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演出絳州鼓樂《牛斗虎》。中國網記者 劉維佳 攝
中國網2月19日訊(記者 劉維佳)已有400多年歷史的晉商會館穿越歷史的塵埃,再次回歸於人們視線,在古樸國風與創意潮流的涌動中綻放光華。2月18日晚,由2022北京新聞中心主辦的「雙奧之城新氣象——2022中外媒體北京行」城市形象特色採訪活動走進北京市東城區,「會館有戲」系列演出之「遇見顏料」在顏料會館精彩上演,來自26家媒體的近40名中外記者參加採訪。
會館最早出現在北京,數量眾多,類型豐富,是各地域文化在京城的集中展現,是歷史留給北京獨特的歷史文化遺產,顏料會館位於東城區青雲胡同22號,由山西省顏料、桐油商人建於明代,是歷經多次修繕保存至今的晉商會館之一。
「會館有戲」系列演出之「遇見顏料」演出在顏料會館舉辦,充分利用會館小而精、小而美的空間特點,充分展示顏料會館所蘊含的地方特色。「民樂+」理念,融合多樣藝術門類,展現中國傳統文化魅力。
演出由北京演藝集團旗下北京民族樂團、北京歌劇舞劇院、中國雜技團共同呈現。以民樂為主,融合京劇、嗩吶、舞蹈、雜技等演出形式,分為「繽紛之夜」「千古晉風」「花好月圓」「楊柳新枝」「小巷情深」五部分。除舞台演藝區,現場還設置了樂器製作展示區,老師傅現場製作二胡、琵琶、中阮,吸引觀眾們駐足。現場以鑼定場,以鼓代掌,前後兩部分區域讓觀眾充分融入到會館氛圍中,雜技柔術舞袖,民樂弦琴笛阮,經典的曲目、精彩的演奏,融入沉浸式表達,帶領現場觀眾穿越時光隧道,共同領略中華國樂的意境之美。
「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是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北京擁有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擁有源遠流長的文化。我們希望在冬奧的時候讓大家看到北京多元的、不同的文化演繹現狀,通過不同類型的、不同題材的節目,給外國朋友們留下一份屬於北京的獨特記憶!」北京演藝集團副總經理董寧說。
本場演出由北京曲藝團副團長、國家一級演員李菁,北京民族樂團二胡演奏員于海音主持,匯聚了北京演藝集團旗下文藝院團的多名優秀演員,杜朋朋、宋藝博、曹凱以及玖樂室內樂組合等先後亮相,同時還特別邀請到青年京劇表演藝術家、梅派傳人鄭瀟以及樂器製造大師李樂平。多樣藝術門類的融合演繹給觀眾帶來一場具有北京特色、山西風韻的精彩演出。演員們帶來絳州鼓樂《牛斗虎》、民歌與笛子《開花調》、京劇與民樂《貴妃醉酒》、民樂與舞蹈《春江花月夜》、雜技與民樂《新十面埋伏》、三弦與薩克斯《夏日皇宮》、雜技與民樂《落玉盤》以及器樂曲《青雲胡同》《新賽馬》《超級瑪麗》等十個節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