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對噴風雅起來

2023-07-26     時尚COSMO

原標題:讓對噴風雅起來

小鬼、梁源們吵架方式不對,學學刀郎。

古往今來文藝人其實多半脾氣大,不服人,這個叫風骨。

但風骨不光是骨氣、還要風雅。

披頭散髮的吵架、對噴,就很low。

我們都知道嘻哈圈裡,懟人是個基本操作,diss實乃嘻哈安身立命之本。兩個rapper當面你來我往的火拚總是看點十足、氣氛拉滿。但現場互懟畢竟太考驗語言組織能力,哪怕是「為了押韻什麼事都乾得出來」的rapper也難免詞窮,大抵都是「你XX,我最好」「我比你好多了,你才XX」然後「喲、喲」之類的套路。反是結下樑子後,回家斟酌一下寫個歌po上網的,更有意思。

一言不合出首歌這件事,也不是嘻哈專供。會寫歌的女歌手罵前任都罵出了套路。小甜甜、狼姐、霉霉,這個level的大diva,誰還不會拿前任當靈感了?歐美精通,咱們國內女歌手也挺擅長,王心凌「劈你的雷正在路上」怒懟黑子,鄧紫棋「代表月亮」也不好說是要「消滅誰」。

男歌手出歌回懟的相對少一點,因為一不小心就會被詬病小心眼(當然這也屬於性別歧視、刻板印象)。誰曾想,倒是位久未出現在大眾視野的老歌手,做了份漂亮的「回噴」模板。

對於很多年輕聽眾來說已經「查無此人」的刀郎,7月攜新專輯回歸。其中新歌《羅剎海市》發布即熱搜,雖然可以說這位曾經的頂流仍有餘威,但恐怕歌詞里的字字句句才是看客們津津樂道的根本。

歌詞里的:「馬戶」、「又鳥」明明白白的拆字,「三更的草雞打鳴當司晨」清清楚楚的抨擊,「煤蛋兒生來就黑,不管你咋樣洗呀那也是個髒東西」是吐沫星子濺到人臉上,「女子為好非全都好,還有黃蜂尾上針」屬於不傷無辜的前提下精準打擊,「兩耳傍肩三孔鼻,未曾開言先轉腚」這句最厲害,歌者無論有沒有心,聽者都難以無意……

這個上古老瓜必須得逐層解釋一下:

刀郎曾經真的很紅。

二十年的時間,對於流行領域,足以淡漠任何「功名」,現在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當年的刀郎,就是內地流行音樂領域的頂流,除非特別嚴謹,才需要加上個「之一」。

這位71年出生的四川歌手本名羅林,20齣頭就與同伴組建過樂隊,但95年才是他創作道路的轉折,遠赴新疆的生活不但給予了他「刀郎」這個藝名,也給他的音樂注入了別具風情的感染力。

厚積薄發,2004年的刀郎以一張專輯橫掃華語樂壇。專輯同名曲《2002年的第一場雪》,以及《情人》、《衝動的懲罰》在大街小巷循環洗腦。這張專輯在沒有宣傳的情況下,僅僅是正版(請原諒這個說法)就賣出了270萬張,這個數字甚至贏過了同年周杰倫《七里香》260萬張的全球銷量。

更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是中國流行音樂的「黃金大年」,除周董外,林俊傑《江南》、胡彥斌《紅顏》、王心凌《愛你》、五月天《倔強》、梁靜茹《燕尾蝶》……這個名單還可以延續很久,全都是大咖、全都是神曲、神專。而這場神仙打架里,贏到最後的就是刀郎。

流行音樂也是文藝,有作品就有品鑑,有品鑑就有爭議。有三位男音樂人,為刀郎打過call:羅大佑夸刀郎的嗓子天生為唱歌;譚詠麟請刀郎做演唱會嘉賓,合唱《披著羊皮的狼》;李宗盛親自擔綱製作人為刀郎打造專輯《喀什噶爾胡楊》。這三位,各個堪稱流行音樂「教父」。

但不欣賞刀郎的陣容也同樣豪華,他們是:那英、楊坤和汪峰,未來齊刷刷的成為「好聲音導師」,所以二十年後聽到「未曾開言先轉腚」,任誰不會浮想聯翩。

楊坤說刀郎的歌讓中國流行音樂倒退了15年。

汪峰認為刀郎會火,是流行音樂的悲哀。

而那英甚至乾脆在音樂盛典上,以主評委的身份一票否決了刀郎的入圍。

其實這些音樂人對刀郎的不喜歡,表面上講是「雅俗之爭」,內里也體現了當時流行音樂的困局。2004年除了上面羅列的「正統歌手」神仙打架,還有楊臣剛的《老鼠愛大米》、龐龍的《兩隻蝴蝶》、鄭源的《一萬個理由》……在那個彩鈴下載是音樂市場王道的年代,這是「網絡歌手」與傳統唱片公司搶飯碗的正面交火。所以受益於網絡渠道的刀郎,一時間不被「歌壇正統」接納。

風水輪轉,如今的音樂市場遠不復千禧之初的繁榮,即便那英這樣的歌手,也只能向綜藝靠攏,除了OST里還能有一些原創表現,大部分場合都在翻唱。

反倒是刀郎的回歸,沒鋪墊、沒廢話,直接甩了一整張專輯,態度上就「很歌手」。而曾被詬病「粗獷,不精緻」的刀郎,新專輯《山歌廖哉》主打一個有文化、高概念。

廖哉諧音聊齋,曲目處處用典,歌詞句句引經,當初嫌他太通俗,現在直呼看不懂。山歌真是山歌,曲調分別借鑑了來自廣西山歌調、時調、栽秧號子、繡荷包調、鬧五更調、銀紐絲調、沒奈何調、靠山調、道情調、河北吹歌、說書調……以前說他太口水,現在直接玩非遺。

刀郎到底有沒有用歌諷刺當初與那英等人的恩怨,目前當事雙方都沒認領,但這張專輯,毫無疑問在事實上錙銖必較地還擊了曾經對他的指摘。同樣是對音樂內容和品味的回懟,這麼一對比,那些在綜藝節目裡對罵「你管得著嗎」、「我就管」的,是不是瞬間顯得小兒科?

現在很多年輕藝人動不動就許諾 「拿作品說話」,說來說去,說成了一句空話。

18世紀著名英國肖像畫家庚斯博羅,與時任英國皇家美術學院院長雷諾茲非常不對付。雷諾茲屢屢對庚斯博羅出言不遜。有一次,雷諾茲在學院裡給學生上課的時候,說到藍顏色不能多用,更不能用到畫面中間的主要位置上。庚斯博羅得知後,轉臉畫了個《藍衣少年》。幾百年了,這幅名畫流傳至今。這才叫拿作品說話,還成功說了句「髒話」。

瞧瞧,互撕可以這麼浪漫、優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6a756ebce5d29786a4767865d2330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