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這本小說相信大家並不陌生,曾經火爆一時的句子「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就出自這本書。
人間失格意思可以為失去做人的資格,這本小說內容看起來非常消極頹廢,描寫了一個男人從青年到中年一步步墮落,逃避生活的故事。
這本小說中,主角葉藏的經歷一步步和作者太宰治吻合,契合度非常高,或許作者正是用這種方式,記錄下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和思想,小說中的人物在太宰治的生活中都能對應上,這就是一本關於太宰治的自傳。
通過這本小說,太宰治把內心深處的苦悶和對事物的理解很好地表現了出來。或許很多人不能理解葉藏的行為方式,我們無法評價這本小說的意義,就像我們也無法評判太宰治的一生。
我們都不是太宰治,無法站在他的視角看時間,而書中的葉藏,就是太宰治的真實寫照。
和太宰治一樣,小說中的葉藏也在不斷的ZS探索生命的意義。
很多人看完這本書以後第一個反應就是覺得壓抑,消極,絕望,壓抑充斥著書中的每個角色。
和余華的活著相反,這本小說處處透露著絕望,葉藏消極逃避的一生,也許就是太宰治悲觀的一生。
在寫完人間失格以後,太宰治和葉藏一樣,將自己投入玉川上水河中永遠沉睡了過去。
太宰治的離開是文壇的一大悲痛,可能在他的眼中,世界是灰暗無比的,也許離開對他來說更是一種解脫。
與太宰治不同的是,沈從文曾經兩次自殺,但是他曾從絕望中走了出來,看清世界的本質,寫出了文學著作後來又從神壇跌落。
在1928年,沈從文在胡適的引薦下當了一名大學老師,然而性格內向的沈從文並沒有享受到教師工作帶來的快樂,在學生面前比較被動,甚至還受到學生的嘲笑。
當時班上有一名成績優異的女學生叫做張兆和,性格非常討人喜歡,沈從文對她展開了追求,一封封的情書送去了。
張兆和可以算得上是校花級別的人物了,讀過很多書,比較有內涵,唯一不足的就是皮膚略黑,雖然兩人年紀相差甚遠,但沈從文就是迷一樣的喜歡上了這位女學生。
當時有謠言稱,沈從文追不到張兆和竟然要自殺,在沈從文的猛烈追求下,張兆和也不能不心動,最終兩人早早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當時的時代是屬於需要行為保持一致的時代,連思想也不能保持獨特,必須要有單純而簡單的信仰。
這些要求放在普通百姓身上或許可以接受,但是沈從文不一樣,他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在他眼裡,這樣統一的思想放在他身上是行不通的。
沈從文身上面臨著很多困境,作為知識分子,他不能放棄自己的信仰,作為農民,他不能接受某些因素給自己家鄉帶來的影響,作為新時代的領路人,他不能接受強權主義,這就造就了沈從文內心非常矛盾與抑鬱。
生逢亂世,沈從文的才華受盡了指責,當時有一方勢力公開批判沈從文的作品,書中很多描寫不被世俗所接納。
滿天鋪地的指責朝沈從文飛來,一邊是社會上集體的抵制壓迫,另一邊是家人的壓力,讓沈從文心中充滿了迫害感。
當時的新政權被人們擁護著,沈從文一直心存懷疑卻無法與人言說。
於是沈從文就陷入了自我意識糾結的狀態,一邊想反新政,但是只有他一個人有這樣的思想沒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在這件事情上面,沈從文是孤單與無助的,一邊又深深厭棄眼前虛偽的所謂新政權。
1935年,沈從文娶了一個名叫熊希齡,被家庭教師高韻秀迷住了。
兩人文化程度差不多,談論起文學史上的東西來非常投緣,沈從文被眼前這個容貌端正,富有內涵的女子深深迷住了。
從那以後,沈從文便經常去跟這位家庭教師討論文學問題,還經常幫助高韻秀解決生活學習上的問題,在寫作上親自指導她發表文章。
在沈從文後來的作品《邊城》中,描寫了男主角身邊的兩位女性,這兩位女性原型就是張兆和與高韻秀。
就這樣,高韻秀就成了沈從文的情人,在沈從文的作品中曾經清楚地描寫了自己婚外情的經歷,或許現在看來不算什麼,當時可謂是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冰心,郭沫若等人公開批評沈從文的這種行為,同時沈從文的妻子張兆和也察覺到了丈夫書中描寫的紅顏知己是誰。
對於丈夫的這種舉動,張兆和沒有哭鬧,毅然決然地帶著孩子回了老家。
戰爭爆發以後,沈從文和妻子又聚集到了一起,兩人對之前的事情閉口不談,漸漸地,沈從文的紅顏知己高韻秀也慢慢退出了他們的生活。
不幸的是,沈從文很快被學校解僱了,婚外情加上他對新政權的態度迫使他成為了當時人們的發泄口。
以郭沫若為首的,站在道德標準的制高點將沈從文的行為公之於眾,連拉帶拽將沈從文至於斷頭台,冠之以反動作家的名號。
沈從文的家庭被攪得一團亂麻,家中沒有人敬著他,就連自己的兒子也對自己的行為感到不滿,被新政權的思想入侵。
在後來的歲月里,兒子和父親的思想方式大有不同,以至於經常發生爭執。沈從文一直發動新政權對勞動人民的壓迫,新政權也在一直否定勞動人民創造的文化。
社會,家庭,思想上的壓迫像三座大山壓的沈從文無法呼吸。
讓沈從文更加崩潰的是,自己的弟弟沈荃被誤殺了。
1949年,沈從文不堪重負,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在家中自殺,狠心割破了自己的動脈。幸運的是,沈從文很快被親戚發現了,及時得到了救助。
剛剛恢復意識的沈從文被家人送去了精神病院,自此,他不再寫小說,因為寫小說的沈從文已經ZS了。
在精神病院的沈從文一直致力於文物研究,直至去世。
在我們看來,沈從文不堪生活重負覺得ZS結束一切,或許在沈從文眼裡,正是因為看清了一切,尋得了生命真正的意義所在,對一切淡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