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第一部熱映的時候,費翔出演的紂王,吸引了所有觀眾的眼球。
在大家心目中,紂王一直是個唯唯諾諾,昏暈無道,沉溺酒色的昏君;可費翔的紂王,卻高大英武,能征善戰,還很擅長權謀和操控人心。
除了英俊帥氣的臉龐,那一口讓人沉醉的普通話,也成了他出圈的標誌。
不過,費翔並不是第一個賦予「紂王」這個角色靈魂的人,從我們的父輩,到我們這一代,認識「紂王」這個形象,基本都是從90版《封神榜》開始的。
片中的紂王,既有形象,也有性格,其人格魅力,更是給無數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是由演員達奇扮演的。
但近日,從澳大利亞傳來噩耗,已經90歲高齡的達奇,因心肺衰竭離世了。
達奇雖然已逝,可他一生塑造的經典形象,尤其是「紂王」這個角色,會被大家永遠記住。
每次有經典的紂王出現,他必會被提起,被討論,被比較。
有人說,一輩子能有一個出圈的角色,作為演員,就已經是一種幸運了。
而對達奇來說,他或許才是那個,最為經典的紂王。
達奇對80後和90後來說,應該是「爺爺輩」的人物。
1934年,達奇出生在吉林省,「達奇」其實是他後面起的藝名,他的真名是齊福君。
達奇的父母都是鐵路工人,達奇從小就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他對武俠小說,卻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愛好。
16歲時,達奇被保送到鐵路業務所學習,這期間,他讀了很多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尤其對一些情節離奇、人物奇幻、頗有傳奇色彩的小說最感興趣。
從現在的視角看,或許從這一刻起,達奇後來出演「紂王」的命運齒輪,便開始了轉動。
在鐵路業務所學習一年後,1951年,達奇被長春郵電高級職業學校錄取,並在這裡接受職業教育。
原本順著這個職業發展道路,達奇將跟父母一樣,成為一名「鐵路二代」;奈何達奇自身條件太過優越,他似乎天生,就是吃演員這碗飯的。
學習兩年後,達奇被調到列車段文藝車班工作,就是進行一些文藝和話劇的演出。
達奇的表演天分在這裡被發掘出來,不到一年時間,達奇就進入到哈爾濱鐵路文工團。
此時,他已經開始成為一名專業話劇演員,告別了自己鐵路段的工作,並開始接受表演基本功的訓練。
不到20歲的達奇,此時已經「長開」,他生得人高馬大,濃眉大眼,肌肉線條明顯,面龐英俊帥氣,頗有北方漢子的男人味兒。
他擅長籃球、排球、桌球、冰球、舉重、游泳……幾乎所有的體育運動,這也給了他健美的身材。
所以進了文工團後,很受導演和其他演員的喜愛。
加上達奇本身就有表演天分,而且刻苦努力,在當時人才濟濟的哈爾濱鐵路文工團,達奇已經是冒出頭的演藝新星了。
1956年,達奇終於迎來了自己的首秀機會。
22歲的他,在林農導演的《邊塞烽火》中,飾演少數民族漢子多隆一角。
片中的達奇正年輕,但演技基本功,又有說不出來的老練和沉穩,雖然是處女作,但在和前輩們的對戲中,達奇毫不怯場。
多隆這個進步青年的靈魂和核心,被達奇演了出來,同時,憑藉超強的塑造力,這個角色讓達奇在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拿到了青年藝術家獎。
這一個獎項,讓達奇聲名鵲起。
對當時只有22歲的他來說,演藝生涯的輝煌似乎才剛剛開始。
因為達奇身型高大,臉上稜角分明,同事們都喜歡稱他為「大齊」,也就是根據這個諧音,在拍完《邊塞烽火》後,他給自己取了「達奇」這個伴隨自己整個生涯的藝名。
就此,「達奇」正式迎來了自己職業的輝煌篇章。
1961年,達奇終於正式成為專業的電影演員,並在電影《獨立大隊》中扮演了牛牯這一角色。
隨後,又接連在電影《景頗姑娘》中飾演了大家熟知的文帥老人。
到1975年,在電影《車輪滾滾》中,達奇又出演了耿東山。
這中間雖有個斷檔期,但對他塑造角色,卻很有好處。
插過隊的達奇感受到了底層人民生活的艱辛,也給他塑造角色積累了素材,1979年,李光惠和齊興家執導《吉鴻昌》,達奇應邀參演。
吉鴻昌是著名的愛國將領,也是抗日英雄,而日漸成熟的達奇,無論在形象還是氣質上,都與吉鴻昌很相像。
這部電影一共有上下兩部,在片中達奇不僅要克服自己的表演習慣,還要以特型演員的感覺,演出吉鴻昌的精氣神。
當時,以高倉健為代表的硬漢形象風靡亞洲,而中國一直沒有自己的代表硬漢。
達奇趕上了這個順風車,因為《吉鴻昌》是國慶三十周年的獻禮片,所以在全國進行了放映。
《吉鴻昌》一上映,就受到了大家熱烈的歡迎,還被評為了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
