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歲女兒突發疾病死亡,父親痛哭掀開白布:再讓我看一眼

2023-01-18     羲和奇談

原標題:2015年,6歲女兒突發疾病死亡,父親痛哭掀開白布:再讓我看一眼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來自北京的小姑娘丹丹,在6歲這一年患上了腦膠質瘤。從確診到離世,她只經歷了不到5天的時間。

當那具小小的遺體,從手術室里被推出來的時候,父親張鵬哭得直不起身子。

他淚流滿面地走過去,顫抖著雙手,掀開了覆在女兒身上的白布:「再讓我看一眼……」

這一眼過後,丹丹將從他們的身邊永遠離開。

可她沒有離開這個世界,因為還有5個人在不同的地方,分別延續著丹丹的生命。

承受著喪女之痛的張鵬和夏穎,在女兒彌留之際,為她簽下了公民死亡捐獻同意書。

「寶貝,全家人都為你感到驕傲。天堂沒有病痛,你只是換了一種方式重新留在人間。」

6歲女童突發惡疾,搶救無效不幸亡故

丹丹是一個十分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她喜歡代表著希望的藍色,天空藍和海水藍。

一望無垠的天空和波瀾壯闊的大海,是她最嚮往的兩個地方。

但身在北京,抬頭就可仰望天空。不過看海的願望,卻遲遲沒能實現。

為了滿足寶貝女兒的心愿,張鵬和夏穎也一直在尋找合適的機會。一家三口漫步海灘,是他們夢想中的畫面。

可是不幸突如其來,在一瞬間就擊垮了這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2015年1月4日深夜,夏穎抱著女兒急匆匆地衝進了北京友誼醫院。她懷中的丹丹,始終昏迷不醒。

在聽說孩子是患上了腦膠質瘤後,丹丹立刻被送進了ICU。可病情來得如此迅猛危急,令醫生也始料未及。

早在2014年12月31日,和爺爺待在家中玩耍的丹丹就突感不適。

經兒童醫院的醫生診斷,丹丹是患上了腦膠質瘤,這是一種惡性腫瘤。

她幾乎無法自主呼吸,瞳孔散大無神,好像已經對外界失去了感知能力。雖然後續一直在進行搶救,可情況卻不容樂觀。

於是在4天後,家人帶著丹丹轉院到了友誼醫院。

而當丹丹被送進搶救室的時候,她的情況已經十分危急了。

呼吸衰竭、心率提升、肌肉痙攣、意識喪失等現象接踵而來。

病情的急劇惡化,遠遠超出了醫生的預料。他們所能做的,就是儘可能維持丹丹的生命體徵平穩。

而在一牆之隔的走廊里,爺爺、姥姥、姥爺和其他親屬,甚至包括左鄰右舍都趕了過來。

眼見丹丹生命垂危,幾位老人都心如刀割、肝腸寸斷。如果可以,他們寧願得病的是自己啊!

丹丹還那么小,病魔為什麼要纏上她呢?

