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這座軍事樓被遺棄後,居然因一首詩而火遍大江南北,太神奇

2020-11-18     郝地瓜Cynthia

原標題:武漢這座軍事樓被遺棄後,居然因一首詩而火遍大江南北,太神奇

一首《黃鶴樓》讓武漢的黃鶴樓聞名天下,李白也曾寫過黃鶴樓作詩,無數的文人墨客在這裡留下千古絕唱,使得黃鶴樓自古以來便聞名遐邇,在眾多文人墨客的筆下,這座黃鶴樓讓世人知道,更吸引了無數的人前來觀賞,還成為了江南的三大名樓之一,武漢的三大名勝之一,有著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境的美譽。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起初建造它的目的只是為了瞭望守戍的軍事樓,但是晉國滅掉東吳以後,三國被統一了,於是,這座樓便失去了它的軍事價值,慢慢地變為官商行旅的觀賞樓。

從唐代開始黃鶴樓屢建屢毀,最後一次是在光緒十年被毀掉,遺址只剩下了清代黃鶴樓毀滅後唯一留下來的一個黃鶴樓銅鑄樓頂,如今我們看到的黃鶴樓也不是黃鶴樓的舊址,而是1981年在重建距離舊址約1千米的蛇山峰嶺上重建的黃鶴樓,因為黃鶴樓舊址在建造長江大橋的時候被占用了。

黃鶴樓的主樓是按照清代同治樓為藍本建造的,遠遠地看過去黃鶴樓上各層大小的屋頂交錯重疊,就像展翅欲飛的黃鶴一般。而從黃鶴樓的高處看這一層層的屋檐,也是十分的好看,非常具有空間感,尤其是下午陽光灑在金燦燦的瓦片上,就像鍍上了一層金。關於黃鶴樓的名字由來,則是因為原樓建在黃鵠磯上,後人念「鵠」為「鶴」,慢慢地說的人也多了,於是便改名為了黃鶴樓。

這座黃鶴樓一共有五層,總高度有51.4米,黃鶴樓內部有12根圓柱支撐,屋面用了10萬多塊的黃色琉璃瓦覆蓋而成,在黃鶴樓的內外都有很多黃鶴的造型相輔相成,登上黃鶴樓還可以看到遠處的長江大橋,以及橋下的長江水。

檢票入院後進入黃鶴樓,黃鶴樓每一層上都有很多幅巨型壁畫。一樓正面牆壁上有一副白雲黃鶴的巨大陶瓷壁畫,還有歷代黃鶴樓繪畫的複製品。二樓大廳正面牆上則是用大理石鐫刻的唐代閻伯理撰寫的《黃鶴樓記》,三樓的壁畫則是唐宋名人的「繡像畫」,有我們很熟悉的李白、白居易、陸遊等人。

登上第五層,這是黃鶴樓最高的地方,從四周眺望,整個武漢的城市景色都可以盡收眼底。西大門正對面有一個聖像寶塔,這是曾經黃鶴樓故址前的黃鵠磯頭,是黃鶴樓故址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建築。

西大門正對面有一個聖象寶塔,這座寶塔建造於元代至正三年,是威順王寬徹普化太子建,用來是用於供奉舍利和安藏佛教法物的喇嘛塔,它是在1984年遷到公園西大門入口處的。

在黃鶴樓的東邊有一座千禧鍾,它是以古編鐘鍾架為創作原形,衍生、轉化而成的一個鍾,據說,這個鐘有21噸重,是20世紀與21世界連接的意思。

在千禧鐘下方有一個寶銅鼎,這就是清同治年間黃鶴樓的樓頂,它有兩噸重,3.4米高,光緒十年年的時候,黃鶴樓遭到火災,只留下了這個銅鼎,從那時起這個頂便被留在了蛇山上,後來經過修復損壞的銅鼎,終於恢復了本來的面貌,它才得以展示在我們面前。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這首千古絕唱我們從小學到大,那麼你想來黃鶴樓看一看嗎?還去過武漢哪些景點?歡迎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5xU3HUB2uKmW_kOU0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