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藺「藍朋友」何浪 海拔3500米處極限救人|看見正能量

2024-11-04   封面新聞

天府融媒聯合體、封面新聞「看見正能量」全省融媒主題內容徵集活動供稿

「當時情況十分危急,那一瞬間,我腦子裡只有趕緊救人這一個想法。」 何浪至今還記得2024年6月16日遇到的那一幕驚險場景。

6月10日,何浪和友人的「摩托直達拉薩」之行從古藺出發,16日下午五點左右,正行駛在西藏昌都八宿縣至然烏鎮的途中,突遇堵車。何浪下車查看,見很多圍觀者往谷底看,何浪一問:「有人掉下去了嗎?」圍觀群眾焦急地告訴他:「對!有一輛轎車滾落至谷底了,車內還有一人被困。」

聽了回答,何浪沒有絲毫猶豫,立即從自己的摩托車上拿下急救包,和摩友一起迅速下到谷底救援。

「下去谷底基本沒有路,是一個很陡的坡,到處都是鬆動的石頭,隨時都有跌落的風險。」何浪當時是把急救包叼在嘴裡,手腳並用,用時兩三分鐘快速到達被困司機身邊。

當何浪到達谷底時,被困車內人員已被當地村民救出,額頭上有血跡,何浪立即拿出醫療剪刀,剪去傷者傷口附近頭髮,一處3公分長的開放性傷口很是明顯,何浪隨即用紗布進行包紮止血。「剪去頭髮既能更好止血,也方便後續醫生快速治療。」何浪說。

「痛,右手痛。」很慶幸,傷者還有模糊意識。

「我們在救援時發現她的右手是被壓著的,我們使了很大勁,才把她拉出來。」當地村民說,何浪初步懷疑傷者是右手閉合性骨折,他立刻用夾板固定,並用紗布進行了包紮,準備轉移至救護車。

「120救護車已經到了,可谷底與路面之間卻有近一百米的落差,一個人下來尚且費力,現在還要抬著傷者安全上去,無疑成為巨大挑戰。」就在此時,傷者開始喊冷。可在3500米高海拔地區,陽光照射得每個人都大汗直冒,何浪意識到不能再被動等119了,「上面堵車嚴重,再等下去怕耽誤傷者搶救,必須馬上上去。」何浪說得斬釘截鐵。將傷者用應急保溫毯裹住,放置在簡易擔架上,沒有繩子,就用紗布把傷者固定在擔架上,何浪和當地十幾人一起,護著擔架,快速抄小路,準備繞上路面。

「很驚險,小路雖然平緩些,但窄,路兩邊又是100多米落差的斜陡坡,坡陡土松,好幾次都差點有人掉下去。」何浪回憶起當時情形,聲音都有些顫抖,「有些路段甚至只能過一個人,一隻手要抬著擔架,另一隻手想抓個借力的東西都不行。後來我們四個抬擔架的,三人走後面,一人走前面,相互頂著走,相互借力。」

終於繞到坡度稍平緩的地方。何浪讓路面上的人放下繩子,「這樣一手抬擔架,一手拉著繩子借力,能更快爬上去。由於海拔比較高,在抬上去的最後幾十米,很多人都堅持不住了,我們一邊喊著『堅持』『加油』,一邊咬牙把傷者送了上去。」此時眾人都滿頭大汗。

整個救援時間僅用半小時,傷者就被120救護車送往醫院,現無生命危險。

回顧整個救援過程,包紮、護送......所有操作何浪都嫻熟自如、有備而來,這還得從他的經歷說起,今年27歲的何浪是古藺縣棗林村人,曾是一名空軍戰士,現在是瀘州市消防救援支隊繩索救援隊的醫療官和古藺紅十字會的一員,他經常參與各種救援行動,對如何在複雜環境中進行有效救援有著深刻理解和實戰能力。此次旅行前,他特意攜帶了配備齊全的急救包,既是保障自己的安全,也是希望在關鍵時刻能夠幫助他人。

「我們也沒想過其他,只是認為做了一件很普通的事,救人要緊。」何浪說。

來源:古藺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