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一開始是如何確立「霸主」地位的?

2022-02-15     戲說金融

原標題:美元一開始是如何確立「霸主」地位的?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布的最新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COFER)數據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美元計價外匯儲備為7081.39億美元,市場份額從第二季度的59.23%進一步下降至59.15%,為1995年以來新低。

另外,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發布最新數據,2021年12月主要貨幣的支付金額排名中,排名第一的美元占全球支付的40.51%.

從這兩組數據可以看出,不論是官方外匯儲備還是國際貿易支付,美元都依然穩居全球第一的位置。也就是說目前的美元在世界貨幣叢林中占據「霸主」的時間又多了一年,離百年門檻又進了一步。

成為全球貿易貨幣,好處自不必多說,比如可以收割「鑄幣稅」,可以轉接金融風險等等。

那麼,竟然有這麼多好處,為什麼當初世界各國都願意把「當家人」的位置讓給美國呢?

這一切要從那一次布雷頓森林會議說起——畢竟這是國際上公認真正確立美元「霸主」地位的會議。

會議的內容中學歷史有講過,這裡不再贅述,簡單概括最終達成的協議:

第一,美元與黃金掛鉤;

第二,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其他國家政府規定各自貨幣的含金量,通過含金量的比例確定同美元的匯率;

第三,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各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只能在法定匯率上下各1%的幅度內波動;

第四,確定國際儲備資產,使美元處於等同黃金的地位,成為各國外匯儲備中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

毫無疑問,這些條款直接確定了美元的「霸主」地位。

當然,這一影響人類經濟格局的定局不可能是一次會議上各代表討價還價就能得出的。所以,我們想要了解為什麼其他國家代表同意美元當家,需要知道在這次會議之前發生了什麼?

了解過後,你就會明白,當時最有競爭權的歐洲諸國根本沒有議價的資本。

1929年,世界經濟大危機爆發。德意日內部矛盾激烈,為了轉移矛盾,他們開始對周邊國家進行非常強硬的霸道政策,動不動還派軍隊到鄰近小國「巡遊一番」。

1932年,美國通過羅斯福新政開始擺脫經濟危機困擾,美國率先完成復甦。

1933年,希特勒上台,在經濟部長兼央行行長沙赫特的建議下,實現殖民政策來緩解國內經濟危機,歐洲國家的緊張局勢日趨白熱化。

好,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已經復甦,而歐洲大陸則劍拔弩張,如果你家裡有黃金,你會怎麼做?

拿到美國藏起來!

當初歐洲人也是這麼想的,因為似乎是最好的選擇了。

於是乎,1934年,有價值12億美元的黃金從歐洲流入美國。第二年,又有17億美元的黃金流入美國。

提醒一下,那時候的美元不像現在,很值錢的。1934年,美國的GDP才660億美元。

黃金流入太多,以致當時美國金庫出現爆滿,1935年美國政府不得不開始著手在肯塔基州諾克斯堡市建造一座全新的金庫。這座用於安放美國財政部黃金的諾克斯堡金庫分上下兩層,外部由花崗岩、鋼筋、混凝土築造。

隨著希特勒對周邊政策的日益瘋狂,歐洲諸國把黃金運到美國的速度也日益加快。

1936年從歐洲流入美國的黃金是19億美元,1937年是25億美元,1938年是30億美元。

1939年「二戰」歐洲戰爭爆發,36億美元的黃金流入美國。

至此,五六年的時間,已經有139億美元的黃金從歐洲運到了美國。

請注意,這些黃金中還沒包括英國和法國這兩個歐洲同盟國的帶頭大哥,他們才是當時歐洲的最大的「金主」。

當然,「金主」也撐不了多久。

1939年5月,英國喬治六世國王與王后宣布訪美。這一次,是英國人最不尊重他們國王的一次,因為英格蘭銀行和英國財政部的目的是借訪美為由,將890箱接近50噸的黃金藏在護航的軍用戰艦「擊退號」中,運往當初名義上獨立實際上依然屬於英國殖民地的加拿大,好在與德國宣戰後向美國購買軍備。

這一切,喬治六世並不知情。

所以,他會發現護航的「擊退號」到了半路突然掉頭駛向加拿大,而不是護送他去美國。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這890箱黃金對英國的重要性要遠勝過英王:如果英國國王不幸罹難,那麼仍有繼承人可以接替他的位置。但是,一旦這近50噸的黃金石沉海底,那麼英國將永遠失去這筆巨額財富。

英王的訪美讓全球媒體確認了歐洲大陸即將爆發戰爭的消息,蘇聯人也開始把黃金運往美國,以換取美國兵工廠武器生產的訂單。

接下來是法國,這個「趕在敵人到達巴黎前投降」的國家,實際上在被英國遊說一起向德國宣戰時,已經將他們的黃金都已經運到了美國。

黃金都流到美國後,羅斯福當局的「神操作」正式開始:他先是給所有把黃金運過來的國家出具黃金券作為日後提取憑證,並允許這些黃金券直接當成美元向美國企業支付。為什麼?因為羅斯福知道當初歐洲各國央行中極少有美元,幾乎都是英鎊,英鎊才是歐洲大陸的結算貨幣。

接下來,缺少美元的歐洲同盟國只能利用手中的黃金券向美國的軍火商採購武器,大量的黃金券流到了美國軍工企業手中。

再接著,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宣布私人部門不允許持有黃金券,全部由美聯儲用美元給以兌換回收(35美元一盎司)。

這樣一來,很多本來各國只是儲存在美國的黃金,變成了美國自己的資產。

正如摩根索(當時美國財長)所言:「雖然那時我們唯黃金馬首是瞻,但終究,我們要成為黃金的主人」。

不過,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用美元回收黃金券,會導致美元超發,容易引起通貨膨脹。

怎麼解決?

對此,摩根索進行了沖銷式干預,簡單說就是建立一個一般性帳戶,專門購買黃金券。為了消耗這個一般性帳戶里多餘的資金,美國財政部在二戰快結束的時候專門發行了一批國債,將其賣給了歐洲人。

這麼一番操作後,歐洲人黃金沒了,變成美國國債。

沒了黃金,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上,這些剛經歷了二戰的歐洲國家連最後的議價權都沒有了。而手中又持有大量的美國國債,並且當時遠離戰火的北美大陸又成為了經濟老大,所以只能同意美國代表提出的方案。

後來雖然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但是美元的霸主地位經過將近30年的時間,已經得以鞏固。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歡迎點擊關注!

「戲說金融」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63edd53e608f987ac4400f9e29e9a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