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嫉妒「毀」了孩子的幸福,化解孩子的嫉妒心,這四步很重要

2019-05-29     叮麻育兒

《海蒂和爺爺》中,有這麼一段:克拉拉去阿爾卑斯山找海蒂,她們倆在美麗的山上開心的玩耍,海蒂的另一位朋友皮特在一旁偷偷的看著,非常的生氣,把克拉拉的輪椅扔到了山下…為什麼要生氣的把輪椅扔掉呢?這都是皮特的嫉妒心在作祟,他認為海蒂是自己的朋友,現在卻被克拉拉給搶走了,非常嫉妒克拉拉,所以才會把輪椅扔掉的。

其實孩子在小的時候,已經有了嫉妒心的存在,只是強弱程度不同,形成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影響也不一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孩子的嫉妒心。

01什麼是嫉妒心?

心理學家認為,嫉妒是一個人在個人慾望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對造成這種現象的對象所產生的一種不服氣、不愉快、怨恨的情緒體驗。

剛上幼兒園的豆豆是個霸道的孩子,每次跟小朋友玩耍必須得贏,一旦達不到目標就哭鬧不止。這不,周末跟小朋友一起玩耍,媽媽準備了跳棋,剛走了沒幾步,發現小朋友走在他前面了,就要重新玩。剛玩了一會兒,又被小朋友跑到前面了又要重新走,小朋友不願意,豆豆直接把跳棋全扔了,然後大喊著:「你不許在我的前面」!最後兩人不歡而散。

這就是典型的嫉妒心理,不止是大人有嫉妒心理,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會出現這個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化解,讓孩子長期處於嫉妒中,那麼孩子不僅會對被嫉妒者持有冷漠、貶低、排斥甚至敵對的態度,自己也會特別的壓抑,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長大後也容易變得心胸狹窄。

02為什麼會出現嫉妒心?

嫉妒是人類心理本能的表現,它是一種具有普遍性的原始情感。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有嫉妒心的存在。

當了父母的朋友都清楚,在孩子嬰兒期還不會說話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很霸道了,如果媽媽當著他們的面抱別的孩子,他們會「啊啊啊」的吼叫,非得讓媽媽放下別人抱自己才行,當媽媽把自己抱在懷裡時,他們還會把媽媽摟的特別緊,「啊啊啊」的就像在說「這是我的媽媽」一樣。

等孩子再大一些,他們這種嫉妒的表現越發嚴重,跟小朋友一起玩積木,本來玩的好好的,但是看到小朋友堆得比自己好,立馬把積木都推倒;在幼兒園很優秀,經常得到老師的誇獎,但是不允許老師誇獎別的孩子,否則自己會很生氣…這些行為都是孩子嫉妒心的表現。

嫉妒心每個孩子都有,但是他們嫉妒心的表現並不一樣,有的特彆強烈,有的很輕微,有的持續時間很久,有的只是一個階段,具體因為什麼呢?

1.不正確的教育

有些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喜歡用結果來評價孩子。比如孩子跑步,如果跑的特別快,沖在最前面,父母們會說:「寶貝,你跑的真快,太棒了!」「寶貝你又跑了第一,真棒,太讓媽媽驕傲了!」;如果孩子跑慢了,可能會愛答不理的,去誇獎別的跑的快的孩子。每次的誇獎總是和「優秀」聯繫在一起,孩子會將自我價值建立在成功之上,他會誤以為只有「優秀」才會得到大家的關愛與肯定。所以當自己某一方面不如別人「優秀」的時候,他們就會感覺自己不再優秀,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進而讓自己產生一系列不服氣、不愉快、甚至是怨恨的嫉妒情緒。

2.不正確的對比

有些父母,特別喜歡拿孩子跟別家孩子做對比,經常在孩子的面前,說別家孩子如何如何優秀,在別人的面前,貶低自家孩子,說自己孩子這裡差那裡不好,遠不如誰誰誰優秀之類的。等孩子入學了,有些老師特別喜歡用成績來衡量孩子是否優秀,讓孩子進行不正確的比較,這些不正常的比較,會讓孩子因為自己的地位、榮譽受到威脅,而產生嫉妒的心理。

3.不良環境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如果父母嫉妒心理強,經常互相猜忌、看不起,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尤其是當著孩子的面議論、貶低別人,這些不當的行為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都會對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讓孩子的嫉妒心加重。

如果父母愛慕虛榮,那孩子的虛榮心也會比較強,會時刻想著得到別人的關注,事事都想獲得別人的誇獎,走到哪都想成為焦點。一旦發現自己的這些期望無法達到,就會嫉妒得到的人。

03嫉妒心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每個孩子都有嫉妒心,但是嫉妒心的輕重不同,輕微的嫉妒心,及時得到緩解,是不會對孩子造成影響的;但是如果嫉妒心不能及時緩解,讓孩子長時間處於嫉妒中,嫉妒心會隨著時間增加而增強,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嚴重,不僅會傷害孩子的身心健康,還會傷害到別人。

1.身心受傷

法國文學家巴爾扎克曾經說過: 「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為痛苦,因為別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將使他痛苦萬分。」

嫉妒心強的孩子,長大後嫉妒心也會特彆強,他們心胸狹窄,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每天都會處於自我懷疑、抑鬱、憂愁的情緒中,有些還會通過傷害自己來緩解這種痛苦,身心受到嚴重的傷害。

2.傷害自己

曾經看過一則新聞,名為「媽媽爭奪戰」。

新聞中,11歲的女孩晴晴,在弟弟出生以後,因為母親關注弟弟忽視自己,故而出現一些列的行為退化:用奶瓶喝奶,讓父母喂飯...當這些行為遭到媽媽的訓斥後,她有開始嘔吐,厭食。晴晴說,當我想把自己餓死的時候,看到她那麼著急,我心裡特別開心。

