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劉姥姥:大智若愚,才是人生最通透的活法

2023-08-13     十點讀書

原標題:《紅樓夢》劉姥姥:大智若愚,才是人生最通透的活法

著名作家王蒙說:「《紅樓夢》幫助你體驗人生。讀一部《紅樓》,等於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

無論是潑辣能幹、殺伐果斷的鳳姐,還是圓滑世故、面面俱到的薛寶釵,在他們身上,我們能學到許多為人處世的智慧。

但有一人,她處於社會的最底層,沒有鳳姐的精明能幹,也沒有薛寶釵的才學教養,卻憑藉一己之力,得以善終。

她,就是劉姥姥,一個富含生活大智慧的老太太。

她一生至情至性,處事圓滑得體,又不失淳樸善良。

劉姥姥的大智若愚,恰好是普通人一生最通透的活法。

劉姥姥第一次正式出場,就在為家裡的生計而奔波。

因為天災,莊稼歉收,眼看秋去冬來,一家老小的冬衣還沒著落,女婿狗兒無奈日夜借酒消愁。

劉姥姥急中生智,忽想到祖上曾跟金陵王家連過宗。

「若去主動攀附遠在京城的金陵王家,或許對方拔根汗毛都比咱們的腰還壯呢。」

狗兒聽了十分動心,但去如此顯赫的王家打秋風,且不說能不能討得好處,臉先丟乾淨了。

「男子漢大丈夫,就應該多豁得出些!」

作為家中的長輩,便是這樣拿譜,狗兒也挑錯不得,可一眼就看出了女婿的小心思,只聽她話鋒一轉:

「你是個男人,這種丟人現眼的事,自然去不得,倒還是舍著我這副老臉去碰碰,果然有好處,大家都有益;便是沒銀子來,能到公府侯門見世面,也算不枉此生。」

此話一出,既保全了女婿的面子,又給自己遞了個台階,讓大家都知道了姥姥的奉獻,即便是失敗了也會記得她的好。

表面看是姥姥吃虧,實則姥姥才是最通透的人。

為了能見到王家人,劉姥姥可謂是把自己低到了塵埃里。

面對門口幾個挺胸疊肚的下人,她低眉順眼地叫一聲「太爺們安好」;

見了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便客客氣氣地叫「周嫂子」。

見了比自己年輕的王熙鳳,連忙跪在地上,拜了數拜「姑奶奶安好。」

求人當有求人之態,劉姥姥深諳此道。

即便是面對看門的僕人,她也仍是一副謙卑恭敬的態度。

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也正因如此,劉姥姥才能如此順利地見到榮國府的當家一把手王熙鳳,最終帶著「給丫頭們做衣服」的二十兩銀子和一吊零錢滿載而歸。

而她的「犧牲」,也讓全家有了過冬的保障。

與王熙鳳的毒辣精明不同,劉姥姥的處世之道是懂得放低姿態,處處為他人著想。

有人說:「高明的圓滑是讓自己吃虧,真正的利己是要利他。」

處處得理不饒人,一切都會離你而去。

放低姿態,處處為他人著想,等到你真正有難時,別人才會願意拉你一把。

第二年,是個豐收年。

劉姥姥帶著滿車的瓜果二進榮國府,這一次,她是為著報恩。

這份「投之以瓊瑤,報之以木瓜」的真誠打動了王熙鳳,她便把姥姥引薦給賈母。

賈母被她的幽默風趣所吸引, 便留她在園裡小住。

秋爽齋赴宴時,賈母將盤中的一朵紅色菊花簪於鬢上,又叫劉姥姥過來戴花。

鳳姐為逗賈母開心,便把滿盤子花橫七豎八地插在劉姥姥頭上。

可面對眾人的嘲弄,劉姥姥只是呵呵一笑「我這頭不知修了什麼福,今兒這樣體面起來!」

鳳姐這般舉動確有對劉姥姥的不尊,但那個時代,尊卑有別,倒也無傷大雅。

這一句自嘲,既承了主人的面子,又活躍了氣氛,巧妙化解了危機。

林語堂說:「人生在世,無非就是笑笑別人,然後再讓別人笑笑自己。」

不過分計較,少放在心上,偶爾的自嘲,反而是人生的處世良方。

入座前,鳳姐和鴛鴦有意戲弄姥姥,「教」她賈家吃飯的禮節。

開席前,賈母這邊對姥姥說「請」,劉姥姥便站起身來,大聲道「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個老母豬不抬頭。」

