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不住的王老吉

2023-04-19     新經銷

原標題:閒不住的王老吉

作者丨王幣池

王老吉涼茶創立於清道光年間,至今近兩百年歷史。

曾在年銷售額1個多億徘徊數年,在駐足不前6年後,通過一次成功的商業定位,突然全面超越可口可樂在中國的銷售額。

2002年藉助「怕上火」的定位概念由區域性飲品成功走向全國,於2008年銷售額達到120億元。

北京奧運會期間,伴隨著競技運動帶來的熱血。加多寶通過廣告轟炸,讓「怕上火,喝王老吉」成功占領全國消費者的心智,涼茶這種源自廣東地區的飲品首次衝到全國各省市,在龐大地推打法的配合之下,徹底帶火了紅罐加多寶王老吉。

一時間,吃火鍋,通宵看球等消費場景中,暢飲紅罐王老吉幾乎成為標配,結合時尚動感十足的廣告歌,反覆吟唱,「不用害怕什麼,盡情享受生活,怕上火,喝王老吉」。

與此同時,廣藥集團也有自己的王老吉。源於1995年,廣州羊城藥業將紅紙盒王老吉生產銷售權益授權給加多寶。1997年2月13日,雙方重新簽訂許可協議,正式許可鴻道集團及其投資企業獨家使用王老吉商標生產紅罐涼茶。

草灰蛇線,伏脈千里。同年8月28日,王老吉分公司將王老吉商標轉讓給廣藥集團,這也為日後的紛爭埋下伏筆。

十年商標拉鋸戰

時間轉回奧運後,紅罐王老吉早已如日中天。2011年,加多寶王老吉的銷售額已在165億-200億之間,穩坐中國飲料第一梯隊,在火鍋店、燒烤店、餐廳等隨處可見。

但鮮為人知的是,早在2008年,廣藥就對加多寶發出過律師函。

2000年5月2日,廣藥集團與鴻道集團,也就是加多寶的資方,簽訂了10年許可協議。

2年後,雙方簽訂補充協議,協議有效期延至2020年。在廣藥與鴻道集團簽訂的許可協議中,除了增加許可使用費外,其他內容沿用王老吉分公司與加多寶的協議內容。

2011年,廣藥對王老吉商標做了正式評估,品牌價值高達上千億。次年4月,廣藥一紙訴狀將加多寶告上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理由之一是涉及不正當競爭,具體原因不表。

一年後,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裁定,廣藥集團與鴻道集團簽訂的兩份補充協議無效,加多寶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標。

於是,一場長達十年的互訟就此展開。

加多寶不服,於5月27日向法院申請撤銷裁決並獲立案。第二天,廣藥稱加多寶非法利潤達75億,將依法索賠。兩家公司的紛爭很快進一步升級,體現到了市場上。

這一年的6月,一個奇特的現象產生了,市面上竟然出現了兩種紅罐王老吉。廣藥正式下場生產紅罐王老吉,讓許多消費者感到迷惑。

2017年8月,最高法終審判決,認定廣藥集團及其前身、加多寶公司及其關聯企業共同享有「紅罐王老吉涼茶」包裝裝潢的權益。廣藥則意圖將王老吉資本注入進白雲山,通過資本運作進行品牌變現。共同享有的消息一出,白雲山當即大跌,最終收盤跌幅達3.76%。

在一年漫長等待後,加多寶終於等來了夢寐以求的消息。「這是慘烈的一仗,真的可以形容為血流成河」,也難怪2018年上任的加多寶總裁李春林如此慨嘆。

2019年7月1日,官方網站發布公告,一場紛爭塵埃落定,加多寶堪比壯士斷腕。作為贏家的廣藥,拿到王老吉後,能善用嗎?

不斷稀釋的品牌勢能

其實早在13年前,廣藥集團就召開過一場「大健康產業發展規劃」的發布會。會上,廣藥集團宣布,王老吉品牌價值已達1080億元,並且打算在全國範圍內招募合作夥伴。

通過自主經營、品牌授權、產品外包、品牌租賃等方式,將「王老吉」品牌向藥酒、藥妝、保健品、食品、運動器械等多個領域擴張,以實現「王老吉」品牌價值的最大化。

4個月後,成都春季糖酒會上,廣藥集團授權兩款王老吉產品——「王老吉」罐裝固元粥和蓮子綠豆爽養生粥就已經正式亮相併開始招商。品牌授權讓廣藥嘗到了甜頭,一位接近廣藥的人士曾透露,廣藥與一家授權公司簽訂的品牌授權合同,每年僅權利金就能達到500萬元。

但天有不測風雲,市場依舊令人敬畏。據公開資料顯示,2012-2017年涼茶市場增速數據分別為16.7%、15.9%、15.1%、15%、9.7%和9.1%,呈逐年下降趨勢。2019年,涼茶在家庭場景下的消費同比下降9%。

