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圈裡步槍的抄襲鏈條:81抄AK、AK抄STG44、95抄法瑪斯

2022-06-11     不正經的軍棍

原標題:軍圈裡步槍的抄襲鏈條:81抄AK、AK抄STG44、95抄法瑪斯

聊了聊為什麼沒人黑81,我給出的答案是:因為很多人眼裡81是抄的AK,而AK是一代經典,所以沒人黑。這其實就是軍圈(juan 四聲)里的一個普遍認知:81抄AK。這個點就是,只要是好的,肯定是抄的。再往上溯源,AK在一些人眼裡,又變成抄的德國人的STG44。今兒咱再來撕一下這些人的麵皮吧。

先看81和AK吧,畢竟這兩個離咱們近,用過的人也多。

81和AK長得像,但是長得像就是仿製、抄襲麼?不是。其實槍這個東西,要看誰和誰是不是傳承關係,誰是不是誰的仿製型號,其實主要看自動原理,而不是外形。自動原理一樣的槍,能歸到一類裡面,原理不同就是兩把槍。以色列的加利爾步槍、波蘭的鈹式步槍,這些槍自動機和AK基本一樣的,這才叫改進的AK、仿製的AK,俗稱AK的拉皮版。

而81這把槍,和AK之間,是外形相近,內部不同。AK用的長行程活塞+槍機旋轉閉鎖,81用的短行程活塞+槍機旋轉閉鎖。核心機構上,已經完全脫離了AK的樣子,並不是依靠AK的自動機進行工作的。這就是區別,槍械完成自動循環的方式都不一樣,這算哪門子仿製呢?

AK

81

81

前一陣子有個槍館的博主拿著自由槍機的EM3512講這是國產AK,被我掛了一下當個反面教材,然後不服,硬跟我講:外形仿製也是仿製。這不典型胡說麼,那EM3512拆開之後,裡面導氣管、閉鎖頭一樣都沒有,哪來的仿製呢。

槍械仿製,槍械設計,第一點就是槍的自動循環是怎麼做的,自動循環是一把自動槍械的框架,這才是一把槍的根,有了這個,一把自動步槍的型就出來了,這會兒就是一把正經的槍了。然後才能是細節上的優化、改進。至於外形的話,用遊戲里的一個詞來講,叫做皮膚........猴子帶個蠻王的皮膚,他不還是猴子麼...........

那81和AK之間算咋回事?自動原理根本不一樣了,這來的哪門子抄襲呢?

之前有朋友跟我講,當年81研發的參考對比是56沖,所以........這話其實是沒錯,參考對比確實是56沖。但是這並不足以證明81是56沖的傳承,相反,81是針對56沖的缺點進行改進。56沖/AK的主要問題是打不准,其單發射擊的精度確實可以,但是點射、連發的精度差得要死。而研製81的時候,針對的就是這些問題進行設計。這是進行針對性設計,而非改進。

換一種更容易理解的說法就是:這AK有這些毛病,你們再設計新槍,一定不要有這些毛病。他是這個意思,並不是說讓你在AK身上,把這些毛病改掉。

但是81身上關於AK的血脈又比較多,鋼木結構、護木、槍托,這些外在的自然不用說了。內在的,機頭、拋殼挺、單發/連發的切換,都是源自AK的。從這裡講,81身上確實有很多AK的影子。但是,經過大刀闊斧的重置之後,已經變成另一把槍了。

這個應該這麼講,81在設計的時候,有很大成分的應急、過渡的需求,時間緊任務重。所以在設計的時候,將AK身上的一些成熟的設計挪了過來,直接用了,極大程度的去減緩了研發所需的成本。

而下面這個關於AK抄81的評價,咱就呵呵一下就行了,沒玩過就不要胡謅了。

再往上溯源,就是AK抄STG44了。那麼,按照這些人的理論,AK是81的父親,STG44就是81的爺爺了。那麼問題來了,95也是短活塞+槍機旋轉閉鎖,是不是95就是81的無托版本,所以STG44是95的曾祖父?啪!

要說81抄AK,還有點那麼個情理,上面好歹還有點血統、細節上的相似之處,但是STG44和AK之間,有相似之處麼?就光看外形而言,STG44和AK長得都不像。估計有些人就看見:有托步槍、弧形彈匣、鋼木結構,肯定抄的

STG44用的長行程活塞+槍機偏移閉鎖,而AK用的長行程活塞+槍機旋轉閉鎖。設計上來看,AK的設計要比STG44強了不知道多少倍。就STG44那個槍機偏移閉鎖,靠機匣承壓的樣子帶來的一堆問題,這槍就特別不靠譜。

