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志 | 萬達電影浮生六記

2022-07-24     觀點地產新媒體

原標題:商業志 | 萬達電影浮生六記

觀點網「誰連續兩年完不成任務,領導自己主動辭職走人。」

2022年萬達年會,王健林不再放聲高歌,那一天,他發了雷霆之怒,點名批評了投資集團和文化集團。

在王健林眼中,商管、投資(萬達地產)和文化(萬達電影)三大板塊,投資集團和萬達電影沒有完成目標——電影年收入大概150億,只完成了目標九成;投資集團的業績,更是歷史最差。

7月5日,萬達電影董事長曾茂軍遞交了辭呈,兩周之後,副總裁卜義飛亦提交了書面離任申請。

對於曾茂軍等人的離任,市場眾說紛紜,有觀點認為,他們自知無法完成高額的KPI;亦有觀點認為,廉頗老矣,曾茂軍們已經很難再找到製造爆款的密碼。

分析人士告訴觀點新媒體,萬達電影接連人事變動,與影視寒冬不無關係。

近兩年,在經濟下行、疫情反覆大環境下,一場前所未有的「影視凜冬」席捲而來。企查查數據顯示,從2019年至今,已有16.78萬家影視企業悄無聲息地倒下。

上述分析人士提到:「當下,影視行業寒冬還在延續,融資困難、開機率走低、上線量下降,行業面臨巨大挑戰,萬達電影這兩年也存在比較大的業績壓力,導致管理層不堪重負。」

根據此前公布的半年度業績預告,2022年上半年,萬達電影預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虧損5.20-6.00億元,而上年同期盈利約6.39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虧損5.80-6.60億元,上年同期盈利約6.13億元。

由盈轉虧,對於這一現狀,萬達電影表示,一方面,上半年國內疫情再次出現反覆,清明檔、五一檔、端午檔等均受到較大影響,影片供應相對不足,全國票房和觀影人次大幅下滑。

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上半年,萬達電影國內下屬影院最多時約410家影院同時暫停營業,占比接近該公司國內影院數量的51%,公司票房收入大幅下滑,上半年實現票房24.4億元(不含服務費),較上年同期下降31.3%,觀影人次0.57億,較上年同期下降38.2%。

另一方面,報告期內,該公司子公司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主投主控的電影受疫情影響均未能如期上映。

寒冬之下,影視行業面臨一場求生大考,有的企業早早倒下,有的卻依舊堅守。而曾茂軍與卜義飛或許已經沒了耐心,無法繼續陪伴萬達電影等待「回暖」信號。

葉寧:萬達站上「影視一哥」

「電影是一個沒有天花板的產業。」

曾茂軍加盟萬達那一年,也是王健林雄心展露的一年:對內封殺華誼,對外叫板迪士尼。不過,當時幫助他推進電影宏圖的第一人並非曾茂軍,而是葉寧。

葉寧是王健林在電影板塊所倚重的第一員大將,2002年加盟萬達,並於2008年出任萬達院線總經理。

萬達自2002年前後開始踏入電影行業,用了十年時間在全國各地開了100家萬達影城,2012年成為國內首家年度累計票房突破20億的電影院線,站穩「影視一哥」地位。

也是那一年,萬達電影遭遇了第一個危機。

彼時,《一代宗師》等9部國產賀歲片形成壟斷局面,而華誼、中影等五大發行公司組成「復仇者同盟」,要求院線讓出兩個點的分成比例,向萬達為首的各大院線叫板。

事實上,當時進口影片配額已經耗盡,賀歲影片又面臨壟斷競爭,萬達進退兩難:如果華誼等發行公司拒絕提供片源,各大院線只能關門停業;如果院線讓利,又會壓縮公司利潤。

危機時刻,時任萬達院線總經理的葉寧提出了階梯級分帳,按照每周票房收入實行階梯分帳。由此,發行方能夠得到一些甜頭,而院線亦不會過多讓利,皆大歡喜。

2012年那一場「戰役」讓葉寧打響了名氣。

但階梯級分帳終究是治標不治本的法子,在葉寧的領導下,萬達開始向電影上游挺進,試圖打造完整的電影工業體系。

緊隨其後,萬達東方影都開工;那一天,雷奧納多、梁朝偉、章子怡等眾多國內外知名影星為王健林站台造勢。

從商業邏輯看,東方影都的建造無疑是萬達進軍影視製造領域、打造全產業鏈的重要一步。

葉寧是萬達影視帝國的肱骨之臣,在他輔佐下,萬達不僅開始走向影視製造,王健林更是首次將目光投向海外。

據了解,站穩「國內一哥」之後,萬達斥資7億美元收購美國AMC公司100%股權。這筆收購承載的是王健林的好萊塢夢想。收購後,萬達著手推動AMC公司成功上市和併購,使之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影連鎖院線。

