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棟vs吳鎮宇!第40屆香港金像獎公布提名

2022-02-17     電影情報處

原標題:林家棟vs吳鎮宇!第40屆香港金像獎公布提名

作者 / 無念

今天下午一點,香港電影金像獎公布了第40屆所有獎項的提名名單。

還記得2020年的第39屆金像獎,由於疫情,金像獎的線下實體頒獎禮取消,轉由線上公布獲獎名單。爾冬升主席在十幾分鐘內公布了所有獎項,也成為了史上頒獎最快的一屆金像獎。

而去年,同樣是由於疫情的肆虐,金像獎更是直接取消,空窗了一年。因此,今年的第40屆金像獎,是2020-2021年內所有符合資格的作品合併評選,因而選擇範圍更廣了一些,共有約70部電影競逐提名,20部電影獲得提名。

早在本月初,爾冬升表示,將於今天16號公布提名名單,同時金像獎影帝得主張家輝也將作為嘉賓出現公布提名名單。

理論上,適逢第40屆金像獎,應該是要將線下的典禮辦得稍微隆重一些的。而且本屆金像獎已經彙集了兩年內的優秀作品,數量眾多,無論從時間和資金上,頒獎典禮也都難以再推遲。但無奈的是,隨著如今香港疫情的反彈,形勢依舊嚴峻。

目前看來,頒獎典禮仍將於4月17日舉行,但究竟是像此前期望的那樣,在線下以更嚴格的防疫措施舉行;而是會因為疫情不得不繼續轉為線上,仍舊值得觀望。

那麼,究竟有哪些大家熟悉的影片,入圍了本屆金像獎呢?

整體數據來看,鄭保瑞執導的《智齒》共獲14項提名,成為本屆入圍獎項最多的影片,領跑本屆金像獎。《梅艷芳》和《濁水漂流》則分別各獲12項和11項提名緊隨其後。《媽媽的神奇小子》獲9項提名,《怒火·重案》獲8項,《手捲菸》獲7項,《殺出個黃昏》獲5項。《拆彈專家2》《第一爐香》《一秒拳王》均獲4項提名,《長津湖》獲得3項技術獎提名。

接下來我們也分別看一看各個獎項的入圍情況。

首先是最佳影片單元,入圍的這5部影片共有3部在內地公映過,其中陳木勝導演的遺作《怒火·重案》還是目前港片在內地的票房冠軍。

某種程度上來看,相比過去幾年,像是《少年的你》《紅海行動》等內地屬性過高的影片入圍最佳影片,今年的這幾部影片則更突出本土屬性,也比較能夠體現金像獎在藝術和商業上做出的平衡,當然了,整體的平均質量也都比較高。

像《怒火·重案》是完全的商業類型片,基本上代表著香港工業體系目前的最高水平。而《濁水漂流》則更靠近藝術片的範疇,擁有強烈的社會議題探討和人文關懷,同時兼具了一定的個人表達。至於《智齒》則更像是二者之間的一個平均體現,既有類型元素,也有藝術表達。《媽媽的神奇小子》和《梅艷芳》則都是人物傳記片,也象徵著金像獎在多元類型上的突破探索。

另外,今年的最佳劇情片入圍名單還體現了一個趨勢,那就是整體體量的縮小。這種「縮小」,不單單是指票房體量的縮小,更是指製作規模的縮小。回顧往年,2020年有《少年的你》《新喜劇之王》,2019年有《無雙》《紅海行動》,2018年有《追龍》《拆彈專家》《殺破狼·貪狼》,2017年有《寒戰2》《美人魚》等等。

而今年,除了一部《怒火·重案》可以看作是完全意義上的商業大片,剩下的幾部其實更趨近於某種獨立的、相對不那麼主流的、「小而精」的製作體量。至於像《拆彈專家2》《長津湖》《奪冠》等無論是主題還是體量都更為宏大的影片,甚至都沒有入圍。這或許是疫情下整體行業的趨勢轉變;也或許是金像獎找到了一種更回歸本土、嘉獎作品藝術性的生存方式。總之,情報君看來,這是一個挺重要的轉變。

再來看看最佳導演的入圍人選。

今年的最佳導演入圍名單也很有意思。有像陳可辛這樣多次入圍的「老炮」導演,早已是兩屆金像獎最佳導演的得主;也有像陳木勝這樣,多次入圍但都沒有獲獎,在去世後依舊獲得提名的導演;也有像梁樂民這樣首次入圍就拿獎的「幸運兒」;還有像鄭保瑞這樣才剛剛第二次入圍的「後輩」導演。

另外,令人驚喜的是,文念中憑藉許鞍華導演的個人紀錄片《好好拍電影》獲得導演提名,這也是金像獎首次嘉獎紀錄片導演。由於金像獎並沒有設置最佳紀錄片的獎項,因此這次的這一探索,也是金像獎的一大進步。文念中是香港著名的美術造型指導,也是金像金馬相關獎項的入圍及獲獎常客。這是他第一次入圍最佳導演,同時他還一併入圍了最佳新人導演。