「我接受不了,真的接受不了,我的寶貝啊,她今年才6歲……」

哭到沒有力氣的姥爺癱坐在椅子上,姥姥手拿一瓶礦泉水貼在他的額頭上,企圖用這種方式去使他保持清醒。

「不接受能怎麼辦,必須得學會接受。」

而此時的張鵬和夏穎也瀕臨崩潰,望著躺在病床上的女兒,夏穎幾次三番想衝過去撫摸她,張鵬則在身後死死地抱住妻子。

在巨大的悲傷面前,他們幾乎喪失理智。但本能又告訴他們,不能耽誤醫生的救治。

十月懷胎,一朝呱呱墜地;六載光陰,傾盡多少心血。

作為家裡的獨生女,丹丹受盡了所有人的寵愛。她在大家的祝福與疼愛中成長,同時也是兩個家庭的延續。

任何一個有孩子的家庭,都無法忍受孩子受苦遭罪。更別提現如今的丹丹,還面臨著生命危險。

門外是揪心的等待,門內是與死神的賽跑。

醫護人員整整搶救了4個小時,但最終的結果並不樂觀。插上呼吸機的丹丹,完全喪失了自主呼吸,整個人處於深度昏迷。

她的最後時刻即將來臨。這一刻,醫生們停下了手中的工作。

大家一致認為,應該將這最後一點時間留給丹丹和她的家人。

此時,張鵬一動不動地守在搶救室門口,夏穎在旁邊急得來回踱步。

他們既盼望著那道門開啟,又害怕開啟之後帶來的會是壞消息。

在痛不欲生的等待中,搶救室的門打開了,醫生邁著沉重的步伐走了出來。

他告訴夫妻倆,換上防護服去見孩子最後一面吧。

那短短的一段路程,張鵬和夏穎相互攙扶著才走到了終點。他們不停地呼喚著丹丹的名字,可病床上的丹丹再也不會予以回應了。

「爸爸對不起你,讓你受這麼大的苦,爸爸對不起你…孩子…」

看著昏迷不醒的丹丹,夫妻倆的情緒終於崩潰了。夏穎哭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她緊緊握著女兒的手,不停地親吻著這雙小手背。

離別時刻很快就到了,但是夏穎仍然哭倒在病床前。她死死地抓住床邊扶手,想再握一握女兒的手。

張鵬也不忍離去,可他還是堅強地面對了現實。他不敢再看女兒的臉,半拖半就地把妻子帶了出去。

守候在外面的家人親友哭作一團,年過七旬的爺爺最終也選擇了直面現實。

他邁著蹣跚的步伐走到了小孫女的身邊,一邊哭一邊撫摸著丹丹稚嫩的臉龐。

「寶貝啊,你可要爺爺的命啊!多少年以後爺爺再找你去,你在那邊安安靜靜地等著……」

自從滿月以後,丹丹就是在爺爺的陪伴下長大的。甚至可以說,爺爺照顧她的時間,比張鵬、夏穎這兩個當父母的還多。

如今白髮人送黑髮人,一手帶大的孫女走在自己前面,這對一個老人來說就是最大的痛苦。

在親友的一片哀嚎聲中,醫生沉痛地宣布了死亡通知。年僅6歲的丹丹,永遠離開了深愛她的家人們。

小小又善良的她,曾經來過這人間

可丹丹仍在這世間留下了足跡,她的生命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延續。

因為在此之前,張鵬和夏穎就決定無償捐獻女兒的器官。

這種大愛行為為更需要的人帶去了生的希望,同時也意味著丹丹的再一次新生。

「她從小就是一個很善良的孩子,在電視上看到小朋友生病,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治好,她就說長大以後要去當醫生,要去給他們看病。」

丹丹的共情能力很強,哪怕是電視上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她都不忍心看到別人受傷害。

因此小小年紀的她早就立下了人生目標,以後要成為一名醫生。

可惜這個目標最終還是沒能實現,因此為了了卻女兒的一樁心愿,張鵬和夏穎想到了捐獻器官。

站在醫學的角度,這也是一種特殊的拯救奉獻,不是嗎?

而其他家人也很支持這樣的行為,既然見不得自己的親人受苦,那同樣也見不得別的家庭受苦。

夏穎在公民死亡捐獻同意書上籤了字,那一刻,所有醫護人員都為這對父母的無私奉獻欽佩不已。

以己度人,他們真正做到了大愛無疆。

最終,丹丹的2個腎臟、1個肝臟和1對眼角膜都被捐獻了出去。

接受捐贈的,是5位來自天南海北的患者。他們也曾在病痛的折磨下惶惶不可終日,直到丹丹的這一份大愛來臨。

而張鵬和夏穎並不想了解受捐者是哪些人,他們只有一個願望,那就是代替丹丹好好活下去。

只要他們能夠過好自己的人生,丹丹就永遠活在這個世界上。相信,她對爸爸媽媽的這個決定也是十分贊成的。

小小又善良的她,曾經來過這人間,最終又將大愛揮灑至人間。

在器官移植手術進行之前,張鵬和夏穎決定再陪女兒好好說說話。

「十月懷胎,從那麼一點點大給她養到現在,一下子說走就走,心真是太痛了,得病的為什麼不是我呢?」

哽咽著的夏穎,掏出梳子為女兒梳了最後一次頭髮。愛美的丹丹,就算離開,也要漂漂亮亮地離開。

握著女兒那一把頭髮,夏穎再度淚崩。她想留下一點什麼,也好讓自己以後有個念想。

經過商量,夫妻倆決定剪下丹丹的一縷青絲。以後,就由這縷青絲代替女兒陪在他們身邊。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也是丹丹最後所能留給家人的東西。

