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的「老鄰居」,怎麼現在這麼慘

2023-12-06     VISTA看天下

原標題:蜜雪冰城的「老鄰居」,怎麼現在這麼慘

本文經授權轉自公眾號有意思報告

(ID:youyisi_cn)

原標題 | 蜜雪冰城的老鄰居,換人了

作者 | 屈博洋

編輯 | 余源

值班編輯 | 賈詩卉

曾幾何時,一家蜜雪冰城的隔壁,總伴隨著一家正新雞排。

《2022餐飲特許加盟研究報告》指出,正新雞排和蜜雪冰城是全國扎堆率最高的餐飲組合。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二者都貴為萬店品牌。

不過,如今蜜雪冰城的老鄰居可能要換人了。紅餐品牌研究院數據顯示,正新雞排的門店規模從2021年的25000家,縮水至目前不足12000家,而蜜雪冰城則一路增長至2萬多家。

圖源:正新集團官網

這意味著消費者想要同時看到二者的機率正在變低。

曾經是餐飲連鎖的領頭羊,正新雞排怎麼就悄悄縮水了上萬家門店?

01

雞排老大掉隊了

下午5點,位於北京魏公村的一家正新雞排進入了一天之中最忙碌的時間。

這家店西鄰北京外國語大學,南挨魏公村小學,剛剛放學的大學生和小學生此刻正排著隊,等待即將出鍋的雞排。

如果不是被香味和人群吸引,普通人可能根本注意不到這家店,因為與其說是店,不如說是門臉——其實就是從隔壁烤魚店單獨辟出的一小間。

圖源:有意思報告

七八平米的空間裡,站著3名忙活的員工,油鍋和冰箱則讓原本就不寬裕的門臉更顯侷促。

「不起眼」這件事曾經帶給正新雞排不少熱度。

網絡上有個梗:「萬物皆可租給正新雞排」,意思是只要一個5平米的空間,你就能開一家正新雞排。

正是超強的適應能力,讓正新雞排開遍中華大地。

2017年,正新雞排成為餐飲行業首家突破萬店的品牌;2020年7月,正新雞排曾在官方微信提到門店數為22474家,以及日加盟100家的戰績。

到了2021年,紅餐品牌研究院數據顯示正新雞排門店數突破了25000家,而同期的蜜雪冰城規模還不及它的一半。

只不過來得快,去得更快。

根據窄門餐眼數據,截至目前,正新雞排的門店數僅有11904家,相比巔峰時期縮水超過萬家。

而曾經的「小老弟」蜜雪冰城,目前門店數已經突破了26000家,成功取代昔日大哥登頂餐飲行業。

以北京市場為例,蜜雪冰城在北京的門店數為329家,而正新雞排只有92家。人們想在蜜雪冰城身邊再看到這位昔日的好鄰居已經越來越難了。

對於規模縮水一事,有正新雞排工作人員對媒體回應稱,「門店有開有關是正常現象」。但如此高的閉店率,放在任何一個連鎖品牌身上,絕非「正常」兩個字可以概括。

餐飲行業分析師、凌雁管理諮詢首席諮詢師林岳表示,失去超過一半的門店,直接帶來的後果是正新雞排失去了規模優勢,這意味著整體的供應鏈效益、採購議價能力都被削弱。

在連鎖產業專家、和君諮詢合伙人文志宏看來,大規模閉店意味著正新雞排的品牌或者所在品類遇到了極大的挑戰。更重要的是,正新雞排曾經有如此大的規模優勢,但至今沒能建立起強勢的品牌。

正新雞排為何走起了下坡路?

02

被消費者拋棄,冤不冤?

上世紀90年代,正新雞排的創始人陳傳武正在從事冷凍食品批發工作,曾是一眾國際大品牌的代理商。

不過到了千禧年前,由於貨越積越多,貨款越拖越久成了常態,如何把積壓的貨快速轉換成能流動的錢,成了陳傳武亟待解決的難題。

於是,「正新小吃店」應運而生。陳傳武把凍貨紛紛做成小吃,炸雞、香腸、魚丸、關東煮,有什麼就賣什麼,並紅紅火火了十幾年。

2013年,「正新小吃店」正式更名「正新雞排」。陳傳武砍掉了包括關東煮在內的90%的產品,只留下雞排和烤串等銷量好的大單品,用「雞排」的概念在消費者心智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聚焦是正新雞排成功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在於陳傳武賦予了雞排一個「負擔得起的價格」——不要50元,不要30元,只要10元,你就能得到一個臉一般大的雞排,並搭配一杯解膩的酸梅湯。

