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就成首都人!河北北三縣,為何成被北京、天津包圍的飛地?

2023-06-21     環球情報員

原標題:差點就成首都人!河北北三縣,為何成被北京、天津包圍的飛地?

河北省是中國形狀最奇怪的省份,從地圖上看,河北中間被挖出兩隻「大眼睛」:北京和天津。而兩隻大眼睛中間,又夾著河北省的一小塊:北三縣飛地。

北三縣,是指三河市(縣級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屬於河北省廊坊市。同時北三縣也是中國最大的跨省飛地,面積1277平方公里,人口130萬,比其他跨省飛地大得多,超過了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面積(約1114平方公里)。

北京、天津就像河北省地圖上的兩個眼睛

北三縣還有一個明顯特徵,就是緊挨著北京市區,最近處距離天安門只有30多公里,比北京市下轄的大部分郊區去天安門還要近。

北三縣飛地夾在京津之間

儘管如此,北京卻管不著這裡,也沒有一點要「吞」掉北三縣的意思;當年北京在新一輪的行政擴張中,吞併了周邊的大量河北省的縣份,但卻唯獨落下了這裡。

而天津也不想要這塊地方。河北省又因為沒有陸地連著北三縣,管理起來很不方便,從而使北三縣變成一個「三不管地帶」。

那麼,在首都北京之畔,是如何形成這樣一塊飛地的呢,這裡為何錯失了成為「首都人」的機會?

一、河北與京津

河北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千里大平原,土地肥沃,東臨渤海,北部的燕山是平原與草原的分界線,歷來便是阻止游牧民族南侵的最主要防線。

燕山向來是中原的北部邊界

元朝是第一個定都北京的朝代。明朝開始,明成祖朱棣以天子守國門,也在1421年遷都於北京。

明朝還將北京外圍的大片區域整合為一個行政區——直隸,奠定了現代河北省的基礎,北京與河北的緣份也就此固定下來。

明朝設立的直隸,由京師北京兼作首府

直隸的意思,就是由朝廷直接管轄下屬各州縣,不另設首府,相當於由首都兼首府。

清朝大體延續了明朝建制,改稱「直隸省」,並增設省會保定。但直隸省的政治地位仍然高於普通省份,總督往往由宰相級別的朝廷重臣兼任。

鴉片戰爭後,清朝被迫開放天津為通商口岸,列強紛紛在天津設立租界,最多時有9個,但當時的天津僅僅是一個縣。

這個天津其實是天津縣治所在的城廊,變成通商口岸後,縣治遷出,城廊成為天津市的雛形。

清朝的直隸省比現在河北省大得多

作為華北地區最重要的對外港口,天津很快繁榮起來,超過除北京外的華北各大城市。

清帝清朝退位後,民國早期中國陷入政權分裂狀態。其中,北洋政府仍然定都北京,並在1913年把直隸省會從保定遷到天津。

1928年,國民黨軍隊打進北京,北洋政府統治宣告結束。1928年後國民政府的首都位於南京,北京失去了「首都」地位,因此將北京改名北平特別市,由中央直轄。

既然北京已不再是首都,以拱衛京城為名的「直隸省」也就變得名不符實,因而被改成「河北省」,省會天津不變。

北平特別市只相當於今天二環以內區域

1930年6月至12月,北平曾經短暫取代天津成為河北省會,但又重新成為中央直轄市,河北省會又遷回天津。

1935年6月,天津也升格為中央直轄市,河北省會重新回到清朝時的保定,一省兩直轄市的格局終於成型。至此,河北地圖內形成了被挖出「兩隻眼睛」的雛形。

北平、天津兩個直轄市只管轄城廊範圍,沒有下屬縣,地盤很小。據當時粗略統計,北平的面積為63平方公里,僅相當於今天北京二環內區域,天津更大一些,有151平方公里。

北平和天津成為直轄市時面積都很小

河北省的面積超過20萬平方公里,從地圖上看,北平、天津像是被河北省包圍的小小孤島,而且互不連通,整個河北省連成一體,不存在任何飛地。

二、京津擴張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北平重新成為首都,名字被改回「北京」。這是1928年國民政府遷都南京後,北京重新成為中國的首都。沒多久,中國的行政格局發生大規模變更。

從1950年開始京津就開始食河北省而肥

新中國初期,我國實行「省-專區-縣」行政體系,像河北省下轄有10個專區。

北京市的外圍是河北省通縣專區,天津市外圍是河北省天津專區,天津縣屬於天津專區,跟天津市沒有上下級關係。

隨著經濟建設的加快,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是國家重點投資對象,人口不斷增長,狹小的土地和貧乏的水資源,都已經無法滿足工農業需要,便盯上了周圍的河北省。

北京主要水源之一的密雲水庫原屬河北省

1952年4月,天津市首先將天津縣劃歸己有,拉開了京津大擴張的序幕。天津市原本並不靠海,現在不但延伸到了海邊,還同時向北、西、南三個方向擴展,面積猛增到2250平方公里。

