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得我頭皮發汗的全景天幕, 是一個好設計嗎?

2023-07-12   電動湃

晴天,享受風和日麗的自然光線;夜晚,帶你一同仰望滿天繁星。

說的就是現在很多電動車配備的全景玻璃天幕。它,有著玻璃幕牆一般的高級感、有著通透明亮的現代感,當然,它還有著可以震懾頭皮的炙熱感。

最近,隨著夏日的到來,天氣也愈發炎熱,某些地區連續幾天的白天平均溫度達到40度以上,家裡汽車有全景天幕的朋友們基本上哀聲一片,頻發吐槽隔熱效果差,坐上車還得全副武裝。

現在,真的是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採用全景天幕了,什麼可打開的滑動式天窗、什麼遮陽簾,嘿,全都沒有,主打的就是一個高端科技整體化,但它真的實用嗎?真的會比之前的天窗更好嗎?

首先我們先來想想車企為什麼都要做全景天幕?難道只是因為標榜新勢力的炫酷?

當然不全是,它不是最重要的原因。當前看到的全景天幕絕大多都是搭配在新能源電動車上,而電車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電池組會占據車輛底部相當大的空間,一般厚度會超過10cm,汽車底部空間減少,自然會壓縮車內的縱向空間。

車內縱向空間不足,直觀表現就是乘客頭部空間減少,增加壓迫感,極大程度降低乘車舒適性。SUV車型還比較好解決,可以通過提升車輛高度來緩解。

但轎車就只能在車頂部分想想解決辦法,大部分拋棄了過時的可開啟的天窗模式,選擇了不可開啟的全景天幕,當然不排除像特斯拉Model 3一樣還降低了後排座椅的高度這樣的方法。

主要是因為之前的可開啟天窗多了滑軌的機械結構,無論是內部開啟還是向外開啟的天窗,都會增加車頂的厚度,如果再加上車內的滑動遮陽簾,厚度將會達到40-50mm,增加了這個厚度,對於電動車的頭部空間來說,就顯得很侷促了。

尤其是對於轎車的後排來說,無滑軌、無遮陽簾的全景天幕,會讓後排整體空間大上不少。

新能源車企們選擇它也無可厚非,不但可以解決車內空間的問題,還可以簡化製造流程(機械臂更方便地進入內部焊接),直接給我上一整塊大玻璃,既降低了成本,還提升了車的整體性,減少束線總裝和防止雨天漏水等問題。

而且,玻璃給人的感覺就是通透,高級,開口尺寸更大了,採光更好了,正好契合新能源電動車的目標,這樣一來還可以增加噱頭,營造科技感、高級感。對於車企造車自然是好事,但對於消費者們呢?

冬天倒沒多大影響,但夏天的滋味可不好受,很多人表示全景天幕是真的不防曬,夏天40°的高溫再加上太陽直射,即便是空調開到最低,頭頂還是被高溫包圍。

有很多車主自行購買了遮陽簾,但還是覺得效果甚微,甚至不少網友在網絡上瘋狂吐槽車企,全景天幕不加遮陽簾,到底為什麼會這樣設計。不少車主都曬出了自己的獨門秘籍,有的頭戴草帽,有的報紙糊頂,想盡一切辦法隔絕陽光直射。

其實現在車企所用的天幕玻璃大都是高反射玻璃,可以有效隔絕紫外線和紅外線,小鵬P7更是可以做到100%隔絕,不過高反射玻璃也不能100%反射太陽光,大部分只能做到30-40%。

紅外線除了部分被反射出去,還有很大一部分就只能被玻璃本身所吸收,而玻璃又通過熱傳播向周圍傳播熱量,這就導致了乘客感到頭頂發熱。

目前大多通過增加遮陽簾或是在車頂給玻璃貼深色膜解決,但這樣一來,又會導致頭部空間相對減少,車內透光不足,車內更暗,產生乘坐不適的感覺。

說到底其實就是有沒有必要,很多人開始思考全景天幕的意義何在,我們到底需不需要它。

為什麼不直接用全封閉式車頂呢?說實話,大多數人對天窗的需求並不是那麼大,或者說為什麼不搞一個類似大眾ID.3那樣的選裝天窗呢?

由此,我們想到如今很多新能源電車的通病,車子是越來越好看了,也越來越科技了,但真的變得更加方便實用了嗎?如隱藏式門把手、觸控車窗按鍵、半幅方向盤等,讓我不怎麼想回到未來,只想回到過去。

科技當然是需要不斷發展,事物也一定會不斷更新改變,但如果只是為了設計而設計,很少考慮真實用車場景,沒有真正做到方便駕駛者以及乘坐人員,那麼各家車企的競爭可能會越走越偏。

最後,新能源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這是肯定的,既然想要做規則制定者,那麼就要拿出硬核的實力和足夠的誠意。

不但要有更先進的技術積累,還要了解用戶,從用戶出發,我們的產品只有建立在人們的需求上,才是真正的好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