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青木版年畫——融入人間煙火 點染精彩生活

2023-11-26   竹鶯說事

原標題:楊柳青木版年畫——融入人間煙火 點染精彩生活

楊柳青木版年畫文創產品《連年有餘——茶具新年禮盒》,設計者孫文濤。

武少民

初冬時節,北風陣陣,卻吹不散遊客的熱情。走進天津市西青區楊柳青古鎮景區,數十家年畫作坊、店鋪林立,迎接八方來客。年畫,為這座古鎮平添了許多生機,帶給人們無限遐思。

「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上逢。」楊柳青木版年畫始於明代,畫師們用杜梨木作刻版,以「勾、刻、印、繪、裱」五大工藝,將木版套印與手工彩繪完美結合,最終創作出刻工精麗、繪製細膩、色彩明快、形象生動、鄉土氣息濃郁的年畫。這些年畫通過碧波蕩漾的大運河銷往各地,楊柳青木版年畫由此家喻戶曉。

走入估衣街003號——楊柳青年畫館,穿過兩重院落,便看到72歲的國家級非遺項目楊柳青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霍慶順正在聚精會神地給作品上色。只見他左手端著顏料碟,右手拿著畫筆,不一會兒,畫中兒童的裙擺已敷上淡彩。「門框子上的這6幅是《十不閒》,另外6幅是《連年有餘》,已經創作了一個多月,如果不忙的話,再過10天差不多就完工了。」霍慶順一邊介紹作品,一邊仔細查看年畫上的顏料是否均勻。

「楊柳青木版年畫的綜合性很強,融合了工筆畫、版畫等多畫種特色。把畫變成雕版,非常考驗技藝。比如,古代人物畫中用於表現衣裙紋理的『釘頭鼠尾描』,用紙繪和用版雕完全不是一回事。在印刷好的年畫上補以彩繪,也很有難度。像這幅《十不閒》中有6個兒童,每個人物僅面部彩繪就很見功力,即使是我全身心投入作畫,成品率也只有七成。」霍慶順說,楊柳青木版年畫的五大工藝傳承至今,從出稿、刻版、印刷、彩繪到裝裱,每一步都要下足功夫。

「楊柳青木版年畫源於『過年的畫』,但更應該是生活里的畫,是世世代代傳承的畫。」霍慶順的大兒媳婦、楊柳青木版年畫「玉成號畫莊」第七代傳承人張宏,始終記得老爺子的話,並努力通過創新讓年畫「活」在當下。

來到張宏工作室所在的小院,只見左側銷售展台上擺滿了題材豐富、造型各異的年畫新品。展台最顯眼的位置,是一隻「鈔集兔」,身騎老虎、手持如意、頭戴潛水鏡,造型圓潤飽滿、憨態可掬,寓意吉祥,以它為主題的年畫和衍生品早早被訂購一空。「在今年9月舉辦的第十三屆中國旅遊產業博覽會上,我們還特意設計了一款年畫套色印章,吸引很多年輕人『打卡』,一天能有200多人來蓋章。」張宏說,通過蓋套色印章這種形式,人們可以體驗一幅年畫的生成過程,沉浸式感悟傳統文化魅力。此外,張宏還嘗試將年畫與吊錢相結合,製作年畫吊錢;把年畫從紙上畫到團扇上,製成年畫團扇;與設計師合作推出年畫周曆簽;與手機廠商合作,將年畫與卡通形象、增強現實(AR)相結合……一系列創意實踐,讓楊柳青木版年畫從紙上「飛」入大眾日常生活。

「年畫之所以能傳承至今,源於人們內心始終葆有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如祈盼平安吉祥、幸福安康、事業有成等等。如今,雖然時代變了,但人們深層的精神需求沒有變,這是年畫創新的基石。」說話間,張宏拿出一幅新作。「這幅《魁星點斗 獨占鰲頭》以碑拓上的魁星形象為原型,輔以藝術加工,人物造型靈動飄逸,承載美好寓意。」張宏說,今年畢業季,僅天津一所高校就預定了1300幅作品,作為送給畢業生的禮物。

漫步楊柳青古鎮,融合年畫元素的創意宣傳隨處可見,不少前店後廠模式的傳統畫坊也新增參觀和體驗服務,遊客推門而入,便能深入了解年畫製作過程。為進一步盤活年畫產業資源,西青區提供場地、出台政策,實施年畫振興工程,設立年畫博物館、民俗文化館等文化空間。「非遺進校園」、年畫節、年畫展覽等活動,更為傳統技藝「火」起來增添動力。

在霍慶順看來,「年畫來自民間,懂的人、會的人越多,越容易傳承發展下去。」如今,一些擁有獨門絕技的老藝人打破傳統思維,一面作畫,一面收徒教學、傳承技藝。西青區乃至天津市許多高校在開設年畫大專班的基礎上,成立本科班,將「楊柳青木版年畫藝術」納入高校美術學專業課程體系。「西青區已培養了2位楊柳青木版年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4位市級非遺傳承人、上百位高級工藝美術師和畫師。」天津市西青區委常委、區委宣傳部部長盧盈說,「西青區將秉承『非遺保護重在傳承』的理念,積極拓展『年畫+產業』版圖,打造『年畫之鄉·楊柳青』文旅新品牌,讓更多人愛上楊柳青木版年畫。」

「這件白色T恤上印的是經典年畫《連年有餘》,寓意吉祥;這件黑色T恤上印的是年畫里的鐘馗形象,彰顯獨特個性……」走進西青旅遊集散中心,文創商品負責人夏婷正在向遊客介紹兩款特色T恤。櫃檯里,還擺放著明信片、冰箱貼、充電寶等上百種文創商品,總量近萬件。「今年1月至8月,文創商品銷量較去年同期增長了一倍多。接下來,我們會繼續創新設計,優化文創商品的使用體驗和情感體驗,讓人們在『日用而不覺』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夏婷說。

融入人間煙火,點染精彩生活。2022年春節,紀錄片《過年的畫》在電視和網絡上熱播。該片以楊柳青木版年畫的傳承與創新為主題,通過多元拍攝視角和細膩情感表達,闡釋了年畫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引發觀眾對非遺保護、傳承、發展的思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人的心靈故鄉、精神家園。楊柳青木版年畫將新時代的新元素融入年畫表現體系,賦予古老年畫青春活力。繼續推動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有助於實現『活態』傳承。」該片總撰稿、執行導演張玲說,她將一如既往地關注楊柳青木版年畫,並努力將相關紀錄片推介至海外,讓世界了解中國年畫。

暮色四合,華燈初上。燈箱上、畫舫上、牆壁上,一幅幅色彩斑斕的楊柳青木版年畫在燈光照耀下,煥發別樣光彩,讓楊柳青這座千年古鎮更加璀璨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