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圍繞草海的旅遊開發越來越像模像樣了,從東岸的海埂大壩到西岸的文旅城滇池後海,再加上沿線的帶狀濕地公園,圍繞草海已經形成一條長達15公里的觀景旅遊帶。
但是草海兩岸來往卻不方便,因為草海是個長條形狀,如果從西岸的滇池後海要到海埂一帶,就要沿著湖岸繞一個大圈,距離怎麼也要10公里,所以一向以來草海兩岸的旅遊都是各玩各的。
有沒有一種方案,讓遊客能夠直接步行橫穿草海,直接從文旅城到海埂片區呢?有人說,這純屬天方夜譚,草海水面寬度最少也要400多米,怎麼步行?難道要遊客水上漂嗎?
但這還真不是天方夜譚。去年昆明滇投公司發布的一條工程招標公告,讓人們看到了步行穿越草海,遊覽兩岸景觀的可能性。
去年底,昆明滇投公司發布了一則招標信息,系東風壩整治修復工程施工圖設計、施工總承包的招標公告。
說起東風壩,如果不是老昆明人可能都不是很熟悉。這條橫貫草海的土築大壩和昆明家喻戶曉的海埂大壩一樣,都是上世紀70年代「圍海造田」時期的產物。
東風壩寬度約3-5米,全長約3.45公里,北起草海湖濱濕地,南至昆明第十三水質凈化廠,南北兩側都與草海環湖路相連。
東風壩位置示意
上世紀70年代建造這條大壩,主要功能是防洪、蓄水以及方便灌溉。後來隨著時代變遷,東風壩的功能性逐漸荒廢,也就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
但由於東風壩橫穿草海的特點,讓其自身成為一條有著特殊風光的遊覽路線,而隨著近幾年草海水質提升以及沿岸景致優化,東風壩也漸漸吸引到不少遊客前來打卡。
東風壩沿線景致其實不錯
其實從衛星地圖上看草海和東風壩,很容易就能聯想到西湖以及著名的蘇堤、白堤。
杭州西湖蘇堤與白堤
雖然東風壩的文化底蘊不足以和西湖的蘇堤、白堤相提並論,但如果單看遊覽價值以及周邊文旅資源的開發潛力,東風壩改造後完全有潛力成為一條國內有名的水上景觀步道。
可是看東風壩的走向,起點和終點都在草海西岸,並沒有和東岸連接,為什麼說改造後遊客就可以從西岸的文旅城步行到東岸的海埂一帶呢?奧秘就在招標公告中。
在此次昆明滇投公司發布的招標中提到,東風壩整治修復工程將按照「補路、補綠,基本貫通原則」,修復內容包括堤岸加固、道路修復、綠地生態整治等,同時增設生態避雨亭6個、生態休息坐凳20個、浮橋1座(長140米)。工程總投資約4815.44萬元。
東風壩整治改造中將修建一座浮橋,而且長度不短,有140米之多,可是現在東風壩是一條連續土基大壩,中間並無多少間斷,似乎用不著這麼長的浮橋。看起來這條浮橋另有用途。
看衛星地圖可以清晰發現,東風壩最近處距離草海東岸其實非常近,最短處只有不到90米,如果在這裡架一座橋,就可以實現兩岸橫穿。推測東風壩整治工程中的140米浮橋,應該就是連接東風壩和草海東岸的橋樑。
東風壩距離草海東岸最近處還不到100米,可以架設橋樑
其實,昆明市此番挖掘滇池草海旅遊資源,腦洞還可以再開大一點,在東風壩和草海東岸之間架設不止一座橋樑,而且不要採用浮橋,而是設計建造富有特色的固定橋樑,參考成都打造網紅橋的模式,將橋樑上方開發成商業,橋下可以行船,也不影響將來的草海夜航等旅遊項目,一舉盤活草海兩岸以及水面和水上的旅遊資源。
成都安順風雨廊橋是一座網紅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