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闖民宅定罪標準

2019-05-15     法律常識講堂

私闖民宅在百姓看來並不是多大的事情,也沒有相關的法律意識,認為闖一闖也無所謂反正也不偷不搶的,然而事實沒有那麼簡單,只要有了事實就可以進行定罪,那麼私闖民宅的定罪標準是如何的呢。小編通過你的問題帶來了「私闖民宅定罪標準」的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犯罪定義

在司法實踐中,區分"私闖民宅"罪與非罪的關鍵,主要從行為人主觀上是否故意,客觀上是非違背住宅主人意願強行侵入及主觀動機(如:尋釁滋事等)和社會危害性等方面來予以認定。


法律規定

根據《憲法》第三十九條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害公民的住宅。即公民住宅的不可侵犯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與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等權利一樣同等重要,同樣受法律的保護。基於此,我國《刑法》規定了"非法侵入住宅罪",構成此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司法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構成此罪的從重處罰。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的罰款或者警告。

私闖民宅罪

私闖民宅罪是指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即他人非經住宅主人許可或有權機關未依法定程序擅自侵入他人住宅的行為。可處罰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警告。

私闖民宅的證據

在家中安裝隱蔽攝像頭。

在家中安裝隱蔽攝像頭來作為私闖民宅者的視頻取證。因為法律是講求證據的,只有做到證據確鑿才能讓犯罪分子啞口無言。有理有據,單有道理不行,還要有事實依據做輔助,才能切實地保證自身利益不受侵害。攝像頭的位置除了要隱蔽不被犯罪分子發現外,還要選好安裝位置,經常出入的地方是首選,用以獲得可靠的影像證據。

發現有人私闖民宅要及時錄音取證。

當發現有人私闖民宅時,要及時錄音取證。私闖民宅也有多種情況存在,如果和私闖民宅者有語言上的交流,就要儘量把和對方的交流以及爭執的內容錄音留存,作為可靠的錄音證據,從而形成強有力的法律依據。注意錄音一定要清晰才能作為有效的證據使用。

發現有人私闖民宅,要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選擇是否要引起鄰居的注意。

當發現有人私闖民宅的時候,要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選擇是否要引起鄰居的注意。簡而言之,就是平常一定要搞好鄰里關係,在危急之時才能得到鄰舍的幫助。但是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私闖民宅者氣勢洶洶,情緒不穩定,而且手中又有利器的話,就要隨機應變來想方設法巧妙地引起鄰舍的注意了,切不可莽撞行事而危及到自身的人身安全。

發現有人私闖民宅,要儘量留下對方身上的物品作為物證。

當發現有人私闖民宅的時候,要儘量留下對方身上的物品作為物證。在法律的天平上,人證與物證都占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不要忽視兩者任何一方的重要性,才能在法律的戰場上百戰不殆,屢戰屢勝。在有人私闖民宅的時候儘量留下對方身上的物品作為物證,使之形成有力的法律武器。

發現有人私闖民宅,可以利用手機錄下私闖民宅者的小視頻來引起朋友的注意。

當發現有人私闖民宅的時候,可以利用手機錄下私闖民宅者的小視頻來引起朋友的注意。當然一定要在私闖民宅者不注意的情況下來給朋友發錄好的私闖民宅者私闖民宅時的小視頻。這樣做不僅能夠得到朋友的及時幫助,還能為保護自己個人的利益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據。

發現有人私闖民宅要第一時間報警。

除了以上所說的小方法外,發現有人私闖民宅最正確有效的方法還是第一時間報警,尋求警察的幫助來使自己脫離困境。首先警察是執法機構人員,有警察到場一是能證明私闖民宅當時的現場情況,二則會避免雙方發生爭端,從而引發危險的不良後果。

對於你提出的「私闖民宅定罪標準」問題,私闖民宅定是一個自訴的案件,所以只要有了充分的證據後,就可以進行起訴了,不過在家裡還是要有點防範措施,防護欄這些應該安好,這樣一定程度上會讓別人打消想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dp4O2wB8g2yegND7q7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