同年7月,北京西南方向的通縣專區宛平縣全部,即盧溝橋事變發生地,以及房山、良鄉兩縣的部分,被劃入北京市,使北京面積達到200平方公里左右。

北京一直擴張到1958年

1956年至1958年,河北省通縣專區的通縣(專區治所)、昌平、密雲等9個縣,先後被併入北京市。

隨同這9縣帶來的,還有豐富的水源,為城市化和工業發展提供了保障。

這樣一來,北京市所轄面積一下子增加到大約1.6萬平方公里,是新中國初期63平方公里的240倍,基本達到今天的規模。北京從此不再擴張。

北京檔案館珍藏的1958年北京行政區劃圖

北京這一輪擴張的主要方向是北、西、南,只有通縣位於東部,且面積不大,因此東部邊界的最近處,距離天安門只有30多公里,遠小於其他三個方向。

通縣專區1955年有15個縣,被北京市劃掉10個後,管轄範圍所剩無己。河北省索性撤消了通縣專區,剩下的縣併入本省其他專區,其中的三河縣、大廠回族自治縣和香河縣被劃給了唐山專區,當時不少人預計這幾個縣早晚也會被北京吃掉。

通縣專區可以看作是北京的郊區

京津兩市「挖掉」河北省這麼多土地,除了首都和直轄市的政治影響力更高一些外,也有河北省本身的原因。

京津周邊的冀北地區相對較窮,而河北省的建設重點是保定、石家莊、唐山等城市,便順水推舟把這些地方給了京津,正好卸掉一些負擔。

三、天津起落

1958年,北京大擴張的同時,天津的地位卻下滑了,從中央直轄市下降為河北省的省會(地級市)。

天津市對河北省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除了歷史原因外,還是河北省最便捷的良港。這回河北省終於如願以償地收回了天津,北京則變成河北省內的唯一孤島。

不過,天津也沒有完全吃虧,作為降級的補償,大大拓展了土地。河北省取消滄州專區和天津專區,將它們的轄區,連同石家莊專區、唐山專區的各一部分,統統劃給了天津市。

1960年天津市的管轄面積達到最大,為3.3萬平方公里,是現在的2.5倍。

天津降為地級市,地盤反而最大且與北京接壤

此外,最重要的是天津與北京接壤了。最早屬於通縣專區,1958年轉給唐山專區的薊縣、三河縣、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還有一直屬於天津專區的武清縣,都被劃入了天津市。

這5個縣的西面就是北京,京津終於連成了一片,不過此時的天津屬於河北省,這一次不能算是兩個直轄市的「會師」。

本來預計會併入北京的三河等三縣,沒想到先給了天津,不過事情還沒完。

天津一步步擴張的示意圖

接下來的幾年裡,天津市與其他專區不停地變更轄區。1961年3月,河北省重設滄州專區和天津專區,前者由省直轄,後者作為特例由省會天津市管轄。

7月,天津專區又改由省直轄,但專區治所仍留在天津市。

這樣一起一落,天津市的管轄範圍只剩下了大約5000平方公里,雖然兩倍於1958年降為省會之前的2250平方公里,可比起1960年的3.3萬平方公里,差距顯然是很大的,而且不再與北京接壤,薊縣等5個縣又被劃了出去。

四、京津「會師」

1967年元旦,天津重新恢復了直轄市地位,河北省先將省會遷回保定,一年後再遷至石家莊市。

既然又分了家,那麼天津市與河北省的關係不得不再一次捋捋了。

首先,河北省天津地區(原天津專區)的治所,在1969年從天津市遷到河北省的廊坊鎮。

其次,天津市仍然需要解決發展用地問題,5000平方公里太小了,同為直轄市的北京已有1.6萬平方公里。

廊坊專區是河北省最小的專區之一

1973年,天津市和河北省定下了劃分方案,將原屬天津專區的薊縣、寶坻、武清、靜海、寧河,五縣劃歸天津市,其總面積達到1.2萬平方公里,也就是現在的規模。

至此,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都完成了擴張,並且繼1960年以後再次接壤:天津西北角的薊縣和北京東北角的平谷縣接壤;天津西南角的武清縣和北京東南角的通縣接壤。這一次才是京津兩個直轄市真正的「會師」。

北京、天津大會師

薊縣與武清縣之間的三河縣、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仍然屬於河北省,卻被北京市和天津市四面包圍,形成與河北省主體脫離的「飛地」。

這三個縣本來有兩次機會併入京津,第一次是1958年北京幾乎完全吞併通縣專區,三縣卻沒有躋身其中;第二次是1960年至1961年間,三縣確實被劃給了作為河北省會的天津市,可又在天津恢復直轄時,再次回歸了河北省。

如果沒有北三縣飛地,京津將抱成一個大團

既然天津在1973年能把薊縣、武清縣等5縣並掉,那為什麼會漏掉三河等3縣呢?

