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復賣的假貨,我在朝陽法院還給了馬未都

2024-08-25     古籍

蹭熱度從來不是我熱衷的事情,當然我就是想蹭也未必蹭的到。但這事的確撞上了(雖然以現代人的attention span等我寫完的時候估計事情已經翻篇了),我跟馬未都的案子剛結不到兩天,觀復裁員這事就爆了出來,這事爆出來後也恰好解釋了對方在結案當天一些非常令人迷惑的操作。索性寫篇小文,詳實的記述此案之過程,也順道聊聊一些藝術品行業的基礎常識和一些具有射會煮意中國特色的行業亂象,文中所記對話均為原話。

中國古董行似乎有條不成文的規矩:打了眼自己咬牙切齒也要忍了。這不成文的規矩背後自然有其形成的原因,最主要的恐怕是買了假貨的人還想給假貨再找個下家,所以要秘而不宣,忍辱負重;另一種情況則是單純的礙於面子,自詡為行家,看走了眼怕被人笑話,乃至壞了名聲斷了財路;還有第三種情況,那就是中國巨大到匪夷所思的民間收藏群體,他們既不具備鑑別真假的能力,更不具備區分美醜的眼睛,既不能鑒亦不能賞,中學文化水平卻始終執拗的抱著能靠撿漏一夜暴富,去潘家園這種地方隨便一問家裡都好幾個億的囤貨,但當這個群體面對真偽的拷問時,他們毫無頭緒,只能默默吞下苦果,或最多用他們從這兒從那兒得到的一些碎片化的知識去自我安慰或硬剛專家(我忘了是誰說的「A little bit of knowledge is the most dangerous thing」用在藝術和古董行業頗為貼切)。

幸好,以上三種人我都不是。

第一次開庭

我於202065日在觀復拍賣平台上購買了一隻斷代為遼代的陶器,當時觀復拍賣平台剛成立不久,彼時我對這樣一個每天上拍數件,掛著馬未都金字招牌的全新平台有點好奇,其上拍種類之豐富,品相之完美都讓我心生疑慮,在此之前我幾乎沒在中國買過東西,但凡事都有第一次,且考慮到馬未都本人的知名度,以我腐朽的邏輯認為其不敢拿自己的聲譽當兒戲。在觀察了幾期之後,我看上了一件極為精美的遼三彩皮囊壺。我專門向觀復拍賣平台的客服再三確認是否所有拍品均經馬未都本人鑑定,得到的結果是肯定的。惜當時沒有再多個心眼把諮詢記錄截圖下來,之後再與平台的相關負責人溝通時,他們已俱不承認此事。在後來問及客服關於拍品的徵集來源時,客服的答案也是含糊不清,只說些我們有我們的委託人之類的話。當問及是否可以二次上拍,客服也否定了這種可能,雖然拍品的購買憑證上寫的很清楚『此作為平台二次上拍的憑證』。我們都知道一家正規拍行是不太會拒絕自己售出的拍品再次上拍的,除非是距離上次上拍間隔過短一類的技術問題。這背後的邏輯很簡單:你如果確信你賣的東西沒問題,那麼作為拍行你自然不會介意把東西拿回來再賣一遍,再賺一遍佣金,而反過來的邏輯也很簡單:我好不容易把我這攤假玩意出手了,你還想再拿回來?

