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2022-03-06     廣州日報

原標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學習金句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要始終不渝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就一定能夠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2022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

新時期要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向春玲 中央黨校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3月5日下午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正因為我們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我們一路走來才取得了這麼多歷史性的成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鄧小平同志在改革開放之初提出來的。當時在考察對比了國外情況之後,他提出中國也要現代化,但是中國有自己的國情,中國必須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鄧小平理論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科學地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時代課題,奠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

上個世紀90年代中後期,我們黨在實踐中遇到了許多新的問題,江澤民同志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2000年以後,中國解決了溫飽問題,進入了總體小康社會,但是,出現了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以及生態方面的新問題,胡錦濤同志提出了科學發展觀。

黨的十八大以來,針對當前存在的國際國內形勢和新的問題,習近平同志及時地提出了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現代化「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重點回答了我們要堅持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新的時期,我們要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更是在新的階段我們要追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我們只有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才能真正地實現現代化和民族復興,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仍然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把握歷史發展大勢 堅定理想信念

周峰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哲學部主任、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再次明確了我們黨百年奮鬥的寶貴歷史經驗和歷史意義。一百年前,中國四分五裂、一盤散沙,一百年後的今天,中國高度統一、民族團結;一百年前,中國積貧積弱、一窮二白,一百年後的今天,中國實現全面小康、繁榮富強;一百年前,中國被動挨打、飽受欺凌,一百年後的今天,中國獨立自主、自信自強。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僅用幾十年時間就走完已開發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蹟。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偉大成就,正源於我們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這條道路,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在改革開放4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得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得來的,是在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100年的實踐中得來的,是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得來的,是對中華文明5000多年的傳承發展中得來的,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寶貴成果。

總書記反覆強調,道路問題是關係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道路就是黨的生命。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主義,關鍵要看這個主義能否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歷史性課題。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黨和人民從歷史和現實中得出的不可動搖的結論。

我們一定要牢記中國共產黨是什麼、要幹什麼這個根本問題,把握歷史發展大勢,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更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在不斷破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社會主要矛盾、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中,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當好建設海洋強國「奮鬥者」「答卷人」

郝振山 全國政協委員、中海油服深圳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作為一名海洋石油人,我在實踐中深刻認識到,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今年是中國海油成立40周年,一代代海洋石油人始終在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中把牢政治方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始終聽黨話、跟黨走,確保了各項事業沿著正確方向前進。而國有企業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

40年來,作為我國首個「海上特區」和首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工業特行」,我們始終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積極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努力當好擴大對外開放、保障能源安全、建設海洋強國的「奮鬥者」和「答卷人」,為公司不斷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大動力,也在順應時代大勢中貢獻企業價值。

40年來,我們積極融入市場化大潮,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強化核心能力建設,與時俱進推動公司戰略優化、體制變革和產業轉型,有效應對市場競爭挑戰,支撐保障了可持續發展,在強化市場導向中推動變革轉型。

40年來,我們大力弘揚苦幹實幹、三老四嚴的「石油精神」和「愛國、擔當、奮鬥、創新」的海油精神,熔鑄「碧海丹心能源報國」為內核的海油文化,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著力培養造就各類管理、技術、技能人才,充分尊重職工群眾「主人翁」地位和首創精神,匯聚了全體幹部員工團結奮鬥的磅礴力量。

高質量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

羅建文 廣東自貿區南沙新區片區口岸辦主任

南沙自貿區走上高質量發展快車道的發展歷程,也是始終不渝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一個縮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南沙結合國家自貿區建設和一系列對外開放舉措,努力打造對外開放的門戶樞紐,單一港區體量走在世界前列,航運基礎設施建設、口岸營商環境、外貿新業態發展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績。

南沙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歷程正是以實現人民對有更高品質商品、更優秀的文化藝術品、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期盼為初心使命的一個體現。我作為一名基層幹部對此深有體會,我們從無到有培育跨境電商、汽車平行進口、文化藝術品保稅等外貿新業態,現在這些已成為南沙外貿新業態亮麗的名片。

廣州南沙是廣東省唯一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擁有綜合保稅區,正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樞紐節點,已正式啟動冷鏈物流分撥中心、全球優品分撥中心、美食美酒分撥中心、全球飛機租賃中心、汽車貿易綜合樞紐、灣區糧食分撥中心等六大百億級進口平台,助力南沙建設集聚全球優品的國際貿易基地。南沙始終把制度創新擺在突出位置,創新推出大灣區機場共享國際貨運中心、DSTP數字化服務貿易平台、跨境公共分撥中心等多項舉措。

接下來,我們將以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奮鬥目標,進一步通過提升門戶樞紐資源配置功能,實施「樞紐+」策略,推動對外貿易不斷高質量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心中有信仰 腳下有力量

蘇如春 廣州市工商聯副主席、華邦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

認真學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我深有感觸。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必須毫不動搖地繼續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和政府對民營企業的關愛與大力支持,為企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正是有了黨和國家的好政策,華邦才能行穩致遠,跟隨國家前進的步伐共同成長。作為廣東省百強民營企業,華邦控股集團始終聽黨話跟黨走,堅持「以黨建促發展,以發展促黨建」的理念,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疫情帶來的挑戰,作為一名民營企業家,我將築牢信仰根基,進一步弘揚新時代企業家精神,帶領企業做精做優主業,深入推進數字化轉型,產業協同驅動綠色發展,把企業發展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緊密結合在一起,努力創造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的業績。

為了將黨建和企業的生產經營有效結合起來,華邦不斷創新黨建模式,將黨支部建在「項目上、院點裡」,把黨的旗幟立在各業務板塊最前線,打通黨建「最後一公里」,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我們創新提出「老黨員之家」,在全國孝慈養老機構、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開設「老黨員之家」,成為黨組織聯繫老黨員、凝聚老黨員的重要陣地。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於夢江、譚敏、龍錕、許曉芳、耿旭靜、董業衡、文靜 通訊員:吳小鵬、南宣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張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1c96162731db7e2d11f13a542bc3c4f.html








字畫兩會|路

202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