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前面干硬,後面軟粘」,說明了什麼?醫生解密,又漲知識了

2024-08-11     醫學原創故事會

很多人都期待每天都有酣暢淋漓的排便,而且排出來的大便性狀也要很好,但問題是事與願違,有的人長期飽受便秘的困擾,有的人則長期飽受腹瀉的困擾,還有的人,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便秘還是腹瀉。

46歲的夏女士就遭遇了這樣的煩惱,用她的話說,最近半年的時間裡,自己排便的時候大便總是前面干硬,後面軟粘,排干硬大便的時候,覺得排便特別費力,有時憋得臉通紅,大便也排不出來,好不容易排出來了,後面雖然通暢了,但大便又特別軟粘,就像水泥和沙子混在一起一樣,黏在馬桶上或蹲便器里怎麼都沖不掉,更糟糕的是,排便之後還有里急後重、排便不盡的感覺。

醫生,我是不是得了腸癌呢?夏女士特別緊張。

醫生建議她先完善腸鏡檢查,這是判斷腸道有沒有器質性問題的最佳方式,通過檢查,醫生髮現夏女士的腸道里一點問題都沒有,夏女士更緊張了,那是什麼原因引起來的啊,醫生,會不會有什麼問題沒有檢查出來啊?

醫生說,大便「前面干硬,後面軟粘」,其實是便秘的前兆,這是介於正常大便和便秘中間的一種大便,如果出現這樣的大便,不好好調理自己的腸道,很快,真正的便秘就會找上,到時候再去治療,難度可就大了。

便秘按原因分為功能性便秘和器質性便秘兩種類型,很明顯,夏女士屬於功能性原因導致的排便異常,所謂的功能性原因,主要是長期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和精神壓力過大導致的。

醫生根據夏女士的情況,給了她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不要再亂用瀉藥了

由於排便伊始特別費力,所以夏女士經常去藥店買一些瀉藥來服用,每次購買瀉藥,她都買番瀉葉、蘆薈這些中成藥,在夏女士看來,這些天然的中成藥應該是很安全的。

可是醫生卻告訴她,她所用的都是刺激性瀉藥,長期吃這些瀉藥,很容易造成依賴,也就是吃的時候大便才能排出來,不吃的時候便秘的現象又會更嚴重。

第二,平時吃的太過精細

要想大便好,平時吃的食物不能太精細,夏女士頓頓都是精米細面,很少去吃粗糧,另外,她飲食上也比較偏高熱量高脂肪食物,至於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則很少吃,可想而知,腸道的負擔是很重的,經常這樣吃,是很容易出現便秘的。

第三,平時喝水比較少

夏女士平時喝水比較少,醫生說,我們身體的水分主要是從腸道獲得的,你只要多喝水,腸道吸收以後才會不斷給身體各個器官供應,想想看,如果喝水很少,為了給身體補水,腸道就只能從大便中不斷提取,於是大便自然就變得很乾結了。

第四,平時運動少

生命在於運動,大家都知道,堅持運動能控制身材,有利於提高免疫力,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運動還有利於促進腸道的蠕動,是能夠緩解便秘的。

如果不愛運動,那麼腸道蠕動減弱,自然時間長了,便秘就來了。

第五,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夏女士最近半年,因為跳槽到了一個新單位,所以精神壓力非常大,無論生活還是工作,都特別忙碌,這給她的內心造成了比較大的負擔。

腸道是人體的第二個大腦,因為腸道里富含豐富的神經,所以一旦有壓力,很容易給腸道造成負擔,很多年輕人因為心理壓力大罹患了腸易激綜合徵,在這種疾病里,有一種類型叫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徵。

很多人問我,醫生,正常的大便是什麼形狀?

目前判斷大便的形狀,主要根據布里斯託大便分類法,第1型是羊屎顆粒狀,像一顆顆硬球,很難排出;第2型是麻花狀,像麻花一樣,表面凹陷;第3型是香腸狀,表面有裂痕;第4型是香蕉狀,表面很光滑;第5型是棉花糖狀,是斷邊光滑的柔軟塊狀,容易通過;第6型是軟稠狀,粗邊蓬鬆塊,糊狀大便;第7型是水狀,沒有固體,完全是液體。

第1型和第2型,都提示便秘;第3型和第4型,是正常的大便形狀;第5型、第6型和第7型,可能提示腹瀉。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大變的形狀,看看自己到底屬於哪種類型,以判斷自己需不需要去看醫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fcf8a419db49b07f392bc347df0fd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