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農村人口減少、勞動力老齡化、棄荒現象以及土地經營權扭轉、大戶承包、家庭農場等現象逐漸興起。在此背景下,很多人打工攢了錢,想搞回鄉養殖創業;還有的是大老闆在別的行業利潤低了,也想在養殖這一行分一杯羹,更何況搞養殖還不用交那麼各種各樣的稅收。
要過春節了,閒下來沒事聊聊天吹牛牛,你今年掙的咋樣,他今年混的如何,明年想幹啥,估計會有不少人又要踏入水產養殖這一行了。俗話說「侯門深似海」,水產養殖這一行的水也不是一般的深,不說有大海的深度,但其中的道道恐怕也不是很多新手能很快吃得透的。
如果只是隨大流,把創業搞養殖當作解決溫飽的手段,這個基本上是沒有什麼難度的。然而,想要把養殖創業當做致富的項目來作,這中間就要涉及很多方面的問題,一旦考慮不周到,就可能養殖失敗,說實在的,在農村創業搞養殖的不都是一帆風順的,很多人現在的成功,也是吃了不少苦的,所以不要認為農業項目很好搞,沒有什麼難度,那是大錯特錯的。總結很多人創業搞養殖之初犯下的種種致命錯誤,別人的前車之鑑一定要注意,別人跳過的坑千萬不要再跳了。
1、經驗不足,眼高手低,光有幹勁
在創業路上,創業者需要足夠的勇氣,但也要量力而行。水平不夠的時候,如果只是拿勇氣來湊,對於初創業搞養殖的朋友來說,這是件是非常可怕的事。創業搞養殖不同於其他形式的創業,尤其是水產養殖,我們養殖的魚蝦蟹是生活在水裡的,從放苗到長大,一直都在水裡,怎麼判斷魚蝦蟹的生長速度快不快?有沒發病死亡?這個都需要一定的經驗做基礎,不是說光有幹勁就夠了的。水產養殖生產過程中影響因素相當多,細節往往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魚類泛池死亡
2、搞農業搞養殖不是搞科研,時間成本很重要
有個朋友當初開始養泥鰍時,可以說是從零開始。沒有種苗,自己孵化培育。沒有專用飼料,弄飼料配方加工飼料。技術不夠,從網上、書上學習。然而,水產養殖過程中遇到問題就想立刻解決問題的話,並沒有那麼簡單。往往問題出現之後,你已經根本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或者留給你解決的時間太少,這時候可能就是我們交學費的時候。更有甚者,付出代價之後,根本找不出其中的原因,更別提解決問題的方法了。水產養殖過程中的不確定性,是絕對不可忽視的風險之一。擁有過硬的養殖技術、管理措施以及豐富的實踐經驗,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是搞養殖的前提條件。這些往往是很多創業者不具備的。所以新人小白獨自搞養殖的話,如果沒有合格的領路人指導指導,成功率被可能要大打折扣。很多人說可以慢慢摸索,一年不行兩年,兩年不行三年,這個思路根本不適合創業者,尤其是現在快節奏的創業環境,時間成本太高,大部分人難以承受。
3、前期規劃不重視,匆匆上馬後發現漏洞很多
在創業之初,養殖地點也就是池塘選址是的非常重要,不僅要考慮到氣候環境條件、水源、土壤、周邊環境、交通、電力等等方面的因素,同時也要考慮到後續發展方面的問題。水產養殖的基礎建設、設施設備方面投資往往是固定的一次性投入。因此,多方面考察核實,選擇合適的場地,就是一個好的開始。地點選擇失誤,往往會造成騎虎難下的局面,對於創業者來說往往就是毀滅性的打擊。有的朋友認為普通的池塘弊端很多,看到很多人搞水泥池,也想用水泥池搞養殖。殊不知搞養殖就有失敗的幾率,如果是池塘養殖失敗了,大不了不養了,如果是水泥池失敗了,估計想轉手都不一定有人立馬能接手,如果要拆的話,恐怕水泥池也不是那麼容易就拆到的,從水產養殖網觀察的那麼多失敗案例來看,類似這樣的情況真的不少啊。
魚塘規劃設計
4、不重視市場調研,總以為養出來就能賣掉
