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提前預防植物病蟲害,附詳細辨別和用藥指南

2023-03-11   養花交流

原標題:早春提前預防植物病蟲害,附詳細辨別和用藥指南

到了三月份,大部分植物都開始恢復快速生長的狀態,如果你的植物還不長新葉、新芽,那可能要出問題了,如果長出來的葉子出現捲曲、發黃等情況,一定要先查看是否有病蟲害,即便沒有病蟲害,也要注意提前預防。

上面是瑪格麗特

無論是植物病害還是蟲害,都是以預防為主,等植物感染病蟲害之後,再噴藥防治,效果就會差很多。

如果沒預防好,那也要在感染病蟲害的早期清除,等病蟲害變嚴重了,植物的抗性也會比較弱,要噴洒大量的藥劑才能清除病蟲害,想要讓植物恢復也會變得非常困難。

上面是百萬小鈴

家庭養花有幾種病蟲害是極其常見的,養花的朋友基本都遇到過,大家一定要學會去辨別和預防。

第一種:紅蜘蛛

養花最討厭的就是紅蜘蛛了,這種蟲害是大部分植物都無法避免的,最容易感染紅蜘蛛的植物就是月季花。

如果植物感染了紅蜘蛛,葉子上會出現很多黃色的斑點,葉子看起來就特別髒,是清洗不幹凈的,如果翻開葉子背面,就會看到一些黃色,紅色或褐色的斑點,如果認真檢查,還可以看到非常細小的蟲子在爬動,基本上就是針眼大小(紅蜘蛛就是一種蟎蟲,特別細小)。

這些紅蜘蛛會吸食植物的汁液,導致植物無法正常進行光合作用,植物會變得特別瘦弱,連正常長芽開花都會變得比較困難。

如果想要預防紅蜘蛛,就可以定期噴洒阿維菌素,一般是每隔三四周噴一次,重點噴洒葉子背面,葉面也要噴均勻,整顆植株全部噴一遍就最好了,可以把盆栽放倒,再噴葉背就比較簡單了。

如果植物已經感染紅蜘蛛,那這個時候就要縮短噴藥的時間,因為紅蜘蛛一般是每隔三天繁殖一代,一般就要每隔三天噴洒一次殺蟎劑,最好是用兩種殺蟎劑交替噴,可以用阿維菌素(或礦物油)和乙蟎唑(或紅殺、倍清凈和愛卡蟎)。

如果蟲害特別嚴重,那就要每隔一天噴一次,重點噴葉子背面,而且要將植物搬到通風透光更好的地方,增加濕度,經常給葉子背面噴水,用壓力噴壺沖洗。

第二種:白粉病、黑斑病和灰霉病

上面從左到右分別是白粉病、黑斑病和灰霉病

白粉病是早春時節最常見的一種真菌病害,它會出現在各種植物上,就包括常見的繡球花、薄荷、月季等,特別是在比較潮濕的環境下,又或者是通風不好,濕度太大,葉子上經常殘留水分,在這樣的環境下,就特別容易滋生白粉病。

上面是白粉病

白粉病是出現在葉面上的,有時候會呈現灰色,想要避免滋生白粉病,就要給植物提供通風透光的環境,避免環境持續潮濕,葉子上不要經常殘留水分。如果植物已經感染白粉病,那一定要及時噴藥防治,可以用到常見的苯醚甲環唑、吡唑醚菌酯、綠妃等殺菌劑。

如果想要提前預防白粉病滋生,可以每隔半個月或一個月給植物噴洒一次多菌靈、甲基托布津或代森錳鋅等。

上面是黑斑病

黑斑病的辨識度也是非常高的,會出現在葉片上,這些黑色斑點和斑塊會透過葉面和葉背,葉子上就會出現一塊塊黑色的斑塊,逐漸連成一片葉子,就很容易脫落。

上面是灰霉病

灰霉病通常會出現在根莖底部嫩芽處和花苞處,感染灰霉病之後,植物的根莖、花苞和果實會直接發霉腐爛,辨識度是非常高的。

植物感染白粉病、黑斑病和灰霉病,使用的殺菌劑也是差不多的,一般是用多菌靈、百菌清等來預防,感染病害之後,就可以用到常見的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環唑、戊唑醇或吡唑醚菌酯等。如果想要預防這些病害滋生,一定要每隔一個月左右噴洒一次殺菌藥,可以用到常見的多菌靈、百菌清等。

