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春夏交替的感冒高發期,晝夜溫差大,孩子一不小心就中招。
很多家長發現,孩子通常白天不怎麼燒,但一到傍晚或晚上,就燒得很猛;有時候白天燒都退了,一到晚上又燒起來,讓人焦慮又無奈。
孩子為什麼總在夜裡發燒?孩子睡著後發燒要不要叫起來吃藥?
我們諮詢了兒科醫生,他們建議:孩子晚上睡著後發燒,不用動不動就叫醒吃藥。今天請他們詳細說說。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孩子為什麼在晚上
更容易發燒?
相比於白天,人體晚上本來體溫就更容易升高,這跟我們免疫系統、體溫的晝夜節律等原因有關,嬰幼兒也是如此。
免疫系統在晚上更活躍,讓發燒更容易發生
人體的多種激素分泌都存在晝夜變化。皮質醇是一種由腎上腺產生的激素,能調節血糖水平、新陳代謝和血壓,同時有助於免疫系統正常運作並減少炎症。
白天,皮質醇在血液里分泌增多。它能減緩免疫系統的工作,幫助人體將更多的能量和關注點,放在應對外界環境的種種挑戰上。
到了晚上,皮質醇分泌較少,免疫系統開始活躍,體內的免疫細胞很容易檢測到體內感染的病毒、細菌等,從而引發感染症狀,比如發燒。
皮質醇一般在醒後半小時升到一天中最高, 而後下降到午夜時最低
體溫在傍晚或晚上會自然升高,導致發燒在晚上更容易被發現
人體的體溫在一天之中是不停波動的,嬰幼兒也是如此。通常清晨和上午體溫會低一些,下午和傍晚體溫升高,最多可以相差 1 ℃ 左右。
孩子很有可能早晨量的還是 37.0 ℃,傍晚就發現已經 38.0 ℃,看起來像是晚上發燒。
此外,孩子白天會因為各種吃喝玩樂的事情轉移注意力,從而忽略到輕微的不適,表現出精神狀態不錯。這時候,家長往往不會關注孩子的體溫,而忽略孩子的發燒症狀。
到了傍晚或者晚上,孩子活躍了一天,進入安靜休息狀態,注意力開始聚焦身體的不舒服,呈現不適狀態,容易引起家長們的注意,從而顯得孩子們都容易傍晚或晚上發燒。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孩子睡著後發燒
要不要叫起來吃藥?
很多家長一發現孩子發燒了,很容易焦躁,就想趕緊吃退燒藥,讓孩子儘快退燒。
對於 < 3 個月的寶寶,只要腋溫 ≥ 37.5 °C 或 肛溫 ≥ 38°C,建議及時就醫,評估病情。不建議在無醫囑的情況下自行給 < 3 月齡的寶寶用任何退熱藥。
對於有基礎病的孩子,比如慢性疾病、重要臟器功能障礙(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一旦發熱也建議及時就醫。
對於沒有基礎病,且 > 3 個月的孩子,睡著後發燒,要不要叫醒喂藥,最關鍵的是看孩子的舒適度。
丁香媽媽科普過很多次,吃退燒藥並不能改變發燒性疾病的病程,更不能治療疾病。
它只是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的釋放和合成,讓體溫不再升高,讓身體里的炎症反應不再外顯出來。
我們讓孩子吃退燒藥,最主要的目的是緩解疾病的症狀,讓孩子不疼痛,讓孩子舒服一些。如果發燒的孩子睡得很安穩,沒有表現出不適,那就讓孩子好好睡覺。
畢竟睡得正香時被強行叫起來,可能比發燒還讓人更難受、不爽,你說呢?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孩子睡著後發燒
比起溫度
更要關注孩子的狀態
發燒不是一種疾病,而是機體抵禦炎症和疾病的一種表現形式。它 可以激發免疫系統,幫助縮短感染的病程,對疾病的恢復有益。
我們不鼓勵特別積極地退熱。比起 單純的體溫高低,家長們更應該關注的是 發燒是否造成了孩子的不舒適,來決定是否使用退燒藥。
講到這裡,很多家長可能會問:熟睡中的孩子發燒,怎麼判斷他是否有不適呢?