簡單易複製的商業模式,為正新雞排的大規模擴張做好了準備。數據顯示,從2013年的800家門店到2017年的10000家門店,正新雞排只用了4年。

但快速擴張的路上,隱患卻悄悄埋下。正新雞排屢屢觸犯餐飲小吃店的禁忌:食品安全問題。

在社交平台上,對正新雞排食品安全的吐槽隨處可見,「員工在操作台剪腳趾甲」、「後廚老鼠亂竄」……這些新聞一而再、再而三地把正新雞排推上風口浪尖,以至於它甚至被稱為「下一個噴射戰士」。

另一方面,正新雞排曾經賴以為生的價格競爭力也沒那麼強了。

在社交平台上,對正新雞排漲價的吐槽並不鮮見,原本10元的「雞排+酸梅湯」套餐,如今已經漲到了13元,甚至連免費飲料也消失不見。

根據窄門餐眼數據,正新雞排主打的是下沉市場,其在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的門店比例僅有23.5%,近八成的門店都在二線及以下城市。對於下沉市場的消費者而言,價格的敏感性要強於品牌。

正新雞排走下坡路,還不止這些「內憂」,它更大的問題在於,炸物的世界已經變天了。

03

炸物的世界,正新雞排不懂

近年來,小吃賽道正在持續升溫。

根據中國飯店協會與美團聯合發布《2022-2023年中國小吃產業發展報告》,截至2023年10月,國內小吃快餐門店數量已超過360萬家,今年前10個月的小吃快餐交易額同比增長了21.1%。

而炸物正是小吃第一大品類,美團數據顯示,2021年炸物小吃訂單量超過6.5億單。

賽道火爆的同時,炸物行業的競爭也愈發激烈。林岳指出,由於運營簡單,進入門檻低,再加上利潤可觀,炸物行業很容易陷入內卷。

「正新雞排所屬小吃快餐類餐飲可替代的產品有很多,比如零食、滷味、預製菜等,正新雞排拿不下的消費者,會迅速被其他品類蠶食。」林岳表示。

在炸物圈,正新雞排的對手,有叫了只炸雞(3640家)、叫了個炸雞(2967家)、臨榆炸雞腿(1490家)等一眾炸雞品牌,也有最近幾年爆火的炸串品牌,如喜姐炸串、夸父炸串、愚公炸串等,其中有品牌已經獲得資本數輪投資,在短短數年之間已經發展到了數千家門店的規模。

此外,還有不少跨界而來的餐飲品牌,如蜜雪冰城。今年9月,蜜雪冰城試水「雪王雜貨鋪」,9塊9的大雞排、10元30串的雞肉小串,很顯然對標的就是正新雞排。

文志宏還補充道,炸物品類在渠道上也逐漸多元化,購買炸物並不一定非得去線下店鋪或者點外賣,如今在超市、生鮮商店等業態中也能購買到可以即食或易烹飪炸物成品或半成品。

就在炸物世界日新月異的時候,正新雞排則忙著下一盤大棋。

正新雞排官網顯示,2019年公司啟動了「森林計劃」。具體而言,指的是「十萬家店、千億產值」。

有趣的是,這十萬家店或許並不是正新雞排,而是正新雞排希望依託它自身的全產業能力,比如供應鏈、裝修、科技、培訓、零售等板塊,通過打通上下游把有需求的企業都納入進來,去孵化全品類的新品牌,從而讓正新集團成長為一片森林。

紅餐品牌研究院曾梳理過正新集團的「森林計劃」模型,集團旗下有包括正新雞排、正新漢堡、正燒記烤鴨脖等多個自有品牌,以及趣生園等聯創品牌,此外還有供應鏈公司圓規物流、裝修公司立規裝飾、科技公司火碼科技、培訓團隊正新商學院等。

福建華策定位諮詢創始人、福州公孫策公關合伙人詹軍豪表示,不考慮市場的實際情況而陷入10萬店、多品牌的「內部思維」,這會導致忽略消費者的體驗,同時極大分散企業內部資源,從而造成管理層能力不足,更會造成品牌資源的極度浪費。

就正新品牌矩陣而言,根據窄門餐眼的統計,目前正新雞排同企業的品牌僅有正新漢堡和正新手搖茶兩個,且前者門店數僅有22家,而後者僅有2家。

「生態確實看上去很好,能夠平衡風險,不把雞蛋在一個籃子裡,」文志宏指出,「但這有個大前提,就是把火車頭做起來」。

正新雞排,是時候該重新關心雞排了。

· 一 周 熱 點 回 顧 ·

「小吃界」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7edeb399d0495ca36b80144df3b6f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