說罷,又鼓著腮子不說話。

姥姥這副滑稽的樣子,讓一干夫人、小姐和寶玉大笑不止。

事後,鴛鴦給她道歉,姥姥擺了擺手,大度地說:「奶奶哪裡話!大家熱鬧一氣,不就為哄老太太開心嗎?可有什麼好惱的。」

劉姥姥始終都沒有忘記此行的目的:討得賈母歡心。

她並非不經人事,反而知曉榮國府里的核心利益是賈母,而自己身處卑微,更無力於位高權重的鳳姐爭辯。

倒不如揣著明白裝糊塗,用自己一時的忍讓,博得大家一笑,何樂而不為。

成年人最大的清醒,是難得糊塗。

有句話說:「外智而內愚,實愚也;外愚而內智,大智也。」

那些為人豁達、不拘小節的人,看似愚蠢笨拙,實則心如明鏡。

這樣的人,既受到別人的歡迎,也能取悅自己,才是真正的智者。

太過精明的人,往往會「聰明反被聰明悟」,使煩惱遍地。

少一點世俗的計較,多一點雲淡風輕,生活才會更美好。

賈府獲罪被抄家後,王熙鳳被關押入獄。

劉姥姥來看望時,鳳姐正病重,便托姥姥在老家的廟裡求一求菩薩保佑,治好自己的病。

她還從手腕上脫下一個金鐲子給劉姥姥,當做供獻的銀錢。

但劉姥姥卻沒有占這個便宜,忙說道:「姑奶奶,不用那個。我們村莊人家許了願,好了,花上幾百塊錢就是了,哪用這些。」

幾年前,王熙鳳正是風光無限時,接濟了窮困潦倒的劉姥姥。

幾年後,兩人的身份發生調轉,姥姥仍記得昔日恩情,捨得在危難時伸出援助之手。

面對金錢的誘惑,劉姥姥也有自己的原則:不趁人之危,不落井下石,不發困難財。

在那個人人自危的時代,這份真情顯得彌足珍貴。

王熙鳳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便派丫鬟小紅秘密把女兒巧姐送到舅舅王仁家去。

誰知,十二歲的巧姐被王仁轉手賣入了南省瓜洲的一個妓院裡。

王熙鳳在獄神廟裡急得團團轉,關鍵時刻還是劉姥姥出手相助。

她一把年紀,帶著孫子板兒,千里迢迢從天子腳下輾轉到南方。

千辛萬苦找到巧姐,劉姥姥拿出三百兩銀子贖人,妓院的老鴇卻嫌棄地撣了撣手帕:「銀子不夠可是不行的,快湊去吧,要不可就要接客了。」

二進賈府時,劉姥姥並不是空手而歸,光現銀就被賞了128兩,還有衣料藥品若干。

經過多年的經營,劉姥姥的家底也不薄了,三百兩銀子咬咬牙拿出來,還不足以傷筋動骨。

可如若這些還不夠,就勢必要傾家蕩產。

可即便如此,劉姥姥仍沒有一絲猶豫:「回去,我這就去賣房子賣地。」

贖回巧姐時,劉姥姥衣著樸素,連發簪都當了去,與第一次來時已千差萬別。

老子云:「將欲奪之,必固予之。」

劉姥姥與巧姐非親非故,卻因鳳姐的一句:「姥姥,我的巧姐兒就託付給你了」就傾盡所有護巧姐周全。

作為親嬸子的李紈,明明有錢卻見死不救,最終落得年老喪子、孤寡一生的結局。

反觀劉姥姥的晚年,雖然過得清貧,但有子孫承歡膝下,精神生活富足且幸福。

多年之後,被救下的巧姐與板兒喜結良緣,也是一番佳話。

該爭的就爭,該舍的要舍。

在劉姥姥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底層階級的古稀老人,摸爬滾打一生所沉澱的為人處世的高明之處。

是身處在當今社會的我們,也應該學會的大智慧。

《臥虎藏龍》里說:「當你緊握雙手,裡面什麼也沒有;當你打開雙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真正聰明的人,懂得分析利弊,深知天地間的因果定律。

甘願捨得,絕不是犯傻的表現,而是一種處世智慧。

因為他們懂得太過貪婪,世界也不會對你慷慨,只有甘願捨得,才能獲得福報。

人的路,才能越走越寬。

古人云:「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一句話,概括了劉姥姥的一生。

窮困潦倒時,她挺身而出,去賈府求助,雖丟了面子,但求來了一家人生活的保障;

二進大觀園,賈府人把她當成「女篾片」戲弄,姥姥卻甘願裝瘋賣傻,卻意外換來了更多的賞賜。

賈府落魄了,面對昔日的恩人鳳姐,劉姥姥盡心盡力,不惜傾家蕩產贖回身陷囹圄的巧姐兒。

劉姥姥這一路,幾乎沒辦上一件「聰明事兒」。

可傻人自有傻福,在《紅樓夢》里劉姥姥的結局算是少有的善終。

太過精明的人,往往會活得很累。

反而是糊塗一點,才能不較真、不執著,真正做到心境淡然,豁達開朗。

鄭板橋說過:「聰明難,糊塗亦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

真正聰明的人,不是鋒芒畢露、據理力爭,而是懂得藏鋒守拙。

這是處世的智慧,也是人生的真相,願你我都能懂得。

作者 | 李子,來源: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 FranklinReadingClub)

主播 | 應猶,公眾號:枕邊經典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十點君承諾:本問卷僅供調研使用

不會泄露個人信息,請放心填寫~

點擊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30b238aa555f252b86ad5737de1a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