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收復新疆的時候,英國與清朝打了兩次鴉片戰爭都勝利了,同時,沙俄也已經占領了清朝東北及西北的很大一片領土或者藩屬國的領土。可以說,無論英國和沙俄,當時對清朝的侵略,都處在咄咄逼人的態勢。然而,在左宗棠的帶領下,清軍依然打敗了阿古柏及其他割據政權,把沙俄從新疆的伊犁驅逐了出去。那麼,強悍的沙俄與英國,為什麼沒能阻止左宗棠收復新疆呢?
一、左宗棠的堅定意志、靈活手段與正確策略。
左宗棠收復新疆,算得上是清朝末年對外戰爭中,最重大的也幾乎是唯一的勝利,是一次讓清朝上下最為揚眉吐氣的事件,對於保住新疆,維護中國領土的完整,避免列強從西北撕開一個大口子打進中國來,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但實際上,左宗棠收復新疆,一開始就是很不容易的。
左宗棠艱難在哪裡?可以用「四個缺」來說明。
一是缺支持。當阿古柏分裂勢力已經占領新疆大片領土的時候,西方列強,尤其是日本,也正加緊著在沿海對清朝進行侵略。如果不加強海軍的建設,很難與西洋的堅船利炮相抗衡。所以,當時才出現了「疆防」和「海防」之爭。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朝中一眾大臣,堅持應該為了「海防」放棄「疆防」。而左宗棠則堅持「疆防」與「海防」並重。這種爭論,可不僅僅是意識形態的爭執,還有利益的爭奪。無疑,李鴻章利益集團在爭奪中,是有著極大優勢的。因為列強當時確實主要從海上打過來,而邊疆的土地大都是不毛之地。同時李鴻章等人在朝廷中又占據著高位。所以,左宗棠當時在朝廷中獲得的支持是相當少的,左宗棠極為孤獨。
二是缺錢糧。要打仗是需要錢的。新疆地處邊遠地區,到那裡去打仗,所花費的錢財是難以估量的。朝廷能夠拿出的錢非常少,沒有錢,就沒辦法打仗,更沒辦法打勝仗。同時,糧草的運輸,也是一個巨大的困難。
三是缺武器。清朝經過兩次鴉片戰爭以及與太平天國的殊死搏鬥,武器消耗是非常大的。更何況當時清朝需要部署「海防」,因此,能夠給左宗棠的武器,是極為有限的。
四是缺士氣。儘管當時清政府鎮壓了了太平天國、捻軍及陝甘回民起義。但是這些都是內戰。如果收復新疆,面對的不僅僅是阿古柏,還將面對沙俄和英國。新疆是清朝的核心利益,同時也是沙俄與英國打進中國腹地的重要通道,因此,他們絕不會坐視不管。當時的清軍,對國內的反抗勢力作戰的時候,稍微還有一點底氣,但是想與英國和沙俄作戰,他們就心裡發怵。所以說,清軍當時缺士氣。
儘管如此,左宗棠卻有著強大的堅定的意志,他抬棺出征,接續了中國古代將軍保家衛國的浩然正氣,極大地激勵了三軍將士奮勇殺敵的鬥志。
左宗棠除了有勇氣,更重要的,還在於他有靈活的手段和正確的策略。沒有錢,他就和外國做生意,向外國銀行貸款。沒有武器,他就自己開辦兵工廠,自己製造武器。或者用貸款來的錢買武器。糧草不夠,運輸困難,他就採用慢慢籌集運輸的方式,一步一步到位。他的策略就是「緩進急戰」。「緩進」的目的,就是把所有的準備工作做到位,在準備工作沒有到位之前,左宗棠絕不輕易開展。而一旦準備工作到位了,左宗棠便率領部隊,快速作戰,一舉殲敵。
左宗棠還有一個策略是「先北後南」。「先北後南」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阻止沙俄與英國對阿古柏的增援,切斷他們增援的通道。這也是一個非常正確的策略,沒有這個策略,左宗棠就算把「南疆」先拿下來,也很難再收復「北疆」。
二、沙俄與英國的矛盾,以及他們所面臨的形勢。
沙俄和英國當時確實都急不可待地想要獲得新疆,打通侵略中國的西北通道。但是存在兩個問題。
首先是沙俄和英國有著尖銳的矛盾。英國雖然和清朝打贏了兩次鴉片戰爭,可是他們也看出了清朝有很深的底蘊,想要一口吃掉清朝是很難的。同時為了與其它列強爭奪,因此他們改變了侵略目標,集中兵力征服印度。英國征服印度後,把箭頭往北指,想要控制中亞,與沙俄爭奪。而沙俄也想南下,一直打到印度洋,獲得到印度洋的出海口。因此,英國與沙俄,當時有很深的矛盾。誰都害怕對方在新疆站穩腳跟,所以也不敢太強勢和清政府對抗。一旦強勢和清政府對抗,清政府就會倒向另一方,共同對付自己。
因此,無論沙俄還是英國,所採用的策略,就是儘量和阿古柏聯繫,把阿古柏當成是他們在新疆的代理人。希望通過阿古柏,謀取新疆。
阿古柏最初和沙俄的聯繫很緊密,後來兩方發生矛盾,阿古柏又和英國走近。這使得沙俄很生氣,因此才占領了伊犁。但是儘管占領伊犁,他們也沒有下定從伊犁出發全面侵略清朝的決心。因為他們明白,英國絕對不會答應他們這樣干。
除此外,沙俄與英國當時在對外戰爭中也比較受挫。
沙俄那時候最重要的戰略,是往西爭奪黑海,從那裡獲得出海口。也因此和土耳其發動了俄土戰爭。沙俄剛打了俄土戰爭,損失不小,元氣還沒有恢復過來。因此,如果貿然發動對新疆的戰爭,那時候他們還沒那個精力。
英國同樣在阿富汗戰爭中失敗,沒有完全達到北上,與沙俄爭奪的目的,因此他們最好的策略就是拉攏阿古柏,而不是直接和清朝對抗。
左宗棠正是看出了沙俄與英國所面臨的形勢,因此才會堅決地發動收復新疆的行動,最終消滅阿古柏,收復新疆的大部分地區。
最後,左宗棠集中力量收復伊犁。本來沙俄是吃了肉,連骨頭也不吐的,他們自然不願意把伊犁讓出來。不過,一方面左宗棠已經收復新疆,對伊犁形成緊逼之勢,沙俄在伊犁處境比較危險。另一方面,清朝又採取了比較柔和的手段,同意「補貼」沙俄一定的軍費,讓他們撤軍。再加上清朝國內強大的輿論壓力,而英國不願意沙俄在新疆插下一顆釘子,也在國際上發動輿論戰。所以最終清朝和沙俄簽訂《中俄伊犁條約》,把伊犁收了回來。
總之,清朝收復新疆,是左宗棠依靠強大的意志力,利用各方矛盾,維護國家統一的結果。儘管清朝喪權辱國,多次割地賠款,給中國人民造成了沉重的災難。但是就收復新疆來說,清朝對中國歷史的發展,做出的貢獻還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