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師範大學邊疆研究院
黑龍江東北數字出版傳媒有限公司
聯合主辦
作者簡介
郎元智
男,遼寧省鞍山市人,蘇州大學社會學院中國史專業畢業,歷史學博士,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主要從事近代東北城市史,近代東北工業史和近代東北紅十字運動研究。
摘要: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本悍然侵占了遼寧地區,並對當地的社會生活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中國紅十字會遼寧分會本著人道主義精神,高舉紅十字旗幟,積極對受難軍民開展人道救助工作,在侵略者的屠刀下,歷經萬難,扶危濟困,彰顯了「人 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
關鍵詞:九一八;中國紅十字會;遼寧;人道;慈善
1931年,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隨即侵占整個遼寧地區。九一八事變不僅造成了遼寧地區政治權力的更迭,還對當地的社會生活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兵燹之下,民不聊生。中國紅十字會遼寧分會本著人道主義精神,高舉紅十字旗幟,積極開展對貧苦民眾的救助工作,在戰亂中,彰顯了「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
一、日軍對當地社會生活的破壞
1931年9月18日晚10時許,駐瀋陽的日本關東軍藉口中國軍人破壞南滿鐵路,悍然對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發起進攻,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爆發。面對蓄謀已久的日本侵略者,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卻採取了不抵抗政策,日軍兵不血刃占領瀋陽城,隨即進占整個遼寧地區。
日軍占領瀋陽後對當地的生產生活造成了極大的破壞。日軍不僅強占了奉天兵工廠和奉天軍械廠,還動用軍用汽車三四十輛,趁夜色掩護將原存於兩廠的武器彈藥和機械設備偷運至日本南滿鐵路瀋陽火車站裝車運往大連。在沈的各大政府機關也被日軍強行占領,市政公所、交涉署、官銀號等無一倖免,時任遼寧省主席臧式毅、教育廳廳長金毓黻、第二工科學校校長等各級官員數十名被捕,關押於日本憲兵司令部,榮臻、劉震東、王達、袁佐唐、高逢泰等人出逃,前往北平與張學良會合。政府各機關無人辦公,所留存的文件、印信、憑照均被日軍劫掠,雖然「遼寧當局以日人將各機關印信搶去恐其提取公款,已通知各銀行注意防範」,但是搶掠成性的日本暴兵豈肯放過,不僅東三省官銀號所儲存的黃金、白銀、外匯、債券等被日軍劫掠運走,瀋陽城內的各大文武官員宅邸也被洗劫一空,甚至連張學良的宅邸也難逃厄運。據1931年10月1日的《申報》報道:「帥府字畫古董珍物器具十九[日]晨由日軍捆載而去,其價難以估計。聞只張作霖之第五夫人所損失之金條、珠寶、飾物、現款,共值一萬四千萬元。」此時,東北地方政府的管理系統已經全面癱瘓。
在社會生活方面,除英美煙草公司及外國人建立的工廠照常開工外,中國人開設的所有工廠全部停工,工人們只能到糧秣廠領取救濟糧過活,初期每日一人可領一斗米,後來逐漸減少,由五升減少到一升。瀋陽市內的大商店均不敢營業,個別小商鋪每日也只敢偷偷營業兩個小時。由瀋陽寄出的信件一律改貼日本郵票。《奉天公報》照常出版,但只允許刊載日本的消息,《新亞日報》則已投降,《大公報》瀋陽分館經理因未經日方允許自行發售,被日本憲兵捕去,並將報紙全部焚毀。瀋陽市內搶案迭發,僅北市場就有饑民在白天搶劫米麵店;另外,在北關、南關和西關均有搶案發生,所搶之物不僅僅是食物,金銀、珠寶、飾物、現金均有被搶。此外,沈城物價飛漲,麵粉每包由四元漲至十元,「高麗米每擔約三斗半,已由五元累漲至十六七元」。
為了防止饑民搶劫米店,維持社會秩序,由商會負擔警察費用,瀋陽市內的警察開始復原上崗。起初日方不允許警察攜帶警棍,後經反覆交涉,每區警察共發槍三支,每支槍配發子彈十五顆,以便維持瀋陽城內日常秩序。此外,為了恢復市場,日軍強迫華商復業,並打死商人數名,屍身也不知下落。
在軍民死傷方面,僅據中國紅十字會遼寧分會救護隊隊長鄭祥茂報告,十九日晨,韓雲鵬即因傷重遇難,並由中國紅十字會遼寧分會救濟。「其餘死亡,據調查統計北大營有重傷者八十七人,日軍且不容救護,終以慘亡,為世界所未有之慘劇。此外醫士死三十九名,傷六十人,士兵死一百四十四人,傷一百二十七名,民眾死一百二十七人,傷二百七十人,工人死二百二十名,傷一百一十名,此均經敝會調查者,余則不悉。」以上數據皆為鄭祥茂本人親自調查得知,因此所得數據較為真實可信。在九一八事變中,瀋陽死傷軍民很多。加之「初,日軍炮兵馳驅街市示威,後漸減少,每晚街上槍聲則與日俱增,有加無已,市民恐慌益甚」。在日本侵略者暴行的淫威下,遼寧民眾的悲慘境遇由此可見一斑。