第三種:蚜蟲、薊馬和白粉虱

上面從左到右分別是蚜蟲、白粉虱和薊馬

蚜蟲薊馬和白粉虱是養花的過程中比較常見的三種蟲害,清除它們的殺蟲劑都是比較通用的,常見的殺蟲劑都可以解決這三種蟲害,就包括常見的吡蟲啉、氯氰菊酯、噻蟲胺、噻蟲嗪等。

蚜蟲、薊馬和白粉虱這三種蟲害也是很容易區分的。

上面是蚜蟲

蚜蟲有很多品種,顏色一般是綠色、棕色或黑色等,別管它是什麼顏色,只要看到那些蟲子是肉呼呼的,絕大部分是沒有翅膀的,且會分泌透明的粘液,一般都是躲在葉子背面的,那基本就是蚜蟲了。

上面是感染薊馬的月季

薊馬喜歡禍害植物的花朵和嫩葉,感染薊馬的的植物葉子和花朵都會出現畸形的情況,平常也要留意觀察,薊馬一般是黑色的,像一個個小跳蟲一樣,也是特別細長的,它們一般會在傍晚之後開始出來活動,大家可以在晚上的時候看一下。

有時候也會躲在葉子背面,如果植物感染薊馬,就不要在白天噴藥,一定要在傍晚之後噴藥,這個和殺其它的害蟲是有區別的。

上面是白粉虱

白粉虱就更容易分辨了,它們通體都是白色的,有白色的小翅膀,一般是出現在葉背。

感染上面這三種蟲害,可以每隔5~7天噴洒一次,連續噴洒兩三次,基本都可以將蟲害清除乾淨了,噴洒的時候也要葉面、葉背噴均勻,特別是葉子背面、土壤周圍和整棵植株,全都要噴均勻。

第四種:介殼蟲(蚧殼蟲)

無論是養仙人掌植物、多肉植物或綠植等,最難清除的一種害蟲就是介殼蟲,這種害蟲也是很容易分辨的,它們剛開始的時候是出現在葉子之間的縫隙處,有時候會躲在植株底部的一些枯葉裡面,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建議大家經常清理植物的黃葉、枯葉、落葉,就是為了避免滋生蟲害。

如果你發現周圍有螞蟻出沒,也要小心了,因為螞蟻會把介殼蟲搬到健康的植物上,是不是很讓人討厭呢?

如果你的植物感染介殼蟲,一般是建議把所有的蟲子全部弄死,能看到的介殼蟲全部刮下來,並且要清除表層土,表層土裡會有蟲卵,清除乾淨之後再噴藥,最有效的藥劑就包括常見的噻嗪酮或國光蚧必治等。

家庭使用的75%濃度的醫用酒精對付介殼蟲,也有一定的效果但要直接噴洒在害蟲處,才能發揮效果,要注意在通風好的地方噴洒,讓酒精快速揮發,避免弄傷植物。

第五種:預防病蟲害

很多花友覺得這些病蟲害處理也太麻煩了,且很難辨別,那麼就最好提前預防,別等到病蟲害爆發再處理。

有的花友覺得各種藥劑兌水噴藥太麻煩,那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顆粒狀的內吸型殺蟲劑和殺菌劑,提前在盆土周圍埋上一點,就可以慢慢發揮效果了,它們會被植物吸收,最後產生抗性。

常見的方法就是準備小白藥(有效成分是呋蟲胺,部分是吡蟲啉或噻蟲嗪的)和小粉藥(有效成分是噻呋醯胺),小白藥是預防各種蟲害的,而小粉藥就是預防病害滋生的,兩者結合起來,可以每隔一兩個月撒一次或三五個月撒一次都沒有關係的。

這裡也要提醒大家,買殺菌劑和殺蟲藥一定要買到正規的。如果買到冒牌的假貨,有可能一點效果都沒有,當然使用方法也要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