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夢南半歲時,因為肺炎被醫生用錯了藥,導致她雙耳聽力幾乎完全喪失,最終診斷為神經性耳聾,再也沒有聽見過這個世界的任何聲音。
所以從江夢南記事起,她就要摸著父母的喉嚨感受聲帶的振動,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學會唇語,看懂別人在說什麼。
她說,她每一個字,都要學一萬遍,直到這個字徹底融入她的肌肉記憶。
因為缺少聽力,她想要成為普通人,就必須比普通人努力百倍千倍。
可她就是想要成為普通人,卻不料,最終她超越了普通人。
或許是父母要強,又或許是江夢南本人就要強。
到了要上小學的年紀,卻沒有正常的公立小學願意接收她。因為她這個情況,肯定是只能上特殊學校的。
但是江夢南的父母拒絕了,他們堅持要讓女兒上公立小學。
江夢南被迫推遲了一年上小學,又去上了一遍學前班。最終,江夢南和父母都如願以償了。
在學校里,江夢南一直都非常努力。
她坐在教室的最前排,依靠讀老師口型來學習,可能正是她有別於普通人的缺陷,她反而慢慢練就了超強的記憶力和理解能力,從小到大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小學時她為了能趕上同齡人,生生在一個暑假裡自學完了五年級的課程,然後直接從四年級跳級到了六年級。
這是她自認為人生最自豪的時刻,之後她就開啟了學霸的人生。
本科和碩士研究生,江夢南都在吉林大學完成。這對於一個從小就雙耳幾乎失聰的人來說,已經是天方夜譚了。
但江夢南出乎所有人意料,竟然在29歲這年考上了清華大學的生命科學院博士。
這是一個不需要科普,我們就能知道多難考的學校和專業了。
但江夢南並有就此止步,她決定裝上人工耳蝸。
普通人是無法理解江夢南所面臨的困境的。因為從小就聽不見聲音,所以她所理解的世界與有聽力的人是完全不一樣的。
裝上人工耳蝸意味著她幾乎要將自己的整個世界在顛覆重建。
一點一滴開始學習如何把現在聽到的和過去知道的一切重新聯繫在一起。
這當然要耗費巨大的心力和精力,而已經身為清華大學博士生在讀的她,還需要兼顧非常沉重的課業。
但是一如既往地,江夢南沒有退縮,她已經在強者這條路走了太久了。這些在外人看來異常艱難的一切,江夢南卻早已司空見慣。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江夢南的一位同學告訴記者說,無論江夢南面臨什麼問題,她都會想辦法去解決。
這正是一個強者的標誌。
「她其實不是一個弱者,她是一個比我們都要強的強者」
「她其實不是一個弱者,她是一個比我們都要強的強者」
所以這說明什麼呢?如果你想要成為一個強者,沒有那麼多的理由、沒有那麼多的藉口和推脫。
前段時間谷愛凌一次次獲得奧運冠軍,得到了空前的關注,就有一些人在網上酸:
谷愛凌出身那麼好,家裡有錢供得起,她當然能成功。
谷愛凌媽媽史丹福、爸爸哈佛、爺爺奶奶北大,你有那個原生家庭能比得過嗎?
...
所以呢?這些人忽略的,是谷愛凌摔成腦震盪、手骨折、身上青紫瘀血都堅持訓練,高燒40度依然能在比賽中獲獎。
他們忽略的是江夢南這樣沒有任何比普通人更優越的條件,卻依然能夠憑自己努力的強者。
他們之間沒有區別,他們能成為強者和家庭條件沒有一絲一毫的關係。
一個29歲的清華女博士,一個自小失聰連話都說不清楚的女孩,撕開了多少人的偽裝?
懶就是懶,不想努力什麼都可以成為藉口。
所以比起只盯著別人的優越條件,我們不如好好反思一下,應該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們能從這些強者身上學習到什麼。
不一定就必須成為谷愛凌和江夢南,但是明天的自己比今天更好一點,你的人生就已經開始有價值了。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