這裡有兩種方式,可以幫助大家判斷:
跟孩子平時的睡眠狀態對比
一般來說,如果寶寶發燒時,依然睡得很安穩,跟平時的睡眠狀態差不多,說明發燒並沒有讓他感覺到不適,我們就沒必要叫醒孩子吃退燒藥。
這時候讓孩子好好睡覺和休息,反而更有利於免疫系統打敗病原體,恢復健康。
如果寶寶發燒時的睡眠,對比平時的睡眠狀態來說, 更頻繁自發覺醒,翻來覆去、睡不踏實、哼哼唧唧,或者煩躁、哭鬧,那麼考慮發燒影響了孩子的舒適度,建議喚醒孩子喝退燒藥。
觀察孩子的面部活動
睡眠中的孩子無法描述自己狀態,家長們可以通過觀察孩子的表情來判斷他的發燒舒適度。
有一個《Wong-Baker 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可用於評估 0~5 歲急性發燒兒童的舒適度,簡便快速又方便實操,只需對比並評分即可:
圖片來源:wongbakerfaces
可能還有家長會擔心,孩子發燒不叫醒吃藥,萬一昏睡過去,怎麼辦?
一般性發燒本身不會導致病情惡化或神經系統損害。如果孩子在睡眠中出現高熱,並引發了昏迷,發燒必然不是唯一的症狀,通常還會伴隨以下 6 種症狀,需要及時就醫。
孩子睡著後發燒,需就醫的 6 個信號
1. 看寶寶身上有沒有出現皮疹或大理石樣花紋
2. 看寶寶是否面色蒼白,口唇或者四肢發紫
3.看寶寶呼吸是否急促
< 2 月齡,呼吸超過 60 次/分;
2~12 月齡,呼吸超過 50 次/分;
1~5 歲,呼吸超過 40 次/分;
5 歲以上,呼吸超過 30 次/分。
4. 看寶寶是否心率過快
< 1 歲,心率 > 160 次/min;
1~2 歲,心率 > 150 次/min;
2~5 歲,心率 > 140 次/min。
5. 看寶寶是否有脫水錶現
比如眼眶凹陷、皮膚鬆弛、口唇乾燥、皮膚彈性差等,或用適度壓力按壓孩子手指處 5 秒後鬆開,看血液會回到原來位置,皮膚再次變紅的時間是否超過 3 秒。
6. 看寶寶是否有抽搐、 頸部強直、整個身體向後彎曲等表現
:有任何拿不準的情況,尤其本身有其他疾病的兒童,建議及時就醫。
總的來說,> 3 個月且沒有基礎病的孩子,睡著後發燒,如果睡的安穩,沒有其他不適表現,真的不用非要叫起來吃退燒藥。
如果實在想做點什麼,這兩種方式可以讓發燒的孩子更舒服一些:
緩解夜間發燒的 2 種護理方式
1. 調節室內溫度在 22℃ 左右
打開空調,讓室內保持適宜的溫度,這樣可以讓寶寶不用穿著臃腫的衣服,也不用蓋得太厚。注意不要把空調對著寶寶吹。
2. 讓寶寶舒適為主,適當增減衣物
如果孩子手腳冰涼或伴隨發抖,可適當增加衣物或哪裡涼,蓋哪裡,注意千萬別過度捂熱;
如果孩子身上有汗,可以在房間沒有對流風的情況下,脫掉孩子過多衣物,減少穿蓋。
當然,孩子不會按照教科書來生病,家長可能常常無法判斷「呼吸急促」「脫水」「舒適度」的具體程度。
如果實在焦慮,或就是覺得孩子不對勁,完全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覺,及時喚醒孩子吃退燒藥,或者直接就醫檢查,評估病情,指導處理。
參考文獻
[1]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第7版)
[2]《發燒-症狀與病因》,梅奧醫療官網
[3] Mark A Ward, MD. 嬰兒及兒童發燒的病理生理學和治療. UpToDate 臨床顧問. (Accessed on 2022-07-07).
[4] 患者教育:兒童發燒(基礎篇) UpToDate 臨床顧問. (Accessed on Dec 05, 2022).
[5] 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解熱鎮痛藥在兒童發燒對症治療中的合理用藥專家共識(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誌,2020,35(3)
[6]《中國 0 至 5 歲兒童病因不明急性發燒診斷和處理若干問題循證指南》(標準版), 中國循證兒科雜誌,2016 年 4 月第 11 卷第 2 期
[7] 龔宗容,舒敏,萬朝敏,朱渝,羅雙紅.Wong-Baker 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對 0 至 5歲急性發燒兒童舒適度評估的效果[J]. 中國循證兒科雜誌, 2015 年 12 月, 第 10 卷(第6期).
[8]《兒童發燒健康教育 30 問》,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誌 2021 年 4 月第 36 卷第 8 期
[9] 斯蒂文·謝爾弗等,美國兒科學會健康育兒指南(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86
本文專家
王秋華
合作專家
杭州禾芸嘉醫院芽兒莊兒科中心
小兒內科主治醫師
周瑩
審核專家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醫學院臨床醫學碩士
卓正醫療兒科醫生
龍政揚
審核專家
廈門大學醫學院碩士
策劃製作
策劃:林乙乙
監製:大力
排版:月餅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