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有關北京的電影,散發著慵懶的人文氣質

2023-10-30     邑人電影院

原標題:這是一部有關北京的電影,散發著慵懶的人文氣質

本文作者:李嘯天

《白塔之光》是一部有關北京的電影。北京,才是這部電影真正的主角。人物,不過是附著在主角身上的雲煙。

但是,《白塔之光》又很奇怪,因為他是一個來自吉林延邊的導演,找了一個河北的演員,來演繹他們理解中的北京及北京故事。

似乎,很北京。似乎,又沒那麼北京。

充滿擰巴,這就是《白塔之光》的爭議之處。有的人說好,有的說不好,就在於怎麼去理解片中的北京。

或者說,《白塔之光》是北京的一個側面,一個充滿了舒緩慵懶又糾結的城市。與之相比的是《老炮》,形成了北京的另一面,生猛凌厲又頹廢的街巷。

同樣聚焦於胡同故事,《白塔之光》與《老炮》呈現出來的精神面貌,是完全兩樣的。《白塔之光》是富有文人氣的北京,《老炮》是充滿市井氣的北京。所以,《白塔之光》更文藝一些,《老炮》則偏商業一些。

《白塔之光》里的白塔對應的是北京西城區的白塔寺(妙應寺)里的白塔。

現在的北京,城市建設始於元朝。而元大都在明朝新建北京時,已被推倒重建,現在的北京格局其實是明朝留下來的。真正元朝的遺存並不太多,白塔寺里的白塔就是為數不多的元朝遺存。可以說,白塔是現代北京發展過程的一個見證,靜靜地注視著身邊的變化,從荒郊野外變成現代都市的核心區。

近幾十年年北京的變化更大,現代化建築一座座拔地而起,但白塔附近卻還是一片平房街巷,保持了舊有的格局。

《白塔之光》將鏡頭聚焦於白塔附近的街巷,聚焦於居住於此的北京新老居民,有明顯的捕捉老北京風味的意圖,是挺有意思的。

畢竟,很多文藝片的北京,想表現的北京文化,都是去展現三里屯、798以及後海那些地方,以為那就代表了北京的文藝。其實真正懂北京的人,只會去鑽巷子,去嘗一嘗滷煮,吃一吃炸醬麵。

但是不是張律就真正的懂北京,也是一個問題。張律作為一名導演,屬於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典型,因為作為一名延邊朝鮮族人,他更多的作品是韓國片,合作最多的演員是朴海日,他拍了諸多韓國文藝片,在韓國是赫赫有名的大導,甚至被譽為是另一個洪尚秀。

這一次,張律回到了中國,將鏡頭對準了北京,展現的是他想像的北京。

144分鐘的影片,用了三代人來展現北京。

第一代是田壯壯所代表的正式逝去的北京。

那代人構成的北京已經遠去,那代人敏感又克制,真的遇到了事又果斷凌厲。田壯壯飾演的古運來,在一次酒後登上了公交汽車,結果卻被人聲控騷擾,認定他摸了一個女人的屁股。古運來堅稱自己不是那種人,不可能是他。但是他喝酒了,在半醉半醒之間,是否碰到別人,他又說不清楚。

古運來的妻子,覺得自己丟不起那人,立即將古運來掃地出門,趕了出去。古運來因此被判了刑,以流氓罪的名義被關了一年。獄中他始終堅稱自己無罪,可是就是沒有證據。無論如何,在那個年代,他的名聲就此徹底毀了。家庭回不去,單位也回不去了,只能搬到北戴河,在那裡一個人定居了下來。

一晃過去了30多年,老谷的妻子已經去世,他的一兒一女也已經長大。但是在媽媽的管教之下,這對子女一直以為爸爸早就死了,他們是沒有爸爸的孩子。

而谷運來則堅持每年從北戴河回北京兩趟,分別是女兒與兒子生日的那天。每次,他都堅持騎自行車,從北戴河騎車騎到北京,因為他從心底怕了公共運輸,怕再被人控訴性騷擾。

曾經,谷運來的家就在天安門的附近,他曾經帶著孩子在天安門廣場上放風箏。現在,作為老北京的他已經不屬於了北京。

谷文通,是谷運來的兒子,由辛柏青主演,也是片中當仁不讓的男主角。

中年的谷文通,住在胡同的平房裡,自己住一間,然後租出去一間。然後,婚姻上因為妻子出軌,已經離了婚,但是他也沒有對朋友們說離婚這事。自己有個女兒,但又不自己養,而是放在姑媽家裡養著。

谷文通也沒有正式的工作,整天穿一雙老北京布鞋,明明是雙肩包的包卻被他單肩背著,穿一個夾克,穿行在街頭,以寫美食評論為生。

谷文通也沒什麼錢,連汽車都沒有。就是整天懶懶散散,說上進吧也不上進,說頹廢也不頹廢,就是慢慢悠悠,不緊不慢,也不是浪子,就是那種很平和的無欲無求的生活著。

在導演張律的眼裡,谷文通就是典型的北京人的氣質。在現代化的北京面前,他不夠現代化,但是又沒有被拋棄,就是與生活保持著不即不離的距離。這種人,也就北京這種地方才會有,其他地方就哪有。多多少少有點賈平凹的《廢都》里的文人百態的意思,但是跟賈平凹描寫的群體又明顯不一樣。

至於當下典型的北京人是不是這樣精神狀態,其實很難談,因為不同的人感覺是不一樣的。至於辛柏青的表演,總覺得不那麼北京,但是轉而一想,又覺得他的很好,換了其他人似乎也演不好。

辛柏青這一代的中年北京人,似乎都活得的很疲累,但又各自精彩,每個人的身上都有自己的故事。

至於年輕的一代,則由黃堯飾演的攝影師歐陽文慧來代表,他們也不是北京人,而是北漂,明明不能代表北京,卻又分明屬於北京。

這一代人,在來到北京之前,各有自己的故事,甚至各有各的坎坷,但是一旦融入了北京,又完全呈現出了全新的面貌。像歐陽文慧,她是一個孤兒,出生在北戴河,五歲時被一對南方夫妻領養,成年後來到北京,經常去孤兒院裡做義工,保持著內心的美好。

但是,外表上,她又是那種看著像是各種不靠譜的文藝小青年,混身上下散發著混不吝的氣息,似乎古靈精怪,似乎又又不是。

不得不說,黃堯的呈現很差,她很想很努力地呈現俏黃蓉的那種古怪又精靈的精氣神來,可是她又做不到,整個角色各種不靠,什麼都不像。既不像一個真正的攝影師,又不像一個混酒吧的文藝小妹,將歐陽文慧這個角色弄的很漂,很不接地氣。

好在,片中其他的角色表現都很好。像曾經的「小武」王宏偉,他那胖了的模樣,看著真有一種中年「小武」的感覺。

三代人,三種狀態,對應了北京的三個年代。

影片的節奏夠慢,但也正是因為漫長與悠長,才將三代人的北京被呈現了出來。

而且,很明顯,整體上這是一個即將徹底了的北京,隨著谷文通這一代人的進一步成長與老去,隨著歐陽文慧這一代北漂徹底將北京占據,張律想要展現的那一個北京,也將徹底遠去。

所以,這部影片帶著一絲傷感。有種現在不看,馬上就再也看不到的感覺。

嗯,就是這樣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11928ab51e65b6b8b2740d19bb190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