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格台階」變坡道,解決民生「關鍵小事」丨去一線 到現場
編者按:為深入貫徹主題教育「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楊浦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認真落實全區幹部作風建設大會精神,按照區委的《楊浦區牢記「四下基層」囑託、落實「四百」大走訪部署、擦亮「四敢精神」底色、深化「四全行動」機制,開展「一線工作法」專項行動的方案》和區委主題教育辦下發的《關於在踐行「四下基層」囑託和「四百」大走訪要求中開展「到現場去」行動的工作提示》等要求,廣泛開展以送學去現場、治理在現場、破題到現場、評價由現場為核心內容「到現場去」的專項行動,以實施「現場工程」破解了諸多民生關鍵「小事」和區域高質量發展「大事」。「去一線,到現場」欄目,刊登來自基層一線現場的好做法好經驗,為大家在踐行區委「奮力推進人民城市新實踐、創新發展再出發、重振楊浦『一股勁』」的要求中注入更多動力,帶來更大啟迪。
延吉七村在松花江路一帶有4幢14層樓的高樓,共有1057戶住戶,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約占60%,還有殘疾人93位。大樓建立之初沒有在單元門口設置無障礙坡道,居民進出樓道必須經過八格台階。由於大樓沿街而立的場地限制,以及大樓單元門口場地的局限,便民坡道難以加裝。儘管住著「電梯房」,可門口的八格台階,還是成了老年居民和殘疾人出行的「鴻溝」。
近期,延吉新村街道延吉七村居民區黨總支結合主題教育,在實踐中創新探索,深入群眾開展調查研究,為延吉七村4幢高層居民樓創新性制定了「沿街破牆安裝坡道」的方案,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問題,為行動不便的老人和殘疾人建設起暖心的「無障礙通道」,成功破解了困擾居民多年的「八格台階」難題。
這一「八格台階」的故事,成為基層社區治理更有溫度的典範。居民區黨員幹部通過不斷在基層實踐中摸索,積累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一線工作法」。
老舊社區適老化改造
解決問題在一線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延吉七村黨員幹部調研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察民情訪民意,找出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廣泛聽取收集最接地氣的意見建議,尋找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把問題解決在一線。
在延吉七村居民區黨總支的帶領下,居委會主動搭建溝通平台,邀請街道相關職能部門、社區大管家、延吉物業、居民代表們共同商議。歷經10餘次協商會議,最終決定採取「沿街破牆」的方式建造便民坡道。經過5次聽證會、10次協調會,最終樓內居民以100%的贊成率通過了坡道改造工程方案。此外,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還積極為大樓爭取了32萬元黨建項目經費,用於坡道建成後的防盜門加裝、監控設置安裝等工程。此次睦鄰坡道改造工程獲得了全體居民的認可,目前,加裝便民坡道的工程已經基本完工。
打造延吉實踐地是深度老齡化社區實現「品質、溫暖、活力、善治」的必由之路。在社區大家庭里,延吉七村居民區黨總支將社區治理的溫度體現在解決老百姓「痛點」的實踐上,精心織密社區保障和服務安全網絡,提升居民幸福感。
持續放大自治能級
精準服務在一線
平日裡,延吉七村居委會不斷探索基層治理路徑,摸索行之有效的「一線工作法」,對轄區居民的需求進行「精準服務」。日前,「上海市先進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評選出爐,楊浦區有3個居委會入選,延吉七村居委會正是其中之一。
延吉七村居委會轄區內共有常住居民2812戶、5550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占比51%。面對老齡化程度如此之高的大型老舊社區,延吉七村居委會通過創新「四度」工作法,建立「七方聯動」議事協商機制,提升治理水平,解決「八格台階」「電梯升層」等一系列居民們急難愁盼的「關鍵小事」,讓一個龐大的老舊社區,轉變為煥發新活力的「睦鄰新家園」。
老舊社區更新,如何深度激發居民自治的熱情,讓自治管理更有深度?延吉七村18號、21號、60號、71號大樓是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電梯房,共有14層。受限於當時電梯建造技術水平,電梯只能通到13層,頂樓居民要通過樓梯走上去。這讓很多上了年紀的居民感到十分吃力。延吉七村居委會召集業委會、物業公司、居民代表、社區大管家、電梯施工單位等,一同召開協商會,決定通過居民自治的方式實施電梯升層。
電梯升層的施工需要居民自籌10萬元工程費,為此,居委會、業委會和樓組長攜手上門走訪,最終經過反覆討論,協商出公平合理、大家認可的費用分攤方法,解決了14層居民36年來不通電梯的「急難愁盼」。
延吉七村居委會以自治項目為支點,撬動居民參與的同時,整合各方資源,不斷激發社區自治共治內生活力。在居民區黨總支引領下,居委會通過共建結對的方式,整合延吉物業、延吉幼兒園和水豐路小學分校等駐區單位資源,開展了困難居民定期走訪、獨居老人關愛結對、清潔家園志願服務等活動,進一步激發社區自治共治的活力。2020年以來,居委會共籌集147萬元自治經費,實施了9個自治項目,獲得了居民們的一眾好評。
來源:上海楊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