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值得去的地方吳哥窟,竟然是按照它的樣子建造的

2019-06-21   琰棱

孤獨星球曾發布過一份《世界旅行清單》,這份清單囊括了成千上萬處景點,最終集合了地球上最激動人心、難以忘懷的500個地方,並按照精彩程度進行排名。這場競選非常激烈,因為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唯獨第一名是個例外,它以絕對優勢登上了世界旅行清單的榜首,它就是——柬埔寨的吳哥窟。

吳哥窟獲得的選票甚至比第二、三名高出了36%。在廟宇遍布的東南亞,吳哥窟的建築宏偉、浮雕細緻,先人們用成千上萬塊砂岩磚石雕鑿出了一個塵世間的天堂。可惜因為越來越出名,吳哥窟總是人潮擁擠。據說最誇張的時候,吳哥窟景區6天吸引了7萬多名國外遊客購買門票,當中以中國遊客數量為最。

我是喜歡清靜的,於是發現這座「泰國吳哥窟」的時候,我欣喜若狂。

「吳哥窟」的前身

乍看到這些雕塑,你是不是覺得非常像吳哥窟?這其實是位於泰國東部呵叻府披邁縣的披邁石宮,它的建造時間遠遠早於吳哥窟。

披邁,是一個陌生的名字。比起曼谷的繁華和清邁的清新,這裡仿佛寡淡得不值一提,你甚至找不到它的百度百科和旅遊攻略。

很少有人知道,這裡曾是高棉王國的一個重要區域。

高棉其實就是柬埔寨,因為80%的居民為高棉人,故稱,位於中南半島,西部及西北部與泰國接壤。披邁所在的呵叻府,過去是幾個遠古史前村落聚居地,曾經被孟王國文化入侵,後來被高棉文化取而代之。因此,披邁保留了很多高棉文化的印記。

披邁石宮可以說是披邁的精華。之所以被稱作「石宮」,顯而易見是因為裡面所有建築都由石頭壘砌而成,傳說吳哥窟是按照它的樣子建造的。吳哥窟是世界七大文化遺產之一,而披邁石宮也在2009年1月被申報為世界遺產。

遺世獨立的石宮

「在吳哥,神佛的微笑是從現世縈繞的苦難卑微里升華出來最澄靜的美」, 蔣勛曾在《吳哥之美》中寫道。在我看來,披邁石宮也擁有一種澄凈之美,它安靜、不發一語,將時光深深地鐫刻在自己身上,當你觸及,馬上甦醒。

披邁石宮整座建築群呈四方形的結構,占地約57,000平方米。如此之大的城池,需要由一塊塊石頭打磨而成,你可以想像這需要多少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走進石宮,巍峨宏偉的建築讓你瞬間明白當時的高棉王國多麼強大。

穿越在深邃的石宮裡,歲月斑駁錯落的降臨在滄桑的磚石之上。風悄悄吹過,帶起塵埃的氣息,此刻不用多說什麼,只需靜靜感受。

石宮遵循對稱布局,有一條中軸線。樓門、藏經殿,與祠堂塔共同構成中心建築區域;主入口前有平台和甬道。想進入石宮,首先要走過蛇頭雕像的「納迦橋」。

「納迦」是石宮的守護者,雖然已經有些殘破卻仍然威風凜凜。在泰國文化中,「蛇神」的地位像龍一樣崇高。

過橋之後,從第一道門看進去,一直看到層層疊疊的門伸延向前,將天空都切割成一塊一塊的淺藍色。第一個門的門楣上刻著翩翩起舞的浮雕,我看不懂,大概是佛教的什麼典故吧。

從內圍走廊,可以進入中心主塔。中央簇擁在一起的三座佛塔,就是石宮的主體建築。佛塔是用砂岩石一塊一塊壘成的,沒有任何木料及泥灰,如此精妙的建築工藝讓人嘆為觀止。

佛塔由五層結構的台基構成,一層層向中心點升高,看上去就像是一個金字塔。藍到透明的天空,幾片雲朵橫穿而出,周圍翠到能滴出綠色的樹蔭,配合著斑駁破舊的石磚,不得不讓人感嘆時光無情,唯有精神與文化永遠留存。

主塔是石宮內最大的建築物,建於公元11-12世紀,由白色砂石建成。奇怪的是它正面向南,不同於其它高棉建築,正面朝東。

主塔上的浮雕細節十分精緻,各種場景栩栩如生,都是取材於印度史詩的人物和故事。一層層的雕刻凝聚了故去的時光,熠熠生輝。

另有兩座重要建築,一左一右守在主塔旁邊。紅色的大塊磚石凝重、莊嚴,和鮮綠的草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能看出已經損毀十分嚴重。

塔殿中心供奉的是闍耶跋摩七世的雕像,這是柬埔寨歷史上最有成就的國王之一。他實現了高棉帝國的復興,將長年爭戰、不堪負重的國家,發展成了一個繁榮鼎盛、人民安居樂業的天堂。在第二任妻子的影響下,他改信了大乘佛教。

披邁石宮正是展現了偉大帝王喜好與審美的產物,迴廊、池塘、門樓、雕刻……在營造宗教氛圍的建築手段上,先人們有著無限的想法。印度教與佛教兩種文化在這裡交融並存,令人生畏。

時光變遷,但這裡信仰永存。

抬頭仰望,一隻孤獨的鴿子安靜地棲息在披邁石宮之上,或許它也愛上了這裡空氣中流轉的神意。縱使我走過多少地方,也深深覺得幾乎沒有一份經歷能與這裡相媲美。

斑駁的斷壁頹垣,恍若穿越千年。但此刻,內心是平和而充盈的。



我是琰棱

帶著有趣的靈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攝影|寫作|分享

CFP/攜程簽約攝影師、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士、知名旅遊博主、搜狐金牌作者、微博簽約自媒體、秒拍達人、微博旅行視頻博主、樂途旅遊網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