話先說回買東西。儘管精美,但因高古在中國缺乏市場流通性,中國的「藏家」又大多是衝著投資去的,更不要提欣賞的了遼三彩這種東西,所以價格不貴,很輕鬆的就拍了下來。收到實物後,驚嘆於其美感之餘也不由的問自己其品相對於一件1000年左右的出土文物是否過於完美。另外當時收到拍品的時候我發現觀復在發貨前對物品進行了清洗,我對文物清洗這件事是沒有問題的,畢竟我要買的是藝術品,不是剛從地里挖出來的土特產,垃圾放一千年也還是垃圾,並不會因為夠老就變成了藝術品,但是現在回想起來,真正的土沁是不容易洗的那麼乾淨的,在一些犄角旮旯的地方殘存的土沁也是一刷就掉,這也成為了我日後生疑的原因之一。但咱買東西畢竟不是為了找茬,先還是欣賞,欣賞之餘還要忙工作忙別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越看它越不順眼。鄙人家中藏書還算豐富,但查遍我手頭能找到的資料也僅能找到一例曾於嘉德2011年上拍的褐彩皮囊壺有類似的紋樣,而那一件的釉面從照片上看明顯更老,乍一看雖不如觀復的這一隻華麗,但細看其刻工其實遠更細膩平實。更重要的是迦陵頻伽(梵音譯Kalavinka,人首鳥身的妙音鳥)作為佛教中的形象經常出現在遼代文物中,無論其刻畫方式與媒介,其腳都應為鳥爪形,而觀復的這件竟然是一個哆啦A夢似的小圓腳,現在想起來真是想給自己一大嘴巴,這麼明顯的茬當時愣看不到,事情有時就是如此,有些題不是你不會,可考試的那一霎那你就是想不起來,但另一方面客觀得說,器型和胎質仿的都極好,釉面也作出了出土器物常有的虹光。但咱不是阿Q,比起相信某個公眾人物的道德底線,我更相信我自己的直覺和實實在在查到的資料。為了得到一個絕對的答案,我決定把東西送給Oxford TL lab。檢測的價格不菲,加之結果大機率是negative,所以我還是猶豫了陣子。終於在20228月,也就是購買拍品2年零2個月後,我將拍品送去取樣。

迦陵頻伽都得帶爪,從繪畫到石雕

對於業內人士和資深藏家,英國牛津熱釋光檢測機構和熱釋光檢測都無需我贅述,但對於其他人,還是值得解釋下熱釋光檢測到底是什麼原理,為何它又能從五花八門的科技鑑定手段中脫穎而出被全世界的文博機構,蘇佳等國際拍行,以及最一流的藝廊所接受。熱釋光檢測(Thermoluminescence Testabb. TL Test )於60年代就已經在英國牛津大學被發明和應用。簡單地說,其原理基於大部分天然的晶體(當然也包括燒造陶或瓷的各類粘土,高嶺土)在自然界中會不斷吸收輻射並儲存其能量,而當這些晶體被以超過450攝氏度的高溫加熱後則會釋放掉其所儲存的能量,測量其釋放掉的能量再除以一個在自然情況中晶體每年吸收輻射的均值即可得到該樣本上次燒造的大概時間。這種原理類似於無機版的碳14,其檢測到的能量釋放總和是絕對精準的,但因為每一個物件所處的地理條件不同,其所接受的輻射均值只能估算,因此熱釋光檢測結果會有一個上下20%的浮動,但這20%的浮動,結合目鑒已經完全足夠認證18世紀以前產品的真偽。而我送檢的Oxford Authentication Ltd.則是目前TL鑑定領域公認的權威機構,其創始人late Mrs. Doreen Stoneham就是當年最早的一批在牛津大學研發和操作該檢測方法的成員之一。

在經過數周的等待後,我收到了結果。我現在試圖回想我當時的心情,大概可以說是50%的失望加50%的「果然」,還伴隨著點頭疼和自責,自責自己都這麼些年了出手還是太過隨便,雖然不貴,但花錢給自己添堵,不過這大概也是我最後一次買假,至少我希望是。既然結果已出,gotta do something about it,吃虧是福這事我反正是不太行,我並非計較之人,但該較真的事還是得較真,沉默與不作為是滋生惡的最佳土壤。遂找到康達的朋友C先生,C先生又向我推薦了L律師,簡單的聊了一下,我們決定可以上訴。話說我們家跟康達事務所還挺有緣分,不過那事可以改回再聊。

