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你沒嫁給他》里說:
「雙方習俗的彩禮是多少錢,最後到底給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談論彩禮的時候,心裡打的到底是什么小九九。」
還沒有結婚,就已經算計起來了,即使能順利成婚,這樣的婚姻也早已經被利益心套牢了。
要彩禮,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拎不清。世界上很少有坑害兒女的父母,這沒錯,但不代表父母的想法、做法就是對的。
多想想,結婚只意味著新生活的開始,你們還有接下來的生活,絕對不能本末倒置。
但是在生活,有些人能誇張到什麼程度?為了滿足父母的虛榮心、攀比心,而要求男朋友貸款迎娶自己。沒有自己的立場,更沒有自己的思想,要知道結婚,代表著你將組建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家。
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有錢的男人就變心,那麼在他沒錢時,肯定也好不到哪裡去。如果彩禮要得少,婚後就會被婆家輕視,那麼彩禮要得多,一樣也有見識到婆家真面目的時候。
根本問題出在哪裡,不要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
養一個女兒不容易,結婚時該不該要彩禮?從我自己的身邊,採訪了五個人。
- 1、張女士,53歲:看動機。
如果養女兒,就是為了在她結婚時收彩禮,那麼要,無可厚非,要多少也都行,只要對方願意給。從性質上來說,養女兒屬於利益上的投資,就不能再說自己有多疼愛孩子,付出有多無私偉大。
在這件事上,要不要彩禮,不是重點問題,把彩禮排在首位,還是排在女兒的幸福的後面,才是重點問題。
你希望自己的女兒幸福,這個對你來說才是最重要的,那麼在彩禮的事情上,就不會那麼較真。反過來說,如果女兒找的人不行,找的婆家不行,即使給自己再多的彩禮,也不能同意這門親事。
所以這個問題並不複雜,就看做父母的,到底是利益心重,還是對女兒的疼愛心多。
- 2、王先生,31歲:看條件。
我有兩個女兒,等她們長大結婚的時候,肯定會要彩禮。但是有一點,我從小對兩個女兒的付出,包括感情、時間和金錢,不會與要彩禮這件事掛鉤,因為我對她們付出再多,那都是出於我的愛。
等到女兒結婚,我會要彩禮,但前提是看條件,看條件不是看對方的條件,而是看自己的條件。
如果女兒找的婆家條件好,而我的條件不好,肯定不會多要,因為賠不起同等數額的嫁妝。有彩禮就得有嫁妝,有來有往,這才不讓人笑話,不然甭想在自己的朋友圈中抬頭立足了。
不想被人笑話,主要還是希望孩子們能過得幸福,通過兩家人的幫助,少受一些生活上的委屈。
- 3、常女士,29歲:走形式。
彩禮肯定是要的,但也只是走個形式,給多少,結婚時再帶回去多少,我們有能力就多點陪嫁,沒能力就少點陪嫁。
主要是不要彩禮,會被人議論,畢竟人家的女兒都是風光大嫁,我的女兒也不能差。隨隨便便、草草率率地就把我女兒娶回去了,不顯得太低了嗎。比較心,多少都是有的,身在紅塵俗世,誰也不能超然物外。
當然也有私心,儘可能地多要點,留給女兒做婚姻生活中的保障,等遇到什麼難處的時候,有能力有底氣去應對。
萬一婆家要是對不起我的女兒呢,但也不會有什麼特別的要求,是那回事兒就行。
- 4、宋女士,47歲:不為難。
有誠意就行,有誠意就少要,沒誠意就多要,對方不把我們當回事,我們肯定也不會那麼卑微。好都是相互的,你好我也好,條件好就要一點,條件不好,假裝給了也行。
主要原則就一點,如果因為我們要彩禮了,而給女兒的婚後生活帶來許多不便,這個就是我們的過失。
我們的年齡大了,不出什麼意外,也花不了多少錢,兒女幸福才是真的,人爭來爭去,無非爭一個面子。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爭面子,如果條件不允許,就只能爭孩子們的幸福了。
不要因為彩禮鬧得太僵,這不值得,以後還是要相處的,畢竟錢不是一切。
- 5、周女士,38歲:圖寓意。
彩禮本身代表著一份美好的寓意,雙方家長圖的也是這一個形式,至於錢,最後還是落到了兩個年輕人的口袋裡,誰也不會要的。條件不好,就拿彩禮錢出來裝修,我們陪嫁趁著點家具家電,一個小家就成了。
做父母的,就是希望兒女過得好,儘自己的能力,為他們的新生家庭添點啟動資金,萬事開頭難嘛。
如果要彩禮是為了自己,儘管有人這樣想這樣做,但是確實失去了彩禮的意義。說難聽點的,女婿和親家都會打心裡看不起你。
其實到最後你會發現,要彩禮這件事,根本不是父母能不能想通,能不能想開的問題,而是三觀的問題。三觀正的父母,不會本末倒置,即使有私心,但是這份私心比不上對女兒的疼愛心。
通過彩禮這件事,可以看出很多東西,對兩個年輕人來說,也是一次考驗,連這一關都過不去,以後被現實擊敗的可能性會很大。
畢竟彩禮,都不算什麼大事,互相有商有量,奔著「好」去就行了。所有不肯讓步與妥協的一方,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不是考慮到了女兒的幸福。
有錢不收是傻子嗎?不一定是傻子,也可能是真正有智慧、通情理的人。從某種情況來說,要高價彩禮,私心重的父母,如果有兒媳,跟兒媳之間往往也不會有什麼愉快。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