併購完成同一年,王健林提出了個「小目標」:2020年要占據全球電影市場20%份額。

現在回頭看,王健林這個小目標早已飄散如煙,但在中國電影業大勢正起的那些年,他和他的電影帝國風頭無兩。

從國內到海外,從院線到製造……葉寧慢慢點燃了王健林的雄心,但之後便突然轉身離去。

曾茂軍:重組萬達影視

葉寧之後,曾茂軍接力托起了王健林的電影夢。

曾茂軍自2012年3月擔任萬達電影副總經理,2016年葉寧出走後,真正開始主持萬達電影的日常工作。

「新官上任」之後,曾茂軍並未做出大刀闊斧的改革,而是帶著萬達電影沿著「老路」前進。

掌舵萬達電影期間,他推動收購了互愛互動、新媒誠品兩家上游公司。此外,還收購了中游營銷公司和衍生品公司慕威時尚、時光網,成立萬達傳媒,整合廣告投放渠道,進一步充盈萬達電影上下游產業鏈條。

與此同時,2016年,萬達影視以36億美元收購了傳奇影業。按照王健林的設想,收購的傳奇影業將裝入青島影投,並在2016年實現萬達影視和青島影投上市。

當時不少分析人士就提到,萬達影視和青島影投的資本化路徑包括借殼上市、獨立上市或裝入萬達電影(2015年已經上市)。

答案很快便揭曉,2016年5月,萬達電影拋出第一版重組萬達影視的方案。按照當時計劃,萬達電影投資人以發行股份方式購買萬達影視股權,同時非公開發行募集80億元資金。

裝入青島影投後,萬達影視估值高達370億元。

不過,上述方案在三個月後便被萬達自行放棄,直至2018年6月,萬達電影公布第二版重組方案;同年11月再度調整重組方案……

幾經波折,萬達電影重組萬達影視終於在2019年獲證監會通過,歷時四年重組接近尾聲。

重組完成後,萬達電影主營業務不再是單一的院線終端運營,而是延伸至影視產業上游投資和製作領域,形成了院線終端平台、傳媒營銷平台、影視IP平台、線上業務平台、影游互動平台五大業務。

無疑,曾茂軍的出現,讓王健林和萬達電影坐穩了內地影視行業「頭號玩家」的稱號,也讓萬達電影在洗牌期有了抵抗風雨的勇氣。

急轉直下

有人說,2016年以前,萬達電影處於葉寧時代,在他輔佐下,王健林影視帝國初步成型;而2016年以後,萬達電影是曾茂軍時代,他日日夜夜的堆砌,讓萬達影視業務發展壯大。

可以說,是這兩代領軍人物,造就了萬達電影今日之勢。

然而,萬達電影的高光不過兩年。

財報數據顯示,自上市以來,萬達電影盈利能力逐漸減弱,主要表現在凈利潤增速跟不上營收增速,且營收、凈利潤增幅逐年減弱。其中,2015年,萬達電影營收80.01億元,同比增長49.85%,凈利潤11.86億元,同比增長48.05%。

而2016年至2018年,該公司營收增幅分別為40.10%、18.02%、23.12%,凈利潤增幅則僅剩15.23%、10.92%、38.74%。

2019年,萬達電影因並表之後的萬達影視業績不達預期、計提減值等影響,出現了負增長,年內實現營業收入154.35億元,同比下降5.23%,實現凈虧損47.29億元,同比下降324.87%。

屋漏偏逢連夜雨,2020年以來,在經濟下行與疫情衝擊之下,影視行業進入了寒冬期,從上游到下游都不可避免受到影響。

一方面,電影拍攝、投資、產能都攔腰斬半,資本紛紛逃離;另一方面,疫情防控之下,影院閉店、停業成為家常便飯。

在此情況下,即便是行業老大哥萬達電影也擋不住下行趨勢。

同年,在疫情影響下,該公司營收腰斬至62.95億元,同比下降59.21%,期內凈虧損66.69億元,同比下降41.03%。

疫情以來,萬達電影接連尋求多重方式自救,包括開放「特許經營權」,加速輕資產擴張;在電影院線開展劇本殺等業務合作,充分利用院線閒置空間;發起「萬達電影點播影院」項目,解決片荒問題。

除此之外,2021年,萬達集團退出了AMC公司董事會,僅保留AMC公司少數股權,累計收回14.76億美元。

自救之下,萬達電影在2021年成功扭虧為盈,但從2022年一季度財報以及半年度業績預告來看,依舊難以扭轉局勢。

從高光隕落,曾茂軍已然用盡全力。如今選擇出走,市場看到了一個職業經理人背後萬達電影沉浮史在徐徐展開。

商業志 | 傳統正在被改變,變化與融合中的商業發展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120fc92664f1b0914cd776a51e1c4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