無論是水產品還農產品,最終都是要流入市場、上老百姓餐桌消費的,產品定位以及市場調研需要緊密配合。在水產養殖方面,高產量與品質好,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高密度高產量的塘口很難養出高品質的水魚蝦蟹,而低密度的塘口儘管能養出優質的魚蝦蟹,但產量跟不上的話,效益同樣很難實現,養殖戶如何在產量和品質之間做好權衡,這是非常關鍵的,也是很多創業新手無法做到的。近年來化學農業與綠色農業、有機農業之間的碰撞,也是源由於此。產品最終盈利是靠產量還是品質,決定了我們的生產模式。特別是對於某些特種種養殖來說,市場調研或市場宣傳不足,盲目投入生產,往往會使創業者陷入被動、甚至絕境。
5、資金預算籌備不到位,資金使用不合理
水產養殖是需要周期的,資金投入也是連續的過程。目前我國常見的水產養殖品種很多,不少品種的養殖生產周期長,三五個月算快的,一般都是按年計算的多,甲魚烏龜等品種甚至需要兩年以上的時間,這對於資金投入的要求很高,所以充足的資金有利於保證生產各個環節順利對接以及流程的順利進行。俗話說,好鋼用在刀刃上,一定要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實處。創業之初,要牢牢把握住水產養殖的盈利點及側重點,萬萬不能貪多貪大,動不動就要搞什麼一條龍經營模式,從而盲目加大設施設備方面的投資,同時也使得資金運轉陷入被動局面。
6、心理素質不適合創業搞養殖
從事水產養殖業,可以說是外練筋骨皮,內練一顆心。吃苦耐勞的精神、耐得住孤獨寂寞的內心、極強的抗壓能力、樂觀向上的洒脫以及活到老,學到老的態度,是新農人必須具備的品質。苦中作樂,歷經風雨可以說是搞養殖的真實寫照。養殖過程中的風風雨雨很正常,千萬不要吃點苦就打退堂鼓,水產品價格漲漲跌跌很正常,要用平常心去看待價格的漲跌,要忍得住持續的低價,才有可能守得住有一天價格的雄起。有的品種價格好,那是市場供不應求導致的;有的品種價格好,那是熬出來的,之前可能有一年兩年價格也不好,有的人熬不下去轉養其他品種甚至轉行不搞水產了,這兩年這種情況很多,一個品種價格太好,養殖戶一窩蜂地衝上去,價格一旦下跌甚至暴跌的時候, 很多人就要跑掉的,剩下來的堅持得住的人才能活下來,甚至有一天也會等到價格大漲猛漲。
7、選擇合適自己的品種,別盲目跟風
搞養殖的第一個就是要選品種,不同的品種有不同的養殖模式,池塘選址也有很大差別,所以要先定品種。什麼樣的品種適合新手?資金一般的,可以從一些投入不大的品種下手,面積搞了幾十畝的話,就能上手了。資金雄厚點的,如果有人懂技術一起搞,那可以搞點名特優品種,面積百畝以上也可以。新手創業搞養殖,不宜搞面積太小的,有的人搞幾畝甚至一畝都不到,說是慢慢拿小面積實驗,然後積累經驗擴大規模,說實話,幾百平的露天池塘都不算池塘,這樣的池塘搞養殖,積累出來的經驗很有限,甚至說幾畝幾十畝幾百畝的不同規模,方方面面要考慮的問題千差萬別。
8、人脈資源要充足,不能盲目地單幹
這個不是說一定要和人合夥,合夥創業搞養殖,有好處有壞處,這個不多展開了。這裡說的人脈,主要是指相關配套的人員,要多大交道,比如養殖投入品的人要多少人,搞苗種繁育的,搞飼料漁藥銷售的,還有成魚的收購商流通商,這都屬於配套的人脈資源,都需要提前打聽了解清楚了,總不至於明天就要放苗了,今天才開始打聽哪裡有苗可以買?放苗之前就要消毒殺菌調水等等,去哪裡買相關產品呢?放苗之後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要喂飼料,去哪裡買飼料?買什麼牌子的飼料?還有很多人把魚蝦蟹養出來了,附近沒人收購,好不容易聯繫了個外地收購商,價格又被壓的很低。
創業搞養殖,是個不容易的事情,要考慮的方面很多,沒有充足的準備不要輕易入行,攢點錢不容易,不準備好就入行,等於自己跟自己開玩笑,辛辛苦苦攢的錢,準備不好、運氣不好的話,一年就能都嚯嚯了,你心疼不心疼?
(原味來自農村仔學農業,西南漁業網,水產養殖網小編對內容有增加和修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0lHum8BbDmBVZuPz_T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