拍品的檢測報告

我們先禮節性的聯繫了觀復相關人員,闡明事件概況,要求和解,未得到任何答覆後才呈遞的律師函,對方客服隨後打電話問我「你想要什麼?」,我回答「請直接聯繫我律師」。我們查看了觀復文化旗下的「小觀拍賣」的概況,之前也被起訴過若干次,不過似乎均以原告敗訴結束,中國粗放的法律對於文物及藝術品買賣缺乏嚴謹的條文,對於消費者一方几乎不予任何的保護,這也是中國藝術品市場亂象叢生的原因之一。但是我們依然抓到了幾個對方的疏漏:

1,中國所有的文物拍賣均需向文物局先報批,每一場都需要有一個獨立的文物局批字,觀復拍賣當年並未向文物局申報,自然也拿不出批字。

2,中國法律明令禁止買賣早於明代的文物(這自然也導致了中國古董行業很呵呵的一個現象,就是把一個顯然早於明的東西硬斷代為明然後照賣。先制定一個不合理的規則,配合鬆散的執行力,然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到最後除了浪費所有參與方的時間和精力,什麼實際效果也沒有,各行業皆如此,中國特色),但觀復平台對該拍品的斷代公然寫為「遼代」。

3,雖然觀復後來對於拍品均經馬未都本人鑑定此事予以否認,但其拍品照片中均用馬未都著書作為背景參照物,有借馬未都本人名氣為拍品背書,刻意誤導消費者之嫌疑。

4,觀復無法證明當年參拍前有要求參拍人簽署任何協議。

5,觀復拍賣運作方式極不透明,與正規拍賣行背道而馳,拍品來源不清晰,即不公開徵集,也不接受自己的拍品二次上拍,拍前即沒預展也不能預約看實物,完全一個閉環的暗箱操作。

6,英國牛津熱釋光鑑定機構出具的報告具有權威性,為世界主要文博機構/拍行/藝廊認可,出於中國法律程序需要,我們又專門經中國駐英使館對報告進行了公證。

綜上原因,我們以欺詐消費者為由起訴了觀復拍賣,朝陽法院於2022年受理此案,因口罩事件大量案件積累,中間開庭一次,對方一位身著白色套裝的中年女士支支吾吾的做了一些虛弱的申辯,之後一直拖至2024627日才結案。最終對方同意和解,退貨退款,並支付一小部分賠償金。我顯然不能說滿意這樣的結果,但考慮到時間成本以及過往類似案例多以買家敗訴為結果,我覺得可以接受。然而結案當天,對方又來了個很騷很迷的操作。

結案當天,雙方約定下午2點在法院見面。我帶了原拍品。觀復方面來了三個人,一個女孩,幾個月前的開庭我就見過,全程沒說過話,貌似是打醬油的,兩個中年男性,一位是觀復拍賣的工作人員,在我把原拍品交到他手裡後就開始拿小手電小紫光給那各種照各種看,至少看了半個小時,我心裡想「你再看你也把它看不成真的啊」。另一位中年男性則是當天的迷點,我和律師一進屋看了他一眼,他自己很主動的說我是來給你付錢的。我自然以為他是觀復公司的財務什麼的,但後來他又問我一些有的沒的問題,然後一直說自己不是觀復公司的,還拿出手機給我看了一下自己是某教育企業的董事長。我開始有點不耐煩,就問他「你們這演的是哪出啊?」,這位中年男性說到「真的,你問他們」,然後又轉向那位觀復的員工,就是拿小電筒一直看的那位「那小X,你跟他說,我是不是不是你們公司的?」「我是他們客人」「誒,小X,我在你們那買了得有100多件了吧至少?」,然後他又轉向我,打開手機給我看他之前從觀復買的東西的照片。既然已在法院,我也不怕他們賴帳,我便問這位中年男士「您知道這個東西是假的,對吧?」「他們向我保證是真的,科技檢測都不準的,過個安檢都能正好我也沒這種高古的東西之後該男士又把觀復那位還拿著小電筒給那看的男士叫了出去,跟法官說我們商量一下,大概5-10分鐘後兩人回來,這才決定付款。確認款項到帳後我仍一頭霧水,不知道對方走的什麼套路,但反正錢也賠了,你愛咋咋地跟我沒毛關係了,遂收拾一下準備離場。推出屋門剛走幾步,那位某教育企業的董事長也跟著出來叫住我「欸,你怎麼看這東西啊?」「我已經表達的很清楚了」「馬未都親自跟我保證的,說這東西要有問題他原價買回去」到這裡我已經可以確定這哥們腦袋已經被洗乾淨了,我救不了,禮貌的結束了對話轉頭走人,但我依舊帶著迷惑:馬未都為這幾萬塊錢至於這麼大費周章嗎?還找一個接盤的。就在我認為這事有可能成為我人生中一個永遠的謎的時候,無巧不成書,兩天後,網上便爆出了觀復裁員80人不給人結工資的事,我也瞬間釋然,原來如此,可能是真缺錢,也更可能是真一毛不拔,寧可我虧天下人一塊,不能天下人虧我一分,精明。