主要原因還在河北省方面,劃出5縣後,天津地區的面積縮減近三分之一,比其他地區少很多,有被拆分的危險。

另一方面,這三縣的經濟還不錯,尤其是三河縣,占有天津地區不小的比例。所以,天津地區向河北省強烈要求保留三縣,即使變成飛地也在所不惜。

京津境內都有多條河流,解決了生活發展用水需要

而天津市得到5縣後,用地和水源需求已經得到滿足,又與北京連上了,便對三縣失去了興趣。北京雖然距離更近,但同樣沒有兼并它們的意願,1.6萬平方公里足夠了,於是,這塊飛地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為了與天津市徹底撇清關係,河北省在1974年將天津地區改名為廊坊地區。因此,三河縣、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這片飛地也叫廊坊北三縣,簡稱北三縣。

五、河北「特區」

河北省保住了北三縣,卻無力管理和開發,除了沒有陸地通道外,跟河北省的投資發展方向也有一定關係。河北省更注重建設省會石家莊,還有保定、唐山、張家口等政治或經濟重鎮,對緊鄰京津的廊坊專區都無瑕顧及,更別提北三縣了。

作為北三縣的直接上級,廊坊地區的經營重點也不是北三縣,而是廊坊鎮。廊坊本是安次縣的一個鎮,如今變成地區治所,無論是行政級別,還是人口經濟規模,都比不上地區內各縣。

廊坊只用15年便從鎮子發展為地級市

在廊坊地區的全力投入下,廊坊在1982年升級為縣級市,1989年成為省轄地級市。廊坊地區本就資源不多,自然沒有餘力再投向北三縣了。結果,北三縣成為廊坊及整個河北省的「棄兒」,只好自己管自己了。

廊坊地區及河北省忽略北三縣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擔心說不定哪天會被北京或天津搶走。建國以來,這兩個直轄市累計從河北省划走2.8萬平方公里土地,要不要北三縣,似乎主要取決於兩市的意願,尤其是北京,它們距離北京太近了,比北京下轄的大部分區縣還要近。

三河與北京只有一河之隔

事實上,北京、天津都忙著消化新增的上萬平方公里土地,根本顧不上北三縣。而北三縣夾在京津之間,兩市都考慮到此地有可能被對方吞掉,因此也不願意為之耗費精力。

這樣一來,北三縣便成了三不管地帶,甚至三縣之間都缺乏協調,經常各干各的。比如三縣修的一些公路,不僅沒有連接到京津,連鄰縣都不通而成為斷頭路。

北三縣最近處距離天安門只有30多公里

一晃又過了40年,北三縣入京的傳聞傳了40年,卻始終沒有得到證實。2015年,北京把通州(原通縣)定為城市副中心,北三縣入京再次成為熱點。可隨著《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出爐,距通州只有十幾公里的北三縣被明確排除在外。

由於屬於河北省,北三縣的房價明顯低於隔壁的北京通州。北京通州的最新均價已經達到5萬元以上,北三縣卻不足1萬元。

從而促使很多北京人及外來人員,紛紛到三河縣的燕郊地區買房租房,使燕郊成為中國第一睡城。

三河市燕郊被稱為第一睡城

在經濟領域,北三縣深受北京影響,北京公交車直通北三縣,這裡的很多居民安裝北京市的固定電話,路上跑的大多是北京牌照汽車。不了解情況的外地人,很有可能不知道這裡屬於河北省,而不是北京。

依託北京大市場,北三縣已經找出各自的經濟發展方向。香河縣是排名全國第三、華北第一的家具基地,北京每年採購的家具大部分來自於香河;大廠回族自治縣向北京中高檔賓館提供了70%的牛羊肉;三河縣更有「京東矽谷」之稱,雲集了諸多新興網際網路企業。

北京很多民間發展藍圖都把北三縣規劃在內

作為河北省的「棄兒」,北三縣逆勢而上,各方面都已走到河北省的前列。2022年北三縣總人口130萬,GDP 1021億元,人均7.9萬元,高於河北省平均的5.7萬元。三河市最為突出,人口77萬,GDP省內排名第三,達到610億元。

根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報告,三河市的競爭力廊坊第一、河北第一,發展潛力更是排名全國第2。而下一個上榜的河北省縣區是廊坊市固安縣,全國排名第10。

北京地鐵已經規劃有三河支線

近年來,北三縣與京津的經濟融合正在加速。2022年底,京唐、京濱城際高鐵順利通車,北京地鐵也即將延伸到北三縣。

2020年,北京通州與北三縣的「四統一」被正式提上日程,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管控,以使北三縣加快融入大北京生活圈。

河北方面也在大力促進北三縣融入北京,河北省發改委去年出台政策,要求大力推動北三縣與通州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儘快成立北三縣與通州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範區京冀聯合管理機構。廊坊市也在今年為北三縣制訂了特定落戶政策,以吸引更多人才落戶北三縣。

隨著京唐京濱城際高鐵通車,燕郊高鐵站已經投入使用

作為中國最大的省際飛地,北三縣曾經兩次與京津擦肩而過,從城市發展角度看,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但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北三縣與京津的融合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長期作者|霈霖

歷史資深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86f062f8dfc145210a05066b70270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