移植手術十分順利,肝臟、腎臟和眼角膜都去往了需要它們的地方。

1月5日凌晨,當丹丹的遺體被推出手術室時,醫生希望由家屬將她抱到病床上去。

身為父親的張鵬,時隔十幾個小時之後,再度抱起了女兒幼小的身軀。

但這種感覺完全不一樣。早上上班之前,懷裡的丹丹還是活蹦亂跳的。

她像往常一樣目送著父母離開,可是再也不能像往常那樣,高高興興地待在家裡等著父母回來了。

此時張鵬懷中的丹丹,換上了一身新衣服,脖子上繫著紅領巾,看起來就跟睡著了一樣。

張鵬小心翼翼地把女兒轉移到病床上,在她額間輕輕印下一吻。之後,醫護人員為丹丹覆上了白布。

可還沒走兩步的張鵬,再度淚流滿面地走了回來。他顫抖著雙手,掀開了覆在女兒身上的白布。

「再讓我看一眼,再讓我看一眼,我的孩子。」

這份離別來得太突然了,誰都沒有預料到,一條鮮活的小生命說走就走。

大家都在醫院裡熬了一個通宵,又承受了這麼巨大的悲傷。於是,張鵬和夏穎就勸其他親友早點回去休息。

但沒有一個人離開,大家都想陪伴丹丹最後一程。她在眾人的期盼中來到這個世間,同樣也在眾人的祈禱下去往天堂。

雙雙降生,受捐者寫信感謝

這個喪女的家庭,恢復了表面上的平靜。不過實際上,每個人心底的傷痛都沒能撫平。

丹丹的那縷青絲被珍藏在木盒中,房間裡的陳設布置絲毫未變。她喜歡的所有東西,家人都如珍如寶般地對待。

時間在沉默中很快消逝,轉眼間就來到了2016年。或許是家裡冷清太久了,夏穎漸漸地有了生二胎的決定。

其實丹丹還在世的時候,她也經常催著父母生二胎。那時的她,十分希望可以有個妹妹。

「為什麼要妹妹不要弟弟呀?」

「妹妹長得好看,以後也可以好好照顧你們。」

身為「小棉襖」的丹丹,覺得妹妹肯定會比弟弟更乖巧、更細心。

以前,張鵬和夏穎只把這句話當成小孩子的戲言,畢竟他們有丹丹就足夠了。

但後來丹丹不在了,生二胎這件事就成了夏穎的執念。

不過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她的身體狀況不是太好。換而言之,要想自然受孕可能有些困難。

對此,夏穎的態度十分堅決:「不管怎麼著都得生一個,哪怕是做試管嬰兒。」

而正當夫妻兩個已經做好最壞打算的時候,好消息突然來臨。感受著腹中的小生命,他們興奮地討論著到底是男是女。

其實兩個人都希望是個女兒,就連名字都還是叫丹丹。

可是張鵬後來想了想,覺得這樣不太合適。丹丹只能是丹丹,沒有別人可以代替她。

而這條新生的小生命也是獨立的個體,她應該有自己的名字和人生。

「就叫雙雙吧,一雙女兒。雖然丹丹走了,但第二個不是又來了嘛。」

家人都覺得這個名字很好,可生男生女也不是定數,萬一要是個男孩,難不成也叫雙雙嗎?