後記:其實我跟馬先生本人真是無冤無仇,更不喜歡落井下石牆倒眾人推,何況這點小事兒人家也倒不了。我甚至還上過他節目,我對他本人的印象並不差,但也遠談不上崇敬什麼的,就是玩的比較早而已,我也相信他本人在明清瓷器和傳統家具方面大概是專業的,但這不代表他在其他門類同樣專業。然而經過這麼一番切磋之後,就事論事的講,我認為馬未都本人及其控股的觀復文化公司做事確實不太講究,至於其拍賣公司到底是知假賣假還是鑑定水平有限,這個我也確實沒有證據,不敢妄議。僅僅在此把一個真實的小案件做廣而告之,看官各自評斷,對於某些人興許還能用作一個case study

另外關於牛津的熱釋光檢測可以再多說一句。朝陽法院雖然未採納報告作為拍品絕對真偽的證據,但古董行的人都知道,熱釋光檢測到代不代表東西就一定真,新身子接老底,老胎重雕之類的作假手段層出不窮,所以依然要配合目鑒才能準確判斷真偽和年代,至於有些人說什麼過個安檢,微波爐打打就能騙過牛津熱釋光則純粹是無稽之談,事實是只有超大劑量的醫用X光照才有可能對熱釋光產生影響,且不論造假的人何來醫用X光機械(醫療器械的價格咱們都大概知道,他得賣多少假貨才能把這機器錢賺回來),就算他有,他又如何知道照多長時間能剛好把東西照成他想要的那個年代呢?你本來做個假的汝窯,結果照狠了,測一漢代以前,牛津照樣會寫是假的,所以熱釋光沒那末好騙。而如果其檢測結果為假(燒造時間少於150年),則可以幾乎肯定被檢物為假,受檢物也從未經修復,不存在取樣到後補新物質的可能。常會聽到中國的一些專家說很多詆毀熱釋光檢測的話,我懷疑他們是怕科技跟他們搶飯碗?

最後感謝一下L律師願意接手我這麼一樁費力不討好的小事,以及牛津鑑定機構和其在大陸的agency全程配合我提供證據。也希望中國各行各業少造點假少整點旁門左道,把很多本沒那麼複雜的事搞得很複雜,也把很多本來應該是挺快樂的事情搞得很噁心。有時候跟一些父輩的中國人聊天,老是動不動就「這行水多深啊,北京水多深啊,中國水多深啊」,好像他們對水深一事無比自豪。事實上水深沒有任何意義,除了讓水中的所有人都更容易淹死。水深也常常都是自己挖的,水都沒過自己脖子了還給那吹nb「欸看我這兒,我這兒水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5ad36d2529e34dcbbc20e91e84c6d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