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平方公里,200萬人,3000億元。
2月16日,光谷發布新年目標:2022年光谷GDP衝刺3000億元。
3000億,就是一個「中國百強城市」的經濟容量。
一個光谷≈1個蘭州≈1個商丘≈1個宜賓。
一區,貴如一城,富可敵市。
光谷,不再是武漢的第四鎮。
今年,光谷提出建設科學之城、追光之城與嚮往之城。
01
經濟規模、經濟活力,決定一個區域的房價。
在武漢經濟版圖上,光谷、車谷、武昌、江岸的經濟總量,屬於經濟規模第一梯隊。
按照光谷2022年目標,光谷將占據武漢經濟總量15%。
這個份額,與2021年光谷新房成交套數,占武漢總量比例13%相近。
從房價增速看,光谷、武昌與江岸,一直是第一梯隊。車谷將是後起之秀。
盤點2021年光谷樓市,光谷新房預售證拿證次數107次(武漢是728次),光谷關山大道片,住宅最高備案價過3萬元;光谷中心城,住宅最高備案價超過2.8萬元,別墅超過4萬元。2022年,光谷將有近10個新項目入市。
如果將光谷看作一「市」,再看光谷的房價與新房成交量,問題豁然開朗。
一座「中國百強城市」,一年成交2.8萬套新房,不是新聞。200萬常住人口的光谷,相當於一座大城市的體量。
一座在中心城市旁、經濟快速發展的城市,最高房價接近3萬元,也不是新聞。
光谷,按照城市環線相比,光谷中心城是內環,以此類推。這就是光谷未來的房價軌跡。
按照這個邏輯,武漢濱江豪宅單價五六萬,光谷內環房價是其二分之一,為何不可?
02
光谷,常更常新。
從武漢光谷,到中國光谷,再到世界光谷。
從民族大道、關山大道,到高新大道、光谷五路,以及今年重點建設的東湖科學城。
光谷講的每一個故事,都是與國家戰略相關,都是時代所需。
科學,是光谷發展的核心動力。
如果光谷沒有華科、武大等高校院所,光谷就不是光谷。
如果沒有楚天雷射、光電子產業、生物產業,也不可能有如今的光谷。
如果沒有東湖科學城、元宇宙,也不能有光谷的未來。
到2021年,光谷百億級規上工業企業已達6家,包括武漢聯想基地、烽火、華星光電、長飛等,其中武漢聯想基地產值突破500億元。
2022年,光谷提出,努力新增2家百億級企業,力爭產生千億級龍頭企業。
光谷,每天都有新故事:
光谷一家動漫公司,年終獎給員工發了13台特斯拉。
光谷的高新企業,占到武漢的二分之一。
一批光谷企業發布招聘,其中高端職位年薪破百萬元。
今年4月底前,豹澥湖水上交通建成通航,串聯起光谷科學島、龍泉山和安湖洲;6月底前,科學服務中心開建;9月底前,環光谷科學島的環島路主線通車、科學社區開工;今年底前,骨幹路網全面互聯互通。
今年光谷將新啟動10所學校建設。如今,在光谷已有5家三甲醫院,今年將實施「光谷名醫」計劃,打造「15分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圈」。
今年,將加快光谷文化中心、光谷劇場、音樂廳等文化設施建設。光谷空軌旅遊線一期將建成使用。
03
光谷,是一座科學城。
光谷,不僅僅是光之谷,不僅僅是光芯屏端網產業集群。未來的光谷,是科學+科學家+創新生態。
這三大要素,將成就光谷的3000億、5000億夢想。
這座科學城裡,有5大湖北實驗室、3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2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今年,光谷將進入智能網聯汽車、元宇宙兩大風口。
車谷做車,光谷做車的「大腦」-晶片、傳感器等終端,各有分工,方能做大。
光谷將建設元宇宙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院。
這兩大研究院,將是光谷走得更遠的智力基礎。從研究院到產業帶,這是光谷的秘訣。
光谷,30多年的產業沉澱、研發能力,是中國很多高新區趕不上的。
科學動力在哪裡,經濟中心就在哪裡。光谷,承載著很多人美好的過去、精彩的現在與光明的未來。
歡迎入谷,做一個追光的人!
[後記]
每一次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都改變歷史。
光谷與車谷,是武漢經濟的兩大引擎,是生命力很強的兩座大城。
兩谷,相當於兩座獨立城市,位於武漢城市價值的頂端。
獨立的產業集群、人口結構、生活與消費習慣、語言,獨立成城,相當於此前的青山紅鋼城。
兩谷的夢想,很清晰:
2025年,光谷衝刺4000億元;
2026年,車谷衝刺4000億元。
用一個「市」的邏輯,再看兩谷的房價,以及未來投資置業布局,很容易找到答案。
當2000億時,光谷車谷當前的房價,大局已定。
等到4000億時,光谷車谷的房價,誰也猜不到結局。
文|楊光華(地產寫字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11bcfe637a1a2f1ac7cdc396bc39a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