依情報君看來,從祭奠逝者的角度來看,這屆金像獎的最佳導演很可能會頒給陳木勝導演,為了紀念他為香港電影事業做出的貢獻。不過,鄭保瑞在《智齒》中展現出的強大的導演意識,如果能夠拿獎,也不奇怪。另外,《拆彈專家2》的邱禮濤導演並未入圍該獎項,算是一大遺珠。

最佳新導演方面,除了上面提到的文念中以外,還有《濁水漂流》的李駿碩、《手捲菸》的陳健朗、《除暴》的劉浩良,以及《一秒拳王》的趙善恆。不過,理論上來看,李駿碩和劉浩良已經不算是「新導演」了,畢竟都已經有了成熟的導演作品,而且以前也都曾憑藉長片首作《翠絲》和《衝鋒車》入圍過該獎項。

金像獎的最佳新導演首次頒發是在2002年,當時還叫「傑出青年導演」,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是《少林足球》的周星馳。而金像獎對該獎項的評獎細則是,導演必須是參選電影的唯一導演,兩人以上合導作品無法競爭該獎項。所以為什麼像是《寒戰》還有《樹大招風》,導演只能入圍最佳導演(而且最終還都順利拿了獎)。不僅如此,入圍者以兩部以上為上限,也就是說一個導演可以角逐該獎項最多兩屆,所以李駿碩和劉浩良是二次入圍。但是獲得該獎項了就不能再次參選了,如果僅是提名則還有第二次機會。

在情報君看來,這個規則雖然有些古怪,但或許也好理解。人們常說,新導演不僅要看處女作,其實更要看第二部作品。處女作一鳴驚人,那恭喜你獲得了認可,第二部還要再接再厲;但如果第一部反響平平甚至不盡如人意,至少你還有第二次證明自己的機會。所以其實金像獎是給了這些新人導演多一次機會,這麼看來,這樣的規則也算是比較人性化了。

最佳編劇方面,除了《智齒》《濁水漂流》《媽媽的神奇小子》三部外,還有《一秒拳王》和《殺出個黃昏》。這其中,《智齒》的歐健兒是「銀河映像」的編劇成員之一,多次入圍金像獎,兩次獲獎。而李駿碩和尹志文曾經入圍過最佳編劇,但並未獲獎。剩下的都是首次入圍。另外,這也是演員林家棟第一次入圍劇本獎。

再來看看金像獎的帝後之爭。

本屆金像獎的最佳男主角單元堪稱「死亡之組」。林家棟憑《手捲菸》和《智齒》雙雙入圍。歷史上這樣的情況其實並不少見,比如2016年第35屆,張晉憑《葉問3》和《殺破狼2》同時入圍最佳男配角;2015年第34屆,劉青雲憑《竊聽風雲3》和《暴瘋語》同時入圍最佳男主角;甚至在1988年的第7屆,周潤發一人憑藉三部影片入圍最佳男主角。

除了林家棟以外,還有《濁水漂流》中的吳鎮宇、《殺出個黃昏》中的謝賢,以及《媽媽的神奇小子》中的梁仲恆。

吳鎮宇,所有人公認的演技派。但是你知道嗎?吳鎮宇竟然到現在沒有獲得過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是的,他獲得過金像獎的最佳男配角,也早就獲得過金馬影帝(同屆打敗的可是《花樣年華》的梁朝偉),但是最佳男主角,一次都沒有得過,這是他的第六次影帝提名了。說金像獎「欠吳鎮宇一個影帝」,不冤枉。

謝賢,他是金像獎史上第一個在獲得了終身成就獎後再度入圍最佳男主角的演員,同時他也大大刷新了金像獎史上最高齡入圍者的記錄,以86歲高齡入圍,在他之前的紀錄是69歲入圍並獲獎的太保。謝賢在《殺出個黃昏》里演了一個黃昏遲暮但銳氣不減的老殺手,甚至貢獻了不少動作戲,相當不容易。

至於梁仲恆,算是這次入圍者中的意外驚喜。他在《媽媽的神奇小子》中出演了香港殘奧冠軍蘇樺偉,在肢體以及神態上展現了很強的掌控力,表演得也相當不錯。他也同時入圍了本屆的最佳新演員。

不過也有遺憾,像是《拆彈專家2》中的劉德華,以及《怒火·重案》里的謝霆鋒,都與最終提名失之交臂。按情報君的預測,林家棟雖憑藉雙片入圍,但他已經是金像獎影帝了,可能會分流掉一定的票數;謝賢雖然資歷最老,但已經有終身成就獎傍身;而梁仲恆資歷又比較淺。這麼看的話,本屆可能真的就是吳鎮宇的圓夢時刻了,情報君提前先奶一口!

