金·凱瑞版謎語人的形象本就深入人心,這次保羅·達諾飾演的謎語人把該角色的瘋狂、神經質卻擁有極高智商的特點演繹得惟妙惟肖。

謎語人,首次出現於《偵探漫畫》#140(1948)中,是蝙蝠俠眾多敵人中的超級反派之一,是一位智商極高的犯罪大師,如果說金·凱瑞版謎語人還保有一定的喜劇屬性,那麼保羅·達諾版謎語人則把這僅存的幽默感抹去,取而代之的是陷入瘋狂的精神強迫症及毀滅欲。

得益於這樣的反派角色,使得布魯斯在影片中從頭至尾都不得不在謎語人設定的符號謎題中探尋真相,無暇顧及其他,而接踵而至的限時謎題則讓這部長達2小時55分鐘的電影顯得格外緊湊而充滿張力,也正因為如此,本片的文戲遠多於動作戲,卻又不會讓觀眾感到乏味和枯燥。

在動作設計上,本片採用了近似諾蘭版略顯笨拙的寫實打鬥風格,全片僅有一場追車戲,雖只有短短的幾分鐘,卻足以吊起觀眾的腎上腺素。在這場追車戲中,我看到了《猩球崛起》導演馬特·里夫斯對人類本性中憤怒、野蠻、暴力的理解。

近年來,漫改超級英雄電影縱橫銀幕,CG愈發精美,場面越來越大,特效年勝一年,同時帶來的是同質化嚴重,人物缺乏新意,劇情流水帳。最近隔壁漫威家口碑褒貶不一的《蜘蛛俠:英雄無歸》和馬導《新蝙蝠俠》的出現終於讓超級英雄電影歸於初心,重新審視「俠」字的概念。

無論是山姆·雷米版《蜘蛛俠》那句深入人心的「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還是《蝙蝠俠:黑暗騎士》里蝙蝠俠最終選擇犧牲英雄之名去換取司法正義,它們之所以能成為觀眾心目中的經典影片,是因為其內核皆是將超級英雄去英雄化、去娛樂化,山姆和諾蘭都賦予了兩個角色厚重的使命感。在《新蝙蝠俠》中,我們見證了蝙蝠俠從一個「復仇者」轉變為「光的指引者」的整個成長曆程。

電影的最後一幕令人潸然淚下,當布魯斯點燃紅色煙火,指引被困在水中的少年們逃出生天,眾人擺脫黑暗的束縛,隨著光的方向前行,在俯瞰鏡頭下,絕美的構圖和光影如同畫作一般,紅光照亮前路,同時照亮觀眾的心,恰在此刻,片中代表恐怖和血腥的紅色被另一個詞語所代替:希望。

《新蝙蝠俠》個人評分:9分。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8ff1392c239600e77eea32905568a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