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戰略版:輸了是策劃搞鬼,贏了是自己牛,這樣的邏輯你有嗎

2022-06-04     零氪玩家花席

原標題:三國志戰略版:輸了是策劃搞鬼,贏了是自己牛,這樣的邏輯你有嗎

三國志戰略版:倖存者偏差,對遊戲玩家的影響

花席發的文章中,有尋訪諸葛亮的,很多人說自己沒尋訪到,很多人紛紛留言說自己的運氣如何,花席就突然想到了倖存者偏差這個詞。

比如,遊戲中很多人認為自己的發動率不正常,敵人發動率比自己高,或者某個武將尋訪諸葛亮更好。

生活中的倖存者偏差舉例

1:某個人是賣降落傘的,都是好評,沒有差評。

2:某小孩發現,他的母親從不挑食。

3:以前的東西質量好,現在東西用幾天就壞了。

以上幾個例子就是比較簡單的倖存者偏差,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的例子,比如10萬人中發生了某件事,有100個人選擇發聲,而9萬多人沒有發聲,那麼剩下的9萬人就容易被100人代表。

為什麼產生這樣的邏輯呢?

1:好評都是活下來的,其他沒機會了。

2:買菜的都是母親,她不買自己不喜歡吃的菜。

3:以前的東西,質量差的都壞了,只有好的留下來了。

倖存者偏差指的是當取得資訊的渠道,僅來自於倖存者時,此資訊可能會與實際情況存在偏差。

因為「未倖存者、失敗者」沒有發聲,所以人們只看到經過篩選而產生的結果,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

比如圖中的呂布,被諸葛亮一擊打出10000傷害,能說明呂布垃圾嗎?

遊戲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1:對面的發動率比我高

原因是什麼?

因為很多人打輸的時候才會看戰報,打贏的時候,基本不看戰報,雖然打贏的時候,是他發動了6-8次戰法,但是他不看啊,打贏了他只會認為是自己配將牛X,所以才贏了,和自己武將戰法超常發揮是沒關係的。

總結:贏了就是自己牛AC,輸了就是敵人發動超常,策劃偏向敵人。

2:某個時間段,尋訪更好

經常有人總結,00:00之後尋訪更好,那個時候滿螢幕都是XX人尋訪到XXX武將。

真實原因呢?

因為00:00是尋訪20次重置的時間,所以那個時間段尋訪的人最多,同一時間可能有幾百人尋訪。而其他的24個小時,很多人尋訪是分散的,你即使尋訪到1-2個東西,也不會造成刷屏的效果。

還有一個原因是,只有00:00這個時候,你會盯著螢幕看,其他時候你不會盯著螢幕看。

3:劉禪尋訪諸葛亮

自己用劉禪尋訪到了諸葛亮,所以認為劉禪尋訪更牛。

而他忽視了所有玩家的總機率,100個人有50個是用小喬尋訪諸葛亮的,30個是用司馬徽尋訪諸葛亮的,20個是甄姬、劉備、劉禪等武將尋訪諸葛亮的。

4:AAA隊伍吊打BBB隊伍

很多人喜歡根據自己的戰報,得出A隊伍很強,B隊伍很弱的結論。

巧了:

另一個人的結論剛好與他相反,他的結論是B隊伍吊打A隊伍。

5:某戰法,發動率不准

某某戰法,發動率35%,感覺有50%機率,某某戰法發動率70%,感覺像40%機率。

原因:忽視了戰鬥中的影響

有的戰鬥,就打了2-3回合,他看某個戰法沒發動,就說是發動率不准,或者因為技窮、震懾、諸葛亮打斷導致無法發動,他也不會看。

這一類玩家,基本只看一眼表面,不會追究深層次的原因,但是喜歡下結論,某某戰法很垃圾。

同時,這一類玩家也喜歡對沒見過的隊伍,進行評價,雖然他沒玩過,但不妨礙他口出狂言。

你是否陷入過倖存者偏差的陷阱,你覺得遊戲中,哪些事情也是倖存者偏差呢,留言和花席討論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2883925fdbff9f7d4b1d0802f3ea432.html







三國志戰略版

2023-03-20


三國志戰略版

2023-03-10

三國志戰略版

2023-03-09


三國志戰略版

2023-03-05








三國志戰略版

2023-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