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創全省交易一朵雲,北京築龍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2023-03-20     科技觀

原標題:首創全省交易一朵雲,北京築龍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加快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和內在要求,也是培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內在要求。公共資源要素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石,業已進入「統一大市場」的新時代。促進公共資源交易市場的融合發展,推動形成公共資源交易一體化,是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要內容。

近日,在中物聯主辦的第八屆全國公共資源交易論壇上,北京築龍資深數字化解決方案專家孫新向與會嘉賓作了主題為「面向未來統一交易市場,公共資源交易一體化建設思考」的分享,向大眾傳達了北京築龍致力於為新形勢下統一交易市場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助力公共資源交易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統籌布局,高效協作,建立公共資源交易統一市場

近年來,國家持續深化公共資源交易改革,積極推進資源跨區域交易,為構建公共資源交易統一市場奠定了基礎。而最終要實現公共資源交易一體化、構建公共資源交易統一市場,需要按照公共資源交易的地市一體化--全省一體化--區域一體化的發展路徑,進而實現全國一體化。

孫新講到,「目前來看,由於各地體制機制、基礎設施、技術能力等因素的差異,有些完成了制度規則一體化、有些完成了信息資源一體化、最徹底是交易平台一體化,交易平台一體化意味著公共資源交易的制度、信息資源等均是統一的,可以更好地支撐平台未來形成統一大市場。」

挑戰重重,一體化建設如何突破桎梏?

無論是地市一體化,還是全省乃至區域一體化,其根源都需要有一個滿足公共資源交易全要素的一體化平台作為載體。而在一體化的過程中,不僅對平台的網絡、伺服器、存儲資源量等基礎設施要求加劇,更對平台的業務支撐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是伴隨交易量暴增,交易業務並發增大,一體化平台必須具備穩定、成熟的維服務架構,來支撐處理業務故障、支撐業務穩定性;二是當實現全省、區域一體化後,不可避免要面對地市之間、地市與省級之間、區域之間的不同個性化需求,這就要求平台在建設之初就必須具備解決統一平台內區域間各種差異性情況和個性化問題的能力,以及採用「平台+多租戶平台」模式來滿足一體化與個性化需求之間的平衡;三是伴隨公共資源業務範圍的不斷擴大,不同業務規則的交易增加,傳統平台建設方式周期長、成本高,因此需要有一個能夠快速適配業務需求的中台化設計的平台進行支撐。

一體化建設挑戰重重,歸根結底是要滿足業務發展的需要和解決一體化過程中的問題。以平台為抓手進行推進,是公共資源一體化的必經之路。

統籌資源,降本增效,雲南省公共資源交易「一朵雲」成效顯著

在交易平台一體化建設方面,從省級層面來看,雲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不斷創新,已率先實現平台雲化,形成全省公共資源交易雲平台,一體化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孫新介紹到,「雲南省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建設兩個階段:2016年完成了一網三平台的搭建,在全省尚未建設統一政務雲的前提下,採用省市兩級(全省1+16平台)分布部署的方案,並在全省實現主體互認和CA互認。而直到現在,全國仍有很多區域尚未形成這一格局;2018年依託『數字雲南』規劃的全省統一政務雲算力平台,最終形成了雲南全省公共資源一體化的『一雲一平台一中心』的格局。」

雲南省公共資源交易「一朵雲」,以強大的雲端能力保障了省級一體化與地市個性化需求之間的平衡,並在資源整合、降低成本方面成效顯著。

「一是在電子保函方面,傳統的電子保函市場很分散,服務機構能力和水平參差不齊,平台上雲後建立了統一的公共資源金融服務平台,開放接入符合資質的金融保險機構40+家,形成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2022年雲南全省交易中電子保函使用率達到了60.9%,電子保函費率從2022年初的1%降低至目前的0.1-0.3%,盤活了市場流動資金201億元。」

孫新介紹到,「二是全省統一的遠程異地評標『三隨機』機制,對依法必招項目開展常態化隨機評標,項目評標地點隨機分配,評標專家隨機抽取,評標專家在隨機分配的評標地點參與評標的工位隨機分配,並且原則上採取的除項目招標人代表在項目所在地外,其餘評標專家都在其他地點,這種做法能夠進一步解決專家分布不均、『常委專家』評『人情標』等問題。」

雲南省公共資源交易一體化,為深化公共資源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構建全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大市場匯聚了磅礴力量。用更長遠的眼光來看,公共資源交易由省級一體化到區域一體化再到全國一體化的發展,一定能夠充分協調統籌各地區資源優勢,降低交易成本,建成資源配置優化的全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大市場,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033e923547d07bab3d21c73f97ced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