於是夏穎便讓丈夫另外再取一個名字,可是張鵬卻開玩笑似的說道:「男孩跟我沒關係啊,名字你想。」

就這麼拖到了預產期,男孩的名字還是沒取好。大家都用雙雙稱呼腹中的孩子,似乎默認了那一定是個女兒。

在生產的前幾天,張鵬去往墓園看望了丹丹。一到這個時候,他就會哭得像個孩子一樣。

二胎的妹妹很快就要來了,可是丹丹再也沒辦法陪她一起玩,和她一起長大了。

在夏穎被推進手術室之後,張鵬緊張得渾身冒汗。他暗暗祈禱,這一次也一定要是個女兒。

2017年8月4日,上午10點58分,雙雙出生了。

聽到孩子啼哭聲的那一刻,夏穎便迫不及待地問道:「你先告訴我,是男孩還是女孩?」

「恭喜你,是個女孩。」

夫妻倆的夙願達成了,在失去丹丹以後,他們又迎來了一個女兒。

可此時,等在手術室外的張鵬卻是焦急不已。說好的20分鐘,已經超時很久了。

他在揪心的等待中來回踱步,生怕出現什麼意外。當看到護士推著孩子出來了,他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聽到是女孩的時候,張鵬明顯鬆了一口氣。他使勁地仰著頭,努力不讓眼淚流下來。

「我們會像愛丹丹一樣愛她,小名也起好了,就叫米粒。她不是屬雞的嘛,要吃五穀雜糧。」

不管是大名還是小名,都寄託著父母對這個女兒最誠摯的愛意。

在養好身體之後,張鵬帶著夏穎去了一趟三亞。他們始終沒有忘記,要帶著丹丹去看一看大海。

坐在船邊,夫妻倆的手上都握著丹丹的一縷頭髮。他們做出了一個決定,要將僅存的這點遺物流入大海。

「在大海里,可以當海的女兒。」

看著越飄越遠的青絲,兩個人又忍不住哭了起來。他們很害怕,害怕在若干年後會忘了丹丹的模樣。

不過當夫妻倆回到酒店的時候,還有一份驚喜大禮在等著他們。

按照規定,如果受捐者主動要求見捐獻者,那麼雙方是可以見面的。

其中一位移植了丹丹一隻眼角膜的小女孩,千里迢迢趕到三亞和張鵬、夏穎見了面。

在此之前,這個小女孩也沒看過海。如今,她帶著丹丹一起看了海。

另外4名受捐者雖然沒有來到現場,可他們都送上了自己的感謝信。

兩個女孩,一個男孩,還有一個中年男人。接受移植的他們,恢復情況良好,重拾了生的希望或光明。

但他們也知道,遠在北京的丹丹已經離去了。千言萬語,都表達不完他們內心的感謝。

因此所有人都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努力生活,讓這一份捐贈的意義達到最大化,這也是對丹丹父母最大的寬慰了。

而事實也正是如此,張鵬和夏穎看著那一封封感謝信,情不自禁地流出了激動的淚水。

「只要他們好好活著,比什麼都強。現在,大家都挺好的。」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張鵬和夏穎的大愛,讓五個家庭免於災厄。丹丹的生命長度雖然很短,可她的生命之寬無法用數字衡量。

後記

在無盡的痛苦絕望和晦暗無光中,雙雙的到來彌補了這個家庭的傷痕。

她既是生命的禮物,同時也是丹丹送來陪伴父母的小天使。

都說好人一生平安,希望他們這個三口之家以後能多喜樂、長安寧、歲無憂、久安康。

也希望5位受捐者平安順遂,帶著丹丹的那一份信念好好走下去。

而隨著時代和思想觀念的進步,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器官捐獻事業當中。

2021年3月3日,一位來自福建福州的小女孩諾諾,也因為腦膠質瘤而去世。

在她去世後,她的父母簽署了器官捐獻同意書。和丹丹一樣,諾諾也捐出了1個肝臟、2個腎臟和1對眼角膜。

患病的瘤體組織,還捐贈給了相關機構以作研究。

截至2022年6月9日,中國器官捐獻登記人數突破477萬。無論是器官捐獻還是移植數量,都高居世界第二位。

這種無償捐獻的行為,讓更多有需要的人重獲新生,也以另外一種方式延續了自身的生命。

很多受捐者和捐贈者,終其一生都不知道對方是誰。但在冥冥之中,雙方已經結下了不解之緣。

這是一場生命與生命之間的接力,是無私大愛的最美詮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296414ae5895b52402552dd7c324f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