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前幾天有個新聞,說的是當年飛虎隊的幾位美國老兵來中國參觀。臨行前,他們專門給習近平主席寫了一封信,信里介紹了他們推動中美友好交往的情況。
讓這幾位老人意外的是:習近平主席專門給他們回了信,回信裡面專門提到了中美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需要像這些飛虎隊老兵們參與和支持,習主席也希望飛虎隊的精神,能夠在中美兩國人民之間一代代地傳承下去。
今天人們常說,飛虎隊是中國神聖抗戰中的一個傳奇,可您知道麼,這個傳奇可不光是由美國人打造的,這背後也少不了中國軍民的大力支持,那麼,這個傳奇究竟是如何誕生的呢?本期《1039聽天下》就帶您回顧這段傳奇故事。
10月30日,飛虎隊老兵哈里·莫耶(中)向陳納德將軍雕像獻花
美國退役 赴華打工
」
我們的故事,得從1940年開始講起。當時中國進入了全面抗戰的第三年,雖然頂住了侵略者的瘋狂進攻,但是在敵人強大的壓力下,我國軍隊損失慘重,特別是中國的空軍,已經到了飛機和飛行員都嚴重不足的地步。
就在這一年的11月,一個在中國打工的美國人,接到了國民政府布置的一個重要任務,讓他回美國去,遊說當時的總統羅斯福請他伸出援手,為中國提供物資上的支援,特別是飛機和飛行員方面的支援。
這個身負重要使命的美國人不是旁人,正是後來飛虎隊的創建人、大名鼎鼎的飛虎將軍陳納德。說起來您或許不知道,在這次回國前,陳納德已經為中國政府服務3年了。
那一個美國人,為什麼會到中國來打工呢?
其實,在創建飛虎隊之前,陳納德在美國的軍界混得相當不得志。他想當戰鬥機飛行員,卻因為沒趕上一戰,不得不轉入了預備役;他努力磨鍊駕駛技術,卻因為無用武之地,只能去做特技飛行表演;他認真鑽研空戰理論,卻因為沒人賞識,寫出來的書完全得不到重視。甚至於到了1937年,由於年齡原因,陳納德直接以上尉軍銜從軍隊退役了!
等等,大名鼎鼎的飛虎將軍直接退役了?這劇情走向看著不太對啊。
您沒看錯,他確實是從美國軍隊里退役了,不過一個月之後,他就在中國軍隊中重新上崗了!軍銜成了空軍上校!把他請來中國人的人,正是當時中國政府的第一夫人宋美齡。
1937年4月,陳納德應宋美齡的邀請,成為了中國空軍顧問,協助發展中國空軍和訓練飛行員。除了剛才提到的空軍上校的軍銜外,中國政府還給他提供了每月1000美元的工資,外加專職的司機和翻譯。
優厚的待遇還在其次,關鍵是在中國,陳納德得到了之前沒有享受過的尊重,這讓一直懷才不遇的他深受感動。他也就因此投桃報李,來到中國不到兩個月,就走訪了許多地方,認真調研和考察中國空軍的現狀,還為中國空軍的發展制定了一個規劃。
蔣介石夫婦設宴款待陳納德
只可惜,這個規劃最終停留在了紙面上,因為就在這一年,盧溝橋事變爆發。中國人民集中起了所有資源,投入到了這場全民族的抗戰中去。
在之後的兩年多里,陳納德撤退到了大後方的昆明,他成了中國空軍軍官學校的飛行總教官,為抗戰中遭受嚴重損失的中國空軍,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年輕飛行員。
說回1940年,肩負著使命的陳納德回到了美國,和之前一直在美國活動的宋子文一起,積極遊說華盛頓的大佬們,目的只有兩個:要飛行員、要飛機。
但由於美國當時還沒有和日本開戰,羅斯福總統覺得不能派正規軍參戰。不過,他想了個變通的法子:美國軍隊中那些預備役和退役軍人,只要自己願意,就可以以志願者的身份去中國。
得到了總統默許的陳納德,立刻開始廣泛發放招募廣告,他向美國社會招募預備役和退役的飛行員,特別是戰鬥機飛行員,給他們開出了優厚的報酬。
首戰告捷 飛虎隊誕生
」
1941年7月,陳納德招募的第一批飛行員抵達了昆明,後續人員很快也相繼到位。人員問題解決了,可是飛機現在還沒著落呢,陳納德又要去哪裡找到足夠的戰鬥機呢?
就在陳納德為難的時候,意外得到了一個好消息,美國政府答應以低價賣給中國100架P-40戰鬥機!
驚喜之餘,陳納德也好奇,這批飛機究竟是從哪來的呢?他後來才知道,由於當時二戰在歐洲已經全面爆發,為了支持英國對抗納粹德國的戰爭,美國通過了一個《租借法案》,同意向英國提供武器裝備。就在1941年7月,美國政府準備向英國提供一批500架P-40型戰鬥機。
按說這是白來的裝備,給你你就收著唄,可是這英國人偏偏還拿起了架子,嫌這P-40戰鬥機的性能不夠好,不想要!羅斯福總統一看,你不要是吧?行,那我撥100架給中國,你不要,人家可要!
