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疑雲難散?調查基本停滯 是誰在故意拖延時間?

2024-10-06     中國經濟網

兩年前,「北溪」天然氣管道發生爆炸,震驚世界。兩年過去了,歐洲多國啟動調查後卻遲遲不見結果。

聯合國安理會10月4日召開會議,審議「北溪」管道爆炸事件調查情況,對有關國家已結束或仍在進行的調查,各方態度不一。

過去兩年,西方媒體和獨立調查人士雖偶有相關內幕披露,但事件背後真相撲朔迷離,爆炸製造者身份仍然成謎。

「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事件的真相究竟何時能浮出水面?

「北溪」疑雲難消散

「北溪」天然氣管道從俄羅斯經波羅的海直通德國,向歐洲輸送天然氣。

2022年9月26日,海底管道發生爆炸,大量天然氣泄漏。經調查發現,4條管道中的3條發生泄漏,共有4個泄漏點,分別位於瑞典和丹麥附近海域。事發後,丹麥、瑞典和德國分別啟動調查,但拒絕俄羅斯參與。

2023年2月,美國資深調查記者西摩·赫什發布調查報告,將「北溪」管道爆炸的矛頭直指美國。根據赫什的調查,早在2021年12月,美國情報部門就開始策劃破壞「北溪」管道,然後逐步將計劃付諸實施。

2023年7月,德國通報聯合國安理會稱,其調查發現一艘遊艇上有炸藥痕跡,懷疑這艘遊艇可能被用於運送炸藥,以實施對「北溪」管道的破壞。

2023年11月,美國《華盛頓郵報》和德國《明鏡》周刊發布的聯合調查表示,一名與烏克蘭情報部門關係密切的烏克蘭高級軍官「羅曼·切爾文斯基上校」在炸毀「北溪」管道的行動中發揮了核心作用。報道稱,切爾文斯基受前烏武裝部隊總司令扎盧日內直接調遣,他負責協調的一個六人小組租用一艘帆船,使用深海潛水設備在「北溪」管道上安放炸藥並製造了本次爆炸事件。

今年2月,瑞典、丹麥相繼宣布結束調查。德國表示,仍將繼續調查。

今年8月14日,美國《華爾街日報》稱,2022年5月,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最初批准了炸毀「北溪」管道的計劃。但後來,美國中央情報局得知此事並要求撤消計劃,澤連斯基聽從了美方要求,下令停止。但時任烏武裝部隊總司令扎盧日內仍然繼續推進了這次行動。隨後,已就任烏克蘭駐英國大使的扎盧日內否認了這一說法,而烏克蘭方面也同樣做出了否認。

同一天,德國多家媒體報道稱,針對「北溪」管道遭破壞事件,德國檢方近期對一名代號為「弗拉基米爾·Z」烏克蘭嫌疑人發出逮捕令。但波蘭在接到德方逮捕令後,對協助德方抓捕此人無動於衷並導致嫌疑人自波蘭逃回烏克蘭。德國媒體透露稱德方對波蘭方面的一系列行為「感到非常憤怒」。

今年9月25日,德國《明鏡》周刊稱,2022年9月的破壞行動獲得烏克蘭武裝部隊時任總司令扎盧日內授權,由私人贊助,烏情報部門官員帶領多名平民實施。烏方官員依舊否認牽涉其中。

誰在掩蓋真相?

今年9月25日,匈牙利外長西雅爾多參加聯合國大會間隙接受俄羅斯媒體採訪時說,「北溪」遭破壞已過去兩年,相關方根本沒有認真調查,這種情況「可恥」且「令人憤慨」。「當下進行的所謂調查看起來更像一個笑話或悲劇。」他說,「假如確實做了認真調查,到現在肯定已有些結果。」西雅爾多同時說,如果一個或多個國家參與了對「北溪」管道的破壞行動,「那就應被視為國家恐怖主義」。

在西雅爾多發表上述言論之後,俄羅斯對外情報局也於9月26日發表聲明稱,自2022年以來,美國和英國一直試圖系統性地將「北溪」天然氣管道遭破壞事件從國際信息議程中刪除。聲明稱,俄對外情報局掌握的信息證實,今年8月以來,美國和英國決定在「北溪」天然氣管道遭破壞兩周年前夕開展虛假信息活動,暗示襲擊完全是獨立行動的烏克蘭極端分子所為,以掩蓋破壞活動的真實目的及其組織者。俄方情報還稱,德國調查部門已接到「最後通牒」,被要求在年底前加速完成調查活動,將襲擊歸咎於 「仇恨俄羅斯的烏克蘭冒進分子」。

俄羅斯對外情報局還稱,現有情報明確顯示,「北溪」天然氣管道遭破壞事件是盎格魯-撒克遜人針對其以德國為首的歐洲盟國所開展的國際恐怖主義和經濟戰活動。

各方態度不一

10月4日,應俄羅斯請求,聯合國安理會召開會議,審議有關「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事件的調查情況。大多數與會代表重申,反對襲擊或破壞關鍵基礎設施的行為,強調有必要追究肇事者責任。但對有關國家已結束或仍在進行的調查,各方態度不一。

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涅邊賈在發言中表示,「北溪」管道遭到「恐怖襲擊」對國際和平與安全、歐洲能源和環境安全以及波羅的海航行安全構成了直接威脅。  

涅邊賈表示,俄羅斯曾試圖在安理會內部達成一致,要求德國公開透明地開展調查,但「始終遭到美國及其盟友阻撓」。

莫三比克代表說,過去兩年,對「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調查基本停滯不前,國際社會猜測有些國家在故意拖延時間,「因為一旦肇事者的身份被揭露,可能會產生外交影響」。

美國代表在發言中稱俄方散布「虛假信息」,並否認美國參與了「北溪」管道爆炸。

英國代表說,安理會應支持德國仍在進行的調查,而不是進行無益的猜測或試圖破壞調查。

法國代表表示,俄羅斯將爆炸定性為「恐怖襲擊」,這是「預設了調查結果」。

中方呼籲避免將調查政治化

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4日在安理會審議「北溪」管道問題時說,中方希望有關國家積極同俄羅斯這一「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主要當事方溝通合作,避免將調查政治化。

中方希望德國儘快通過官方渠道公布調查進展及結果,希望安理會對此事保持關注,避免虎頭蛇尾、杜絕雙重標準。

(責任編輯:張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5d2dd33f07fe74f39dd4d94deec18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