二、中國紅十字會遼寧分會對受難軍民的人道救助
國土淪喪,人民受難。面對如此殘酷境遇,中國紅十字會遼寧分會沒有被嚇倒,在第一時間就組織了人道救助活動。九一八事變爆發後,瀋陽城內有大量傷兵無人救治,其狀甚是可憐。戰地救護是中國紅十字會的核心工作,中國紅十字會遼寧分會第一時間組織救護力量,對傷兵進行救治。1931年10月6日的《盛京時報》就以《紅十字會設立瀋陽總醫院》為題對此進行報道:「萬國同盟紅十字會遼寧分會,茲為在此事變中實行工作計,特委託工業區遠東醫院,改設為該會瀋陽總醫院。該醫院現已同紅十字會員分頭工作雲。」此外,在瀋陽的其他醫院也將所收治的傷兵移送紅十字會醫院,以便進行集中救治,如「東北醫院因進行一切不便,該院長現正籌備結束。惟該院尚駐有傷兵百餘名,正在治療中,此等傷兵目下既難出院,該院院長正向紅十字會病院,商請移收之辦法雲」。除了讓傷兵入院進行治療外,中國紅十字會遼寧分會還集中力量組織了三個救濟隊,分別在瀋陽和北寧路沿線進行救治抬埋,對此1931年10月12日的《民國日報》有所報道:「中國紅十字會遼寧分會共組救濟隊三隊,有二隊留沈,一隊在北寧沿路,所有各次劫(列)車之傷亡,均系本會醫治抬埋云云。」
除救治傷兵外,中國紅十字會遼寧分會還為饑民發放賑米,如「遼寧紅十字會,茲為賑濟工業區、保安堡一帶饑民起見……施發賑米」。並為失業難民組設失業收容所,如瀋陽紅十字會會長祖憲廷「因全市難民暨一般失業人等流離失所,深恐該等滋生事端,特聯合各界假前社議會地址,設紅十字會收容所一處,並擬在皇姑屯地方設分會一處。現正奔走,與各方接洽籌備中。聞皇姑屯分會將由李鳳樓擔任分會長,指導進行一切雲」。後經不懈努力,中國紅十字會遼寧分會將失業收容所由一處擴展為五處,並與施粥廠一同辦理,以此加大對饑民的賑濟力度:「沈市難民老幼,盈滿街閭,其慘狀目不忍視,其悲聲耳不忍聞。紅十字分會,念系同胞,當於十月一日成立粥廠及收容所五處,以救災胞,出水火而登衽席。凡無居無食之難民,均可赴就近之收容所及粥廠,以便就宿就食。粥廠及收容所地址列下:(第一粥廠第一收容所)皇姑屯車站前;(第二粥廠第二收容所)北市場德善堂公所;(第三粥廠第三收容所)大北關火神廟院內;(第四粥廠第四收容所)大小西關王廟院內;(第五粥廠第五收容所)小東關天齊廟」。對於中國紅十字會遼寧分會賑濟饑民的善舉及受惠人數在1931年10月15日的《申報》亦有報道:」瀋陽紅十字會設立粥廠五處,就食難民達四萬餘,內衣冠中人不少。」此外,瀋陽紅十字會會長祖憲廷不僅率領紅十字會積極開展賑濟工作,還請理善會協助紅十字會一同進行放賑工作:」以本會放賑事務繁要,各組織員不敷支配,乃請理善聯合會職員及各部長承辦等來會協助,業於七日招(召)集到會,討論協助任務雲。」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中國紅十字總會與遼寧分會的聯繫被完全切斷,散落在遼寧各地的各個紅十字分會頓時變成了「沒娘的孤兒」,有些分會的會務骨幹流亡關內,分會自行解散,有些分會的會務骨幹投敵賣國,將分會拱手送予敵人,但是還有一些分會雖然身處淪陷區,仍然高舉中國紅十字會的旗幟,為當地民眾施醫舍藥,其中,中國紅十字會蓋平分會和錦縣分會所做的工作最多,取得的效果最好,受到當地居民的高度讚譽。
由此可見,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中國紅十字會遼寧分會雖然無法與總會取得聯繫,接受總會的指導和支持,開展大規模慈善救助活動,但仍然以自己微薄的力量,衝破日軍的層層阻撓,高舉紅十字旗幟,本著人道主義,積極開展各種各樣的慈善救助活動,為當地百姓服務,造福一方居民。在侵略者的屠刀下,歷經萬難,扶危濟困,彰顯了「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
【注】文章原載於《蘭台世界》2023年第4期。為方便手機閱讀,注釋及參考文獻從略。
責編:趙展
聲 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文章已獲得作者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繫本公眾號。如有版權問題,請留言說明,我們將儘快與您聯繫。
往期回顧
【邊疆時空】張亞輝 | 作為文明事業的國家與民族:吳文藻民族學思想探微
【邊疆時空】彭傳勇 石金煥|中東鐵路中央圖書館學術活動評析
【邊疆時空】袁智中 劉耀書 | 脫貧攻堅視閾下佤族村社政治權力架構及運行特徵——基於滄源佤族自治縣拱弄村的調查
【邊疆時空】學術會議 | 浙江師範大學邊疆研究院承辦「第八屆跨界民族論壇」順利閉幕
【邊疆時空】余南平|全球數字經濟價值鏈「軸心時代」的塑造與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