在這,我們就看出遠近親疏來了:500家飛機是美國借給英國的,沒要錢,人家還嫌棄。可其中這100駕飛機是咱中國花錢買的,雖然便宜點,但也沒說白送,而且後來在運輸的過程中,有一駕還掉海里了,實際送到中國的只有99架。
美籍志願大隊飛行員與P-40戰鬥機合影
可是不管怎麼著吧,戰鬥機總算是有了,陳納德的隊伍總算是拉起來了。
1941年8月1日,中國空軍美國志願航空隊在昆明正式成立,從名字您就能看出來,這是一支隸屬於中國空軍的志願航空兵大隊,陳納德擔任指揮官,大隊下轄3個中隊,分別叫「亞當與夏娃隊」、「熊貓隊」和「地獄天使隊」。您別樂,這些聽上去挺中二的名字,真是當年的美國大兵們自己起的。
每個中隊有33架戰鬥機,為了確保安全和隱蔽,戰鬥機最初都存放在緬甸的英軍機場,美國飛行員也在那裡進行集訓,熟悉操作和演練戰術,直到這一年的11月,完成了整訓的飛行員們,才分批悄悄調動到了昆明的巫家壩機場,在這裡,他們即將迎來自己的第一次戰鬥。
12月19日,三架日本戰鬥機飛抵昆明上空,對那裡進行偵查,為了避免打草驚蛇,陳納德決定暫時不出擊,他料定,敵人在偵查後,必然會派轟炸機過來轟炸,那才是他最想打擊的目標。
果然不出他所料,第二天上午9點18分,中國的監聽站接收到情報,有10架日本轟炸機進入雲南邊境,目標很可能是昆明。
收到消息後,陳納德馬上派出熊貓隊的4架戰鬥機升空偵查。升空10分鐘後,他們就發現了敵機的蹤影,消息傳回基地,16架戰鬥機馬上升空配合攔截。
要說當時的日本人也是太囂張了,他們覺得中國已經沒有空軍了,所以居然都沒有派出戰鬥機進行護航。那還有啥好客氣的?
只見我方的戰鬥機是一擁而上,簡單說吧,對於這次戰鬥,陳納德後來的戰報是這麼寫的:確認擊落敵機三架,另有三架敵機被擊傷,至於我方的損失嘛,是0!這是一次徹底的完勝!
初次戰鬥就取得了這樣的大勝,消息很快傳遍了全昆明,當時的美國戰鬥機上,為了威懾敵人,都畫上了鯊魚頭的圖案,可昆明身處內陸,市民群眾幾乎沒見過鯊魚,他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就把這些畫著鯊魚頭的飛機叫做「飛老虎」,甚至在昆明出版的報紙上,也開始用「空中飛老虎」來形容美國志願航空隊。
到後來,這個名字傳到了陳納德和他的隊員們那裡,大家一致覺得,這名字好!從那以後,中國空軍美國志願航空隊的名字再也沒人叫了,大家統一用上了新名字——飛虎隊!
千萬中國人 默默守護
」
從那時起,短短7個月的時間裡,飛虎隊就擊落了日本飛機150架,摧毀地面飛機297架,成為了中國上空的一個傳奇。可就如同我們開頭所說,這個傳奇的背後,也少不了中國軍民的巨大貢獻,這是為什麼呢?
您要知道,空軍是一個極其耗費資源的兵種,不是說有了機場、飛機和飛行員,就能上天打勝仗了。這背後需要大量的勞工、維修工人、後勤人員的支持。
陳納德將軍與飛機維修人員親切交談
在當時,飛虎隊的飛行員和機械師是美國人,可是其他的工人、後勤人員,全都是中國人,他們要負責運送彈藥、整修機場、提供後勤補給。
不僅如此,當時像情報搜集、監聽無線電和航空預警這些任務,也全部要由中國軍隊來承擔。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如果說飛虎隊里的美國人有100個,那麼在背後支持他們的中國人,就得有幾千上萬個,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他們順利地取得一次次勝利。
這還不算完,即便再優秀的飛行員,也有被敵人擊落的可能。如果飛虎隊的飛機被擊落了,飛行員跳傘了,哪怕是落到了敵占區,也不用擔心自己的安全,因為總會有成千上萬的抗日游擊隊,去營救和掩護他們,再通過種種方法把他們送回大後方。
在當時,每一個飛虎隊的飛行員,衣服裡面都會縫著這樣一塊布,上面用中文寫著「來華助戰洋人,軍民一體救護。」邊上還蓋著中國政府的大印,就是為了讓這些飛行員在被擊落以後,能夠得到國民的掩護。
那個時候,被抗日游擊隊營救和掩護過的飛虎隊員可太多了,我們就從中抽一個,給您講講他的故事。
那是1944年2月11日,一個名叫唐納德·克爾的飛行員,奉命執行護航任務,掩護轟炸機去轟炸日寇占領下的香港的啟德機場。在香港上空,克爾的戰機遭到了三架敵機的圍攻,不幸被擊落,他本人僥倖跳傘逃脫,落到了香港新界的觀音山上。
