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山社區美術館·藝術橋
開——館——展
張方白的三幅畫
策展人
王南溟
藝術家
張方白
主辦單位
上海市寶山區文化和旅遊局
學術支持
社區樞紐站
承辦單位
上海市寶山區文化館
寶山社區美術館·藝術橋
上海智慧灣文化藝術中心
交流主題
用眼睛看畫的形成及其訓練
展覽時間
2023年12月29日—2024年1月28日
展覽地點
社區美術館·智慧灣
(上海市寶山區薀川路6號智慧灣藝術書店11號樓1270室)
用眼睛看張方白的畫面
猶如在聽自己的呼吸
我很榮幸地邀請到張方白來到寶山社區美術館·藝術橋做他的開館展,正像社區樞紐站在最初推動社區美術館時所說的那樣,那是一個將大型美術館的大展覽拆成小展覽,從大建築體內走出來把展覽送到社區家門口那樣,2023年寶山社區美術館在寶山眾文空間實踐基礎上再次推出這樣的空間計劃,這些空間大多用了兼容空間的方法,但有一點要特彆強調,它是改變了美術館中心主義趣味而使得藝術與社區交流發展到平等的位置上。所以說「美術館社區化,社區美術館化」在2018年之前還是假設,而經過這些年後它已經成為一種美術館新形態,諸如「藝術社區」的具體實踐更是將這樣的假設落到了實處。
與張方白的大型個展要比,本次展覽只選了三幅作品作為一個小個展,但我們完全可以通過這個小個展回溯到張方白在1991年的第一個展覽,他從當年所讀的中央美術學院第四畫室的表現性繪畫一路走來,告訴我們:塗繪是一種藝術語言自身的創作,儘管在張方白的作品中依然是有題材的——1990年前後的畫面像是靜物或物體局部結構的抽象,2010年前後的老鷹題材,到了2020年前後是山石題材,這在中國畫中都是常用題材,但其一以貫之的塗繪語言構成了他的藝術生平。
塗繪語言在中國的繪畫藝術家中是如何被用來破除學院技法的常規的,這原本就是一個大課題,而在這樣的塗繪語言中生長出來的個性畫家是如何沿著自己的路走向深處的,這也是一個大課題,即這類繪畫的題材原本就是藝術家為了可以顯示出塗繪的長處而選擇了它。簡約的圖像可以帶來塗繪的解放度,而單一的色彩可以突顯筆觸的凝聚力,而一旦當繪畫連接到這樣的現代藝術史傳統,那當代藝術就會繼續這樣的塗繪身份,同時也讓這樣的塗畫進入到畫家自己選擇的特定題材中,我們今天稱為的圖像繪畫——即以利用圖像走出現代主義繪畫的自我形式主義——如果還是以塗繪為語言自身的目的的話,都會再次要求將那游離於畫面的眼睛再次回歸到畫面中來,而圖像成為這樣的繪畫的標記類別,本次寶山社區美術館·藝術橋展出的三幅張方白作品,可以將我所作過的講座「當代繪畫之『看』的現代主義遺產」再來講座一次,而本次展覽設定了以張方白的作品為對象來交流「用眼睛看畫的形成及其訓練」的主題也即是這種理論的再次推廣。展覽雖小,但課題很深,老評論家格林伯格要讓「畫面會呼吸」,而我要用展覽來啟示著觀者看畫就如在聽自己的呼吸,這不是擺玄,這是專業。
王南溟社區樞紐站創始人、策展人
張方白《雙石》200x600cm 丙烯 2023
張方白孤石一 136x116cm 油畫2023
張方白孤石二 116x136cm,油畫2023
藝術家介紹
張方白
1965年生於湖南衡陽,1991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四工作室,現為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表現藝術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