影后方面,就稍微弱了一點。

《奪冠》的鞏俐時隔15年再度入圍最佳女主,還有《媽媽的神奇小子》的吳君如,二位都已經是金像獎影后了。周秀娜是第二次入圍,而《王丹妮》同時入圍了最佳新人。看來看去,劉雅瑟可能是該獎項的最大種子選手,她曾憑《麥路人》入圍過金像獎的最佳女配角。在《智齒》中,劉雅瑟貢獻了顛覆性的演技,實在是令人刮目相看。當然,如果以資歷來看,金像影后繼續嘉獎鞏俐和吳君如也並非沒有可能。

再來看看配角和最佳新人方面。

男配角單元,《濁水漂流》雙入圍,其中的柯煒林和《媽媽的神奇小子》中的馮皓揚,兩位同時入圍了最佳新人。此外還有古天樂和林雪。這是古天樂和謝君豪的第二個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提名,是林雪的第三個男配角提名。相對來說,後面幾位前輩們的得獎機率要更大一些。

女配角方面,這次的女配角有六個提名,其中廖子妤也是憑《智齒》和《梅艷芳》雙片入圍。她曾於2014年第33屆提名最佳新演員,2017年第36屆提名最佳女配角。《濁水漂流》的李麗珍和《除暴》的鮑起靜也都有入圍,其中鮑起靜已經是第八次入圍金像獎最佳女配角了。另外,《奪冠》的白浪和《殺出個黃昏》中的鐘雪瑩兩位新人也獲得了認可。

至於最佳新人方面,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入圍的5位新演員,也都入圍了相應的主角/配角提名。並沒有單掛新人提名的情況,這一點,跟金馬獎的最佳新演員評選,還是很不一樣的。

接下來是一堆技術獎提名,基本上就是商業大片的混戰了。我們也不妨快速過一遍。

最佳動作設計對於金像獎來說,是個大獎,尤其是對於香港這種遍地都是武師的情況,能夠獲得金像獎的認可,那基本上算是得到華語片業界最高的肯定了。因此金像獎的該獎項,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本次入圍的這幾位,都是金像獎金馬獎的常客。而甄子丹,雖然沒有獲得表演獎的認可,但依舊入圍了最佳動作設計獎。

最佳服裝設計,也有大家熟悉的面孔,比如吳里璐,比如張兆康,還有前段時間剛剛去世的和田惠美等等。

攝影、剪輯和美術三個獎中,《手捲菸》和《智齒》三個獎項全部入圍,《第一爐香》入圍美術和攝影,《長津湖》入圍剪輯。

另外,入圍者也不乏大家熟悉的面孔,像是剪輯的張叔平、大衛·李察森,美術的趙海、黃炳耀、潘燚森,以及攝影的杜可風、潘耀明、鄭兆強等等。如果你稍微了解一些影視行業的幕後工作者情況,對於上面這些名字一定不會陌生。

視效和音效獎,基本上仍然是工業體系的商業片的天下,兩個獎項的入圍名單也完全重合。這其中,除了《梅艷芳》以外,都是動作、戰爭片的類型,對於大場面的視覺和音效有很高的要求;而《梅艷芳》中則有對於演唱會音樂場面的刻畫,同樣非常注重視聽體驗。不過奇怪的是,入圍視覺效果的《長津湖》中,入圍者有個徐克,這個是導演徐克嗎?

最後是歌曲和音樂獎項。《媽媽的神奇小子》和《濁水漂流》兩個獎項均有入圍。另外,這是坂本龍一第一次入圍香港金像獎。

最後是最佳亞洲華語電影,令人意外的是,三部影片均是中國台灣地區的電影,並無內地影片入選。

該獎項於2002年起頒發,最早叫「最佳亞洲電影」,表揚亞洲地區的傑出電影,宮崎駿的《千與千尋》、朴贊郁的《老男孩》、張藝謀的《千里走單騎》等都獲得過該獎項。之後於2012年第31屆開始,被「最佳兩岸華語電影」(2012年-2019年)所取代,開始聚焦華語片。之後再於第2020年第39屆開始,被「最佳亞洲華語電影」所取代。

最佳亞洲華語電影的參選資格要求連續7天內,影片於香港影院作公開售票放映,放映場數不得少於5場。按照這樣的標準,理論上應該有很多影片都符合參賽資格。包括《八佰》《一秒鐘》,還有大火的《你好,李煥英》等等,這些影片其實都曾登陸香港院線。但最終,只有三部台灣影片入圍,多少還是有點可惜。

總之,這就是本屆金像獎的入圍情況。無論如何,在彙集了連續兩年的優秀影片後,本屆金像獎的整體聲量確實要高過過去幾屆,而金像獎所做出的各種探索,以及對於本土影片的激勵扶持,所有人也都看在眼裡。

要恭喜各位入圍者,也期待香港的疫情能夠有所緩解,讓第40屆金像獎能夠於線下順利舉辦,給所有從業者們打打氣,擁有個圓滿的結局。4月17日,最終獎項又將花落誰家,我們也將持續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6e51aaf1c6ed9f26b4aab76afd86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