落地之後的克爾,得到了八路軍東江縱隊港九支隊的營救。在當時,日本人為了抓到克爾,派人把觀音山團團圍住,從上到下里里外外搜了個遍,可是除了找到降落傘之外,連克爾的影子也沒見到。為什麼?全靠了經驗豐富的游擊隊員,帶著克爾在山林里鑽進鑽出,躲避著敵人的搜捕。
最終,在幾經搜捕無果的情況下,敵人不得不撤離了這裡。至於克爾呢,在此之後,他通過八路軍的秘密交通線,從廣東到廣西到雲南再到四川,兜了一個圈,最終平安返回了基地。
克爾中尉脫險後,在深圳坪山與東江縱隊司令員曾生握手
回顧起當年的歷史來,跟克爾有著類似經歷的飛虎隊員們還有許多許多,在陳納德將軍自己的回憶錄里,他曾經這樣寫到:「95%的落地飛行員,都被中國人救了起來,只有很少人落入了日本人之手,無論美國飛行員的降落傘飄落到哪裡,都能得到中國人的救助。」
當然了,在這樣的救助背後,中國軍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許多村莊就因為掩護了美軍飛行員,被日寇整村屠殺。所以我才會說,正因為有了中美兩國軍民的共同努力,才締造出了飛虎隊的傳奇。
並肩作戰 共創和平
」
除了升空作戰的戰鬥機飛行員外,飛虎隊其實還包括了許多開運輸機的飛行員,他們用自己的血肉,打造出了一條空中走廊,這便是著名的駝峰航線。為什麼當年要開闢這樣一條航線呢?
今天人們提到飛虎隊,往往會分成狹義和廣義的兩個概念,狹義的飛虎隊指的僅僅是中國空軍美國志願航空隊,這支隊伍誕生於1941年8月,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它被併入了美國陸軍航空兵第14航空兵大隊,指揮官依然是陳納德。這個第14大隊就不光有戰鬥機中隊了,還有了運輸機部隊,後來甚至還有了中美兩國飛行員混編的隊伍,這些都是後話。
因為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日本人入侵了緬甸,切斷了著名的滇緬公路。您要知道,這滇緬公路在當年可是中國獲取國外援助物資最重要的通道,日軍的行為,等於是切斷了中國輸血管。
為了粉碎敵人的封鎖,中美兩國共同決定,開闢一條從印度的阿納姆到中國四川的空中走廊,這就是著名的駝峰航線。
但這在當時是完全是超乎人類想像的冒險,為什麼?因為這條空中航線要飛過喜馬拉雅山、高黎貢山和橫斷山,這些山勢陡峭複雜,而當年的飛機,飛行的極限高度根本沒這些山高,飛行員們只能冒險從兩座山峰中間穿過去,稍有不慎,必然是機毀人亡。
在這樣的航線上飛行,沒有了和敵人在空中搏鬥的驚心動魄,換來的卻是人與自然搏鬥的驚險刺激,為了確保航線的暢通,中美兩國的機組人員,您沒看錯,在這條航線上駕駛運輸機的也有我們中國的飛行員了,他們共同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根據戰後統計的數據,在短短的3年里,一共有84000多人參與了這條航線的飛行,累計為中國運送來了85萬噸戰略物資。損失的飛機超過了1600架,犧牲的機組成員超過3000人。
在駝峰航線中墜毀的飛機
二戰結束以後,美國的《時代周刊》曾經這樣描寫過駝峰航線,說是在長達800公里的深山峽谷、雪山冰川間,一路上都散落著大量飛機的碎片,在天氣晴好的日子裡,這些鋁製的碎片會閃閃發光,讓這裡變成了一條閃光的鋁谷。
1945年抗戰勝利後,飛虎隊的成員們大都結束了服役返回美國。至於陳納德本人,早在抗戰結束前就被調回了美國。
在他離開以前,中國政府在重慶的新運廣場為他舉行了歡送儀式。當天晚上6點,上萬人趕到了現場,人們揮著手大聲呼喊著陳納德的名字,歡送這位飛虎將軍。
面對此情此景,陳納德深受感動,淚流滿面。
一位多年來跟隨飛虎隊的中國地勤人員曾經這樣感慨:「自從馬可·波羅以來,還沒有一個外國人能夠如此博得中國人的人心。」
陳納德將軍
一晃七十多年過去了,曾經意氣風發的飛虎隊小伙子們,已經慢慢老去、凋零。時至今日,只剩下寥寥無幾的幾位。
不可否認,在過去的這幾年裡,因為種種原因,中美兩國之間出現了一些不愉快。但越是在這樣的時刻,我們越應該記得:70多年前,我們兩國曾經為了世界反法西斯事業,並肩戰鬥過。而在那之後發生的所有對抗,都給雙方帶去了巨大的損失。
可以說,對於中美這樣的大國來說,從長遠來看,只有合作發展才能實現共贏。這樣的結論,可是有歷史作為依據的。
內容來源:1039聽天下
編輯:北城
值班主編:車水
監製:趙鵬
點個
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