至此,達奇完成了自己演藝生涯的第一個高光,他的吉鴻昌形象深入人心,當時在全國範圍內,提起吉鴻昌,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達奇。
這時候的達奇,也處在事業的高峰期,他才45歲而已。
之後,達奇開始「演而優則導」,在出演《海囚》後,達奇被調任到福建電影製片廠,擔任副廠長的工作。
這時,他還自導自演了《倔強的女人》以及《橋隆飆》等電視劇。
之後的1990年,對達奇註定是特殊的一年。
因為這一年,90版《封神榜》正式上線。
沉寂幾年做幕後工作的達奇,接演了片中商紂王這個角色。
這一版《封神榜》,本身就有那種上古蠻荒的浪漫主義氣息,而達奇的紂王,更是這種氣質的集大成者。
他身上同時兼具君王的威嚴和儒雅,也有男人的浪漫和痴情,既有小說中紂王的昏暈和殘暴,從生活細節中,又能看到紂王作為真實而又複雜的人性的一面。
在那個時代,彩色電視劇還是稀罕物,在很多80後和90後的記憶里,當時最大的娛樂活動,就是全家人圍坐在一起看《封神榜》。
這也讓達奇再次趕上時代的洪流,成為當時魅力與演技兼具的男人。
在達奇的演繹下,紂王變成了一個頗有悲劇色彩的君王,因為達奇的台詞功底深厚,劇中他與傅藝偉,及其他演員的諸多對戲,都成了經典中的經典。
不誇張地說,在很多觀眾心裡,達奇就是紂王,紂王就是達奇。
在達奇的加持下,《封神榜》宛若一顆划過天空的流行,成了90年代的時代註腳。
而當時的達奇,也已經56歲。
本以為達奇可以像《封神榜》中的姜子牙一樣,憑藉這部劇再火一把,然後出演更多優秀的影視作品。
但拍完《封神榜》,達奇卻做出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決定:移民澳大利亞。
在國內積累了名聲和財富後,達奇似乎想要「退休」了,但他的這一舉動卻引起了不少爭議。
晚年在哪生活,選擇成為哪的公民,這都是個人自由,我們自然無權干涉;但對達奇這樣有影響力的老藝術家來說,藝術雖無國界,人還是要有立場的。
在澳大利亞,達奇偶爾也出來客串一些電視劇和電影,但他所受到的關注和知名度,都不能和從前相比了。
達奇的妻子,是一位歌劇演員,兩人育有子女,在異國他鄉享受天倫。
同時,達奇並未完全放棄自己的熱愛的電影事業,他在澳洲成立了影視公司,在2005年時,達奇還回國工作,先後到福州、西安和上海等地,為自己創作的《勿忘雪梨》做拍攝前的籌備工作。
2011年,在拍攝完自己的最後一部紀錄片《南洋老華僑》後,達奇正式息影。
此時的達奇,已經77歲。
早年間,達奇雙腿就患有頑疾,息影后,他基本無法正常直立和行走,活動都要靠輪椅。
即便如此,達奇依舊十分樂觀。
在社交媒體中,經常能看到他發的各種視頻,介紹自己在澳大利亞的生活,介紹自己的家人朋友。
同時,達奇也從未忘記喜歡自己的影迷,在他的社媒中,經常可以看到他和影迷的互動;達奇不經意間透露出,他國外的房子中,到處都是自己年輕時候角色的海報。
從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能看到,達奇已經有了小孫子,一家人其樂融融。
而且他基本衣食無憂,生活過得自由自在,沒事兒的時候總喜歡駕駛輪椅穿梭,購買日常用品,享受生活。
不過,移民國外的達奇,在打扮和著裝上,顯然已融入了當地的文化。
最為顯眼的,是他一直戴著一頂有澳大利亞國旗圖案的帽子,這頂帽子在很多場景中都有出現。
去年6月,曾與達奇合作過《封神榜》的藍天野去世,達奇還專門發了朋友圈悼念。
在他的心中,藍天野是老大哥、合作者、令人難忘的人民藝術家。
就在近日,達奇還觀看了亞運會的開幕式,他最後的一條朋友圈,就是在發關於杭州亞運會的感想。
雖然朋友圈裡有錯別字,但這或許也是垂垂老矣的達奇,對自己家鄉和祖國的另一種思念。
畢竟人老了之後,都有落葉歸根的情懷。
但這條朋友圈,成了達奇的絕筆。
據達奇的女兒描述,達奇是不小心摔了一跤,去醫院的時候,發現已經造成了肺部感染,醫生也已經無能為力。
平時達奇的身體很好,但這冷不丁的一跤,卻從人間帶走了他。
番茄君相信,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達奇的心裡,肯定還是挂念著祖國的。
畢竟人生的大半輩子都在中國度過,在他的朋友圈裡也看得出,他對祖國的依依不捨。
如今斯人已逝,曾經的紂王,已經進了自己的封神榜,成了自己領域中不可超越的存在。
在此我們只能希望達奇一路走好。
90版《封神榜》中,已經有不少老演員相繼離世,日落月升,時光飛逝,總有一天,這些老面孔,都要離我們而去。
但他們留給我們的記憶,留給我們的經典形象,卻永遠都不會被時間磨滅。
願達奇在另一邊,繼續書寫自己的人生故事。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淼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