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縣委大院》沒像人民的名義那樣大火?關鍵是把觀眾當反派
要說國內近些年最火的政治劇,毫無疑問,肯定是《人民的名義》,憑藉劇中的勾心鬥角以及大尺度的反腐內容,可謂是刷爆了我們當時的朋友圈,由此也有了後面的大火,可是,相比之下,胡歌主演的政治劇《縣委大院》似乎就沒有什麼太大的熱度了,甚至收視率連他們的零頭都沒有達到,那為什麼縣委大院沒有像人民的名義那樣大火呢?
其實,要說這其中的情況,就不得不說一下兩部劇的反派,《人民的名義》的反派都是什麼角色,一邊是省公安廳的廳長祁同偉,另一邊是省政法委書記高育良,其他一些反派,更是十分露骨,連法院的副院長都敢狂妄大喊「司法解釋權在我手上」這番近乎於大尺度的台詞,可再看看縣委大院的反派,要麼是懶漢,要麼是拆遷釘子戶,更何況是我們生活中的普通人。
一部聊執政理念的電視劇,卻把我們觀看電視劇的觀眾當成了這部劇的反派角色,劇中出現的普通人,大多數都沒有什麼好人,退休的老頭喜歡上訪,拆遷的釘子戶各種撒潑打滾,做基層工作時,老百姓是各種事情都鬧出來了,總之,在劇中出現的普通人大多數都沒有什麼好人,要知道,我們這些觀眾才是這部劇最大的反派,能不噴都算不錯了。
其次,就是刪減太多,儘管,《人民的名義》也被刪減掉了3集的劇情,但大體上的框架還是保持著不錯的進展,特別是劇情的主線沒有問題,但縣委大院不一樣,被砍掉太多的內容和劇情了,甚至一度砍掉了10多集的劇情,搞得很多劇情完全搭不上邊,最典型的,就是蕎麥那條線,被砍得稀里嘩啦,讓人看得十分突兀,完全不明白這條線是幹什麼的。
接著就是劇情尺度了,人民的名義裡面,劇情的尺度是相當大的,涉及到的腐敗官員和劇情都非常大,動輒就是大風廠事件和高官貪腐,台詞更是十分露骨,還喊出來了什麼高級官員的問題,而縣委大院涉及到的人物,大多數都是一些小官,尺度也是點到為止,完全沒有放開來寫的意思,結果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情況,劇情給人感覺束手束腳的。
最後,也最重要的問題,那便是格局了,人民的名義裡面出現的老百姓,大多數都是無辜群眾,像蔡成功這個大風廠的老闆,還有大風廠的員工們,大多數都是屬於比較正面的形象,即便是大風廠鬧出來事情,也是因為背後腐敗引發的社會問題,而縣委大院卻把人民群眾當成了反派,這樣的情況下,格局顯得有些太小了點,自然沒辦法像他們那樣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