2019年,廣藥集團將王老吉等商標專用權授權給子公司白雲山使用,負責廣藥集團系列公司品牌授權生意的廣州創贏公司成立。王老吉成了白雲山的「現金牛」,支撐起很大一部分業績。

目前,廣州創贏公司官網的「產品中心」已有300多款產品,涉及啤酒、飲料、咖啡、藥品、化妝品、日用品等數個品類。「王老吉」系列產品包括枇杷糖、酸梅湯、龜苓膏、固元粥、藕汁、蟲草飲等食品飲料,還有沐浴乳、牙膏、啤酒等。

但遺憾的是,沒有一款產品真正重新複製王老吉本身的盛況,更為人詬病的是,正是由於授權混亂,一些人打著王老吉的幌子去騙經銷商,裡面糾紛更是無從說起…

近年推出的白酒,歲歲牛酒,是王老吉品牌授權的一個縮影。

歲歲牛酒並不由王老吉公司生產,而是廣藥集團和河南一家企業聯合推出的白酒產品,產地之一是四川邛崍,首次亮相憑藉著王老吉的名氣就收穫了300家合作夥伴,當天在糖酒會成交近300萬。

但目前仍在電商平台無法搜到,而且或有二次招商的跡象。

有人認為,把自身優勢的健康概念強加於酒水類產品,註定是讓消費者取笑的噱頭。

還有業內人士則更為直接,認為王老吉品牌締造極其不易,是時間積澱的成果,毀掉這個品牌很容易。直言管理層急功近利,品牌授權過多過濫,對王老吉的未來發展表示隱憂。

不過,王老吉品牌授權的相關業務,已然形成了成熟產業鏈,2022年主營業務收入為93.49億元,凈利潤14.48億元,收入同比2021年略有下降,但凈利潤上了一個新台階。

長此以往,或會造成同當年美國萊特啤酒一樣的結果,短期快速透支品牌盈利空間,最終輸掉整個飲品市場。

陷入資源陷阱的王老吉

從動銷的角度來看,廣藥王老吉顯然陷入了資源陷阱

舉個例子,一個國家或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卻難以實現經濟增長,最終出現經濟發展緩慢和水平低下,這就意味著它陷入了資源陷阱里,企業同理。

在勝訴之後,廣藥徹底拿下王老吉商標,照理說該穩操勝券,擁有了涼茶業的絕大部分勢能,卻做一個品,塌一個品。

是王老吉的金字招牌不夠響亮?是廣藥的鋪貨能力差?還是動銷有瓶頸?都不是。

當擁有王老吉後,廣藥完全放棄了推出新品牌,這就叫品牌是個筐,啥都往裡裝。一大堆授權,一大堆同涼茶、甚至同健康毫不相關的品類,依舊用王老吉這個在消費者心中涼茶定位的品牌孵化。

不知不覺中,消磨了品牌勢能,說得更嚴重一些,造成了消費者的混亂。而且,並沒有一個新品做出成績來,這也側面印證了多次授權在產品生命周期上的失敗。

消費者不禁會想,王老吉到底是什麼?

美國定位理論之父特勞特在20年前就發出過警告:「如果你信奉品牌延伸,就不會相信事實。」

儘管Tab的銷量超過了健怡百事,也因而證實了品牌延伸性的劣勢,但是百事可樂依然不知悔改,繼續推出水晶百事(Crystal Pepsi)、野櫻桃味百事(Wild Cherry Pepsi)、極度百事(Pepsi Max)和百事XL。

另外,百事可樂還推出了輕怡百事、百事AM和百事一卡(Pepsi One)。這些品牌沒有一個成功的,將來也不可能。

今天看來,他一語成讖,廣藥在走百事的老路,但百事也沒有做可樂之外的品類。

人會不自覺刻意地使用他最擅長的東西來去彌補他不擅長的地方,這是人性中邁不過去的坎。

因為有王老吉的品牌背書,廣藥好像躺平了,不再刻意地去提升營銷能力,品牌能力、管理能力…

但企業本身的問題,依然存在。

在消費逐漸發展的今天,市場環境已經開始過剩,從吃得起到吃得滿足的轉變正悄然發生。所以,產品一定要有清晰定位,與使用場景更需要匹配。

在今天有限的資源下,聚焦核心單品並據此創新,減少長尾單品。品牌是產品的核心資產,聚焦品牌就意味著將核心的產品把握牢靠。

王老吉作為馳名品牌,在消費者心中定位只屬於涼茶。因此,廣藥想通過各種跨界來改變現狀無疑是不現實的,它不是一隻隨時能下金蛋的雞。

特勞特先生還說過一句話:「如果有人想要搶占你的定位,非常糟糕。如果自己主動放棄定位,這簡直就是悲劇。」

主動放棄王老吉涼茶定位的廣藥,應該停下來好好想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882b92d223a79f6b5813030d2658a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