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智慧丨權重股具備反彈條件

2023-12-16     紅刊財經

原標題:民間智慧丨權重股具備反彈條件

主持人 | 尹星

12月投資核心是大盤股

主持人:本周市場再次出現了傳統行業走勢回暖的跡象,這有什麼講究嗎?

泛舟:正常啊,大小盤股指數走勢分化的比值,已經進入了歷史最高值,技術性修正一下沒什麼不妥。再說了,12月屬於政策頒布期,萬一出什麼大招,大盤股不就要開始蹦躂了嗎?

主持人:周四京滬地產政策優化,周五盤面馬上就給反應了。

泛舟:對啊,這都不算大招,盤面就有反應。其實呢,周四資金就開始流入傳統板塊了。學過資金流向指標的朋友都能看得到這些。周四資金流向指向傳統板塊,比如公用事業、地產基建產業鏈、醫藥、消費等,流入占比大幅增加,公用事業更是持續幾天占資金流入第一,這在以往非常少見。

主持人:這可不容易,因為周四指數還在震盪。

泛舟:就是這個理!指數震盪,資金反而大幅度流向傳統板塊,這就預示著短期大盤股指數可能表現更優。

主持人:這股趨勢會延續下去嗎?

泛舟:暫時先不下定義,後續要看政策是否到位。你可以把當下傳統板塊的走強看作,趨勢走在消息面之前,也可以是大小盤股走勢分化指標的修復。如果短期政策暫不達市場預期,那麼資金還會重回中小盤成長股。現在就是一個觀察階段。大夥可以觀察滬指與中證2000之間的差異。後者至今還橫在這輪行情的高位,前者已經開始構築雙底。這樣的差異在歷史上都會階段被修復的。這也是我在11月底告訴大家的,12月投資須知中的核心,關注12月大盤股指數何時被資金回流。11月的主題,是關注2000指數的機會,11月初因為中證2000相關ETF較少,所以對標的是國證2000,到了11月中旬,就轉回中證2000了。

主持人:懂了,上個月是看中證2000的投資機會,這個月是關注大盤股指數何時被資金回流?

泛舟:是的,不過市場每天都有能選出來的標的,無所謂指數怎麼波動分化。成交量在就行。雖然傳統行業逐漸占優,大夥還是要多看看主線,數字經濟、汽車+機器人,畢竟這類型才有想像力,才有爆發力。

「穩中求進,以進促穩」

主持人:權重股的虧錢效應本周還在蔓延,外部市場「鴿」聲響起,蕭蕭分析一下,會帶來什麼影響?

海風若雨蕭蕭:幾個月前就講過,他們屬於「口號式」加息。過去三十年中,出現過四個加息轉降息的階段,除了2006年那次維持了五個季度高利率外,其餘的三次降息都在三個季度的時間周期。本輪最後一次加息是2023年7月,推演下來,大機率2024年一季度會進入降息周期。美債收益率跌回4%之下,已經明顯帶動外部市場的漲勢。我們可以觀察到,目前海外市場領漲的主要是蘋果、AMD、高通等科技股板塊,外部環境處於確定性的轉暖中,國內市場炒作科技成長股喜歡「按圖索驥」,會出現「映射」效應。8—10月,外資拋了1700億,11月美債見頂,只拋了20億,截止到14日,12月北上資金又拋了250億,在滬深300指數市盈率只有10.4倍並且跌回到五年前點位情況下,實在是不好理解這種「腦殘級」的操作。

主持人:那就說咱好理解的吧。

海風若雨蕭蕭:國內經濟處於「去地產」進程中,經濟會議傳遞給市場明年的政策思路是,「穩中求進,以進促穩」,還是積極向上的,也符合中國經濟實際情況。我們應該反思,既然國門已經打開,今後要如何應對這種複雜局面,尤其是目前A股資金面緊張的情況下。當然,場內資金也不傻,都知道這是「神仙打架」,你要是能打贏,我們鐵定會幫你,但是現階段,我們只能去捉「小鬼」。

指數底部條件比較明確

主持人:指數本周又震盪了一周,下周驕陽怎麼看待?

驕陽:指數從12月5日起,已經震盪了9天,為10日周期臨界點,所以下周有拉起的條件。再看券商板塊,中字頭基建,三大運營商,兩桶油等,都有隨時拉升指數的條件。所以指數這裡的底部條件還是比較明確。再看各大指數,都回到前期低點附近了,但平均股價指數要比前期低點高出8%。這說明目前個股炒作情緒很熱,比原來強的不是一星半點。當下的市場環境下,資金明顯是敢於做多、樂於做多、不擔心指數的,所以多看個股吧,總是擔心指數在底部會不會繼續跌一點,會不會震盪時間拉長一點兒,根本就沒有意義。因為就算指數築底成功,暫時也很難看到大家心中所期待的大行情,後面會是一個緩慢過渡慢慢轉好的過程。大權重可以反彈,但很難有太好的表現。所以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盯住個股比研究指數要有用得多。

主持人:本周表現最強的是國企改革板塊,怎麼看待這個板塊?

驕陽:說實話,這可能是過渡性板塊,畢竟本周人工智慧主線細分龍頭光模塊出現了持續調整,人工智慧必然會明顯分化。汽車龍頭長安汽車也持續調整,汽車板塊也必然受到短期影響。北證這裡的技術位置也很難有大的突破,還要擔心MACD死叉調整。所以消息面刺激了國企改革後,資金選擇了低位小市值國企股。這塊雖然看起來好,但除非拿到龍頭先手,否則難度不小,下周估計就很難持續了。

主持人:經濟結構在轉型,這有沒有可能成為未來科技股的長線啟動契機?

驕陽:是不是長線啟動契機我沒辦法去深刻定義,但一個明確增長的新興領域必然會造就低市值細分龍頭的崛起,歷來都是如此。這也是咱們近期反覆強調,要持續關注數據和智能無人駕駛這2大板塊各細分領域低市值龍頭品種的原因。至於科技類大公司,說實話,畢竟人工智慧領域我們和國外是有明顯差距的。大公司想要在上游真正分到一杯羹的難度太大,競爭也太激烈。所以這個行業預期落到小市值細分龍頭上就顯得更有想像力,這也是近期AI應用端走好的一個重要原因。

(本文已刊發於12月16日《證券市場周刊》,文中提及個股僅做分析,不做投資建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884a936f88693cf5cf9990d31880c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