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叛過婚姻的女人,在回歸家庭後,那份愧疚心能保留多久?

2022-05-01     城東李公子

原標題:背叛過婚姻的女人,在回歸家庭後,那份愧疚心能保留多久?

01

有句話,說的很好:

「所有的離開都是預謀已久。出軌也是一樣,沒有誰是在出軌的那一刻,才想過出軌這件事。」

經過預謀,這意味著什麼呢?

一切都是在有意識、有打算、有準備的情況下進行的,性質上屬於「故意行為」,不存在所謂的無辜。明知道是傷害,還要去傷害,背後的深意,或者說明了這個人只把自己的需求、利益和慾望放在第一位。

對慾望沒有管理,對本能沒有克制,然後做出背叛的選擇。忠誠不是人的本能,只是一種選擇,出軌也是一樣。

只是她選擇了出軌(為了慾望、利益和情感的滿足),無所謂建立在誰的痛苦之上,或無所謂會傷害到誰。即使「有所謂」,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傷害,等於「無所謂」。

本質上代表著,她的行為是不受良心和道德約束的。

所以關於出軌這件事,那些亂七八糟的理由統統可以忽視,根本原因就一點:自私。試問一個自私的人,可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而後生出愧疚心嗎?如果可能,也許我們是不願意相信的,也許不管我們相不相信,真有可能。

另一個,同樣是出軌,男人和女人卻有很大的區別。

對於男人來說,即使沒有愛,依然可以有性,也往往會由性生愛;對於女人來說,只會是由愛生性,難以對一個自己不愛的男人,敞開自己的身體。

可見「衝動犯錯」的可能性,發生在女人身上是極低的,這就容易出現一種心理,並不完全認為自己的出軌是錯,因為那是在追求自己的美好的感情。

動了真感情,這是最麻煩的,卻往往是婚外戀女人的常態。

最後口口聲聲地保證,自己願意回歸家庭,可能也只是身體回來了,心還被拴住了外面。自此會盡好自己的責任與義務,為了輸不起的利益,並通過自己的表現讓伴侶不可再挑剔。

02

不道德的婚外戀情,在見光後,人總是會刻意放大自己婚姻家庭生活中的缺失部分、不幸部分,以及伴侶的缺點部分。只是為了顯得自己的出軌,情有可原,以便更輕易、容易得到大家的原諒。

在懇求伴侶的原諒時,也會這麼做,自我保護地斥責伴侶:「如果不是你怎麼樣怎麼樣,我能走到今天嗎?」

原不原諒,每個人都有根據自己實際生活情況的決定。

背叛過婚姻的女人,在回歸家庭後,那份愧疚心能保留多久?如果有愧疚心。也許這個才是男人最在乎的問題。

不排除一種可能,這份愧疚心,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消失。

特別是在男人經常以此來攻擊她、否定她、詆毀她的時候,必然會刺激到她對自我的保護欲,找各種理由站出來反駁,心裡不再認為自己有什麼錯。整天面對著如此面目的丈夫,心裡想著假使再有一次,還會那麼做。

或者在丈夫對她有什麼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時,挑剔、嫌棄、失望的情緒,都不會再讓她認識到自己的錯。

包括又一次對當下生活感到倦怠的時候,嘗過魚腥味的貓,總會越發懷念那種味道。

婚姻之外的那段戀情,如果在她的心裡留下了遺憾,那麼這份遺憾,也會逐漸消磨她的愧疚心。

不再認為自己有錯,懷疑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比如想著我也是在追求自己的幸福,短短一生,追求自己喜歡的,有什麼錯,在不幸的婚姻中委曲求全,勉強與為難情感,搭夥過日子就是對嗎?

在聽到類似的觀點和言論時,總會有情感和心理上的安慰,在影響下堅定自己並未有多麼嚴重的過失。

沒有絕對幸福的婚姻,在相對幸福的情況下,她不想承認自己的錯,總會找理由挑剔自己婚姻中的缺失部分,以便對自己的婚姻有「不幸」的定義,顯得自己的行為情有可原。

帶著愧疚心生活,這太累了,壓力很大,所以總會有意地避開自己的過失,並找理由來安慰自己的行為的合理性。

人都是這樣的,很會逃避對他人的傷害的責任,難以過去的,是過失對自己的生活影響的悔恨,可能將對自我的愧疚心保留一輩子。

03

當然了,在女人回歸家庭以後,有的愧疚心也可能保留很久,只是不時常發生在生活中、情感上。

比如在大多數的日子,她是想不起來的,通過有意的順從,偽裝三五年,很快就會變回原樣。或在他人強調自己的「錯誤」時,總會站出來反駁。

只在非常幸福的時刻,以及情感上非常溫柔的時刻,心裡也許會想,當初背叛真是不值得,很愚蠢。心靈上最接近幸福的狀態,獲得極大的滿足感,才有如此的感慨和自責。

或許是因為丈夫在某一刻,對她表現出了特別的溫柔和照顧,讓她很感動,才後悔與自責當初的行為。但是有個前提,她的內心和情感是趨於平靜的,否則丈夫對她再好,她也發現不到,自責不了。

有一點,其實我們都忽略了,在出軌女人回歸家庭後,並不意味著家庭生活從此是甜蜜的、順心的、穩定的。

瑣碎、爭吵、衝突依然還是生活的常態,所以那份愧疚心,一定會有動搖的時候。事實上,又經得起幾次的消磨。

當過失在歲月中,距離自己越來越遙遠,愧疚心就會慢慢消失。除非在接下來的生活中,能讓她的情感與內心,始終停留在一種狀態下,愧疚心才會永不變化。

比如因為自己的過失,直接導致她走進另一種人生,並無時無刻不在承擔著後果與代價。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7bedf00525a3274c585ceb0a8f0a2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