AK和STG44這類長行程活塞的自動武器,活塞杆長得都差不多,就連ZB26、M60機槍這些,長得也都非常像。原理就是那麼個原理,再變也變不出太多花樣來。

STG44和AKM

DP28和DPM

最大的不同就是閉鎖原理的不同,一個叫槍機偏移閉鎖,一個叫槍機旋轉閉鎖。別看就差了兩個字,但是卻完全不同啊。AK的槍機旋轉閉鎖,靠的是機頭旋轉卡在槍管節套的閉鎖槽內,子彈擊發產生的壓力全在槍管節套裡面。而STG44的槍機偏移閉鎖,開鎖閉鎖靠的是槍機後端的開閉鎖斜面完成的。

STG44的閉鎖

AK的閉鎖頭

而且,STG44用的是上下機匣結構,自動機在上機匣裡面,下機匣放扳機組,並且握把和下機匣是一體的。而AK只有一個機匣,自動機、扳機組都放裡面,上面只扣了一個非常薄的機匣蓋,握把也是獨立的。

而STG44的上下機匣的布局,復進簧塞進槍托裡面,這點倒是在AR15上面有STG44的影子,當年斯通納估計也是拿著STG44仔細瞧了瞧。

到了這,估計又有人說了卡拉什尼科夫是受到了STG44的啟發才設計的AK、AK取自STG44的突擊步槍理念、德國的中間威力彈給了蘇聯靈感..........這其實就是硬犟了。

上述幾個其實都是在說蘇聯人看了德國人的突擊步槍才設計了自己的突擊步槍,這點可能性不大。所謂突擊步槍,其實就是發射中間威力彈的自動步槍,比自動步槍更適合突擊的自動步槍。

槍和彈之間,往往都是先有彈、後有槍,去給子彈配槍。蘇聯人的中間威力彈起步並不晚,和德國人的中間威力彈起步差不多是同時進行的。

蘇聯針對中間威力彈的研究,早在1928年就開始了。M43彈被定型之前,蘇聯就已經推出多款用於測試的中間威力彈了,5.6mm、6.35mm、6.5mm,甚至還有個5.45mm口徑,並且在1939年的時候,也根據自己的中間威力彈設計出了樣槍。但是這些方案,都被否決了,最終在1943年定下來的,是7.62*39mm的M43彈。

而蘇聯人其實也的確在中間威力彈的問題上對比過德國人的7.92*33mm短彈,畢竟1943年德國人就拿著Mkb-42(H)和Mkb-42(W)在東線進行測試了,蘇聯人也是繳獲一大把。但是這個不足以說明德國人的中間威力彈給蘇聯人啟發了,這只是蘇聯人研究槍彈時候所進行的一個對比,最後得出的結論:德國人這子彈不行,彈道差威力差,咱這M43彈比他那強多了。

這裡再說個常識,參考和對比,不是一回事。

這裡講個冷知識,AK用的7.62*39mm步槍彈最早的型號叫做M43彈,而德國人的7.92*33mm短彈其實也有自己的正式名字,叫做Pistolenpatrone M43(1943型手槍彈),後來還有個名字,叫做Kurzpatrone 43(1943型短彈)。好玩不?都是叫做M43彈。

43的意思都是1943年,這兩款子彈都是1943年在軍隊里入籍的,但是並非是1943年定型的。德國人的7.92*33mm短彈是1938年就有了,這子彈是一堆成品之一,而蘇聯人在1938年也在研究中間威力彈,也拿出來一堆成品了,1939年的時候連進行測試的槍都有了。

很多人看了槍械原理、槍械結構,但是自己並不懂這些簡單知識,就開始拿著突擊步槍理念、中間威力彈去硬套,這就是煮熟的鴨子,就剩下嘴硬了。

這裡面,STG44並不是AK的爹,AK也不是81的爹,這裡面,AK和81在設計的時候,頂多是拿著別的槍進行了對比,對比和抄襲、仿製並不是一個概念。有據可查的是,81對比AK的缺點,要求就針對這些缺點進行設計。而AK就不一樣了,AK完完全全的就是卡拉什尼科夫自己在車間、辦公室里鼓搗出來的。

按照軍圈(juan)里的一些人的理論,STG44是祖師爺,AK和81全都是STG44的子孫。其實有時候,要給一些東西硬認個爹的那些人,只是心中非常崇拜一方,又非常鄙視另一方的努力成果,自始至終也不相信某一方能拿出來這麼好的東西。歸根結底,這是一種膝蓋生根、崇洋媚外的表現。

究竟這些黑子有多可笑呢,我以前講過一次STG45,這把槍是半自由槍機的步槍,滾珠延遲開鎖的槍,和STG44、AK完全不一樣,評論區:AK就是抄的這把槍..........

下面是我之前畫的一個黑子嚴重的家譜,STG44是一切突擊步槍的祖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e516941b892bf645e5e7b4a4ce2d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