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回顧:中國男籃輸給波蘭的教訓與周琦的角色

2024-09-04   低頭見月光

在2019年的今天,中國男籃在世界盃小組賽中以76-79不敵波蘭,最終無緣晉級。這場失利讓周琦承受了巨大的網絡暴力。那麼,五年以後,再回首這場比賽,我們又能得出哪些新的啟示呢?

首先,中國男籃明顯被高估。此前在亞洲杯和亞運會上取得的佳績,使得球隊對自身實力產生了過於樂觀的預期。然而,隨著大賽的進行,中國隊的真實水平顯露無遺。

在整屆賽事中,表現穩定的只有35歲的易建聯。他五場比賽場均17.8分、7.8個籃板,不僅是球隊的得分和籃板王。相比之下,周琦在剛剛從NBA歸來後,卻打得猶如初出茅廬的菜鳥,五場僅交出9分7.6籃板的成績。當易建聯下場時,周琦則顯得毫無頭緒。他更適合擔任藍領角色,而缺乏細膩的技術。

實際上,周琦早已渴望過上輝煌的生活,否則他不會在NBA僅待兩年便選擇歸國。他可能認為NBA的競爭過於激烈,但似乎忽略了休斯敦火箭隊整體實力的強悍。如果他選擇加盟一支弱隊,拼搏的機會將更多。然而,他卻輕言放棄,失去了姚明為他爭取來的珍貴機會。

易建聯早就對隊伍的潛在危機發出了警告。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後,他曾在採訪中抱怨缺乏能夠傳球的後衛。而在2019年世界盃上,趙繼偉、郭艾倫、趙睿和方碩等後衛的表現相當平庸,分別場均得分僅在4到8分之間。眾人都將矛頭指向周琦的失誤,仿佛這些後衛的低迷表現被視而不見。

此次失利之際,李楠指導也遭遇了沉重的輿論壓力,他的「牛角鑽石」戰術成為嘲諷的話柄。然而,我們或許未曾真正理解李楠的困境,他只能執掌戰術,而無法替代球員親自上陣。本屆世界盃,中國男籃的三分命中率僅為26.2%,罰球命中率甚至跌至64.8%。李楠在球員年代以投射精準著稱,然而面對隊員們的基本功不紮實,他亦感到束手無策。

從這屆賽事看,中國男籃的衰落已然開啟,他們錯失了東京奧運會的門票。隨之而來的是日本男籃的崛起以及中國男籃在歸化外援上的錯誤決策。到了2024年,中國男籃不僅難以稱霸亞洲,連挑戰日本都成了奢望,對手中有多位NBA級別的球員,而中國球員卻恐成「窩裡橫」的代名詞。

五年後的今天,再回望中國男籃的這次失利,依然令人痛心。他們錯過了最佳的機會,也是最後的機會。除非迎來東風,否則短期內中國男籃無法重返亞洲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