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壓患者,控制血壓高些好,還是低些好?

2023-06-26     藥師華子

原標題:老年高血壓患者,控制血壓高些好,還是低些好?

有幾位老年朋友問了華子相同的問題,進入夏季後,他們的血壓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有人的血壓降到了120,有人的血壓降到了110,還有人的血壓降到了100,是不是太低了,會不會發生危險?

華子告訴他們,如果沒有出現頭暈、心悸等低血壓的情況,保持偏低一點兒的血壓對器官保護會更好,不過有些老年人的身體情況不適合較低血壓,就需要維持高一些的血壓。

一、理想的血壓值是多少

提高血壓值,大多數人熟悉的是140/90mmHg,這是中國高血壓的診斷標準。而血壓的理想數值是120/80mmHg,以此數值上下浮動,當收縮壓(高壓)在130~110mmHg之間,舒張壓(低壓)在85~75mmHg之間時,為血壓控制的目標範圍。

老年高血壓的特點,是收縮壓升高,而舒張壓正常或是偏低,有此特徵的老年性高血壓在控制血壓的時候,以收縮壓達標為準,舒張壓稍低一些也沒有關係。中青年人高血壓的特點,是舒張壓升高,收縮壓正常,主要是控制舒張壓達標。

二、血壓的高低與血管損傷密切相關

人體的血管是輸送血液的管道,如果管道發生堵塞,就會導致供血不暢,繼而造成心臟、大腦、腎臟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礙。

血壓是血液流動的動力,但是當血壓過高的時候,就會衝擊血管內膜出現機械性損傷。血脂中的膽固醇就會從這些損傷處進入血管內膜中,形成粥樣硬化斑塊,造成血管的狹窄。斑塊還有破潰風險,會引起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血壓過高時,血管壁受力過大,更容易失去彈性和破裂出血。也就是說,血管的損傷與血壓升高的程度密切相關

三、偏低的血壓保護作用更好

降壓治療的獲益,來自血壓降低的本身。只要不影響器官供血,偏低一些的血壓,對血管造成的傷害更小,保護作用更好

高血壓的診斷標準為140/90mmHg,這也是高血壓人群的初期降壓目標。但建議把血壓降到130/80mmHg以下,對心、腦、腎等器官的保護作用更好。如果可以的話,可以進一步把血壓降到到120/80mmHg以下。

只要可以滿足心、腦、腎等器官的供血,再低一些的血壓也可以接受。比如說,血壓在100/60mmHg左右,但沒有出現頭暈、心悸、乏力、眼前發黑等情況,一切活動正常,也不必有所顧慮。

四、什麼人需要維持較高的血壓

偏低一些的血壓更好,但血壓也是血液流動的動力,如果過低,就有可能影響器官的供血,所以不建議血壓低於90/60mmHg。

如果有大腦動脈狹窄,則需要更高的血壓才能維持大腦供血。而老年人群有大腦動脈狹窄的情況比較多見,所以老年人在降壓治療時,通常建議要緩慢降壓,並且把收縮壓保持在110mmHg以上,不要過低。

如果經過了平穩緩慢的降壓過程,仍然出現了頭暈、心悸、乏力、眼前發黑等情況,就有可能是有腦動脈狹窄,無法耐受較低血壓,需要保持較高的血壓值,可以把收縮壓保持在140mmHg、150mmHg,或是更高值。

總結一下,在高血壓的治療中,只要不影響重要器官的供血,偏低一些的血壓,對血管的保護會更好一些,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會更低。收縮壓在130~110mmHg之間時,越低越好。如果動脈有狹窄,耐受不了較低血壓,就需要把血壓控制在較高水平上。

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f8e81c97fc1226e4ed21ad7acda1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