這種折磨媽媽,傷害自己的行為,就源於對弟弟的嫉妒。

3.社交障礙

嫉妒心太強的孩子,他們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會因為別人的優秀去欺負別人,時間久了,別的孩子就不願意跟他們玩,只能孤零零的一個人,時間久了,就會出現嚴重的社交障礙,以後的工作生活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4.傷害他人

嫉妒到底有多可怕?網上有很多因為嫉妒而傷害他人的真實事件。

2012年哈市一中學初三的女學生張雪,因為嫉妒同班同學趙猛的成績比自己優異,請校外人士將趙猛刺成了重傷;2018年北京中科院研究生院研二的學生小謝,被老同學周凱旋連捅4刀,刀刀穿心,原因也是嫉妒;還有之前震驚美國的「華裔滅門案」,只因為兇手嫉妒表哥一家過得好,就殘忍的奪走了5個人的生命。

正如弗朗西斯·培根所說的:「猶如毀掉麥子一樣,嫉妒這惡魔總是在暗地裡,悄悄地毀掉人間美好的東西!」

所以所,為了讓孩子身心健康,未來的人生能夠幸福,一定要幫助孩子走出嫉妒,遠離嫉妒!

04面對孩子的嫉妒心,父母應該怎麼做?

1.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愛孩子的本身,而不是孩子的優秀

想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除了陪伴外,還需要讓孩子明確,我們對他的愛是無條件的,而且是不會改變的。我們要告訴孩子,我們愛的是孩子這個人,而不是孩子的附屬條件,不管孩子是否優秀,是否乖巧懂事兒,我們都愛他。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內心建立最安全的信任感,他們不會為了討好父母而特別的重視結果,出現一些跟別人攀比,嫉妒別人的行為。

關注孩子的努力與進步,而不是他人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多給孩子鼓勵,鼓勵孩子的努力與進步,而不是用孩子的短處跟別人的長處去對比。比如這次害孩子考了70分,比上次的60分進步了10分,要誇獎孩子進步了,鼓勵他下次繼續努力,再進步一點,而不是跟別的成績好的同學比較,誰誰誰考了100分之類的。總把孩子跟別人比較,會讓孩子一種感覺,只有超過別人才能得到父母的愛。如果超不過他人,那就沒有資格得到父母的愛,孩子的壓力會特別大,很容易否定自己,沒有安全感。

所以說,我們必須讓孩子明白,我們對孩子的愛是沒有條件的,如果孩子成功了,我們會陪他一起慶祝;如果孩子失敗了,我們也會陪他一起查找原因,繼續努力。

2.正確的誇獎孩子,鼓勵孩子

誇獎孩子的參與

人人都說重在參與,但是很多人更注重的卻是結果。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誇獎孩子的參與,即使比較得了最後一名,至少孩子有勇氣去參與,這種勇氣是不能扼殺的。

誇獎孩子的努力

不要總拿成功來說事兒,孩子的努力更重要,作為父母,需要鼓勵孩子的努力,讓孩子充滿自信,更有幹勁兒,更願意去前進。比如說,孩子正全身心投入的堆積木,我們要告訴他:「你堆積木堆的好認真哎,媽媽相信你一定能堆一個與眾不同的積木的,加油!」而不是在孩子堆積木的時候,嫌棄這裡沒堆好,或者堆完以後,不夠偏亮不夠高之類的。對於小孩子來說,能夠花費很長時間,全身心的堆積木本身就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誇獎孩子的細節

誇獎孩子的時候,要誇獎具體的細節,而不是只說「你好棒」就完事兒。比如孩子畫了一幅小鴨子,媽媽可以說:「你畫的這個小鴨子真漂亮,這個黃色塗的特別棒,顏色均勻,還沒有弄到外面哎。」

只有正確的誇獎孩子,讓孩子與自己做對比,挑戰自己,超越自己,孩子才會做的更好,更有利於自我價值感的發展。同時,多跟自己多對比,孩子的關注點就會放在進步上,而不是一定要比別人強。

3.幫助孩子認清自己

指出孩子的優缺點

每個哈子都有自己的有缺點,有的歌唱的好,有的運動很棒,還有的學習很厲害,媽媽們要在適當的時候,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優缺點,讓孩子清楚的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與短處,在跟朋友相處中,應該學習別人的長度,避免自己的短處;而不是拿自己的短處去對比別人的長度。

好壞情緒都要接受

每個孩子都有負面的情緒,當這些情緒出現時,很容易出現過激的行為,作為父母要幫助孩子冷靜下來,認清自己的心情。然後讓孩子明白情緒的多方面,陽光的,狹隘的,大方的,小氣的…告訴他們這些好的壞的情緒,都是正常的,每個人都會出現,當我們遇到的時候,要先接納它們,然後再冷靜的面對。

一般來說,當孩子冷靜下來以後,給他們一點提示,一個台階,他們會感受到愛與支持,也會帶著新的目光去看別人的優點。

耐心傾聽孩子

孩子嫉妒的時候,表現會特別直觀,小的時候可能會哭鬧,再大點會打罵推搡,當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媽媽不要盲目的批評孩子,而是需要耐心的傾聽孩子的哭鬧,要理解他們嫉妒背後的痛苦,幫助他們把這種不良情緒發泄出來。

4.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

一般來說,嫉妒心強的孩子,他們的性格也會特別的爭強好勝。父母需要正確的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才不會心生嫉妒,傷害他人。

父母要明確的告訴孩子,競爭應該是有利於社會,有利於集體和他人,而不是不擇手段地戰勝對方。不管是同學還是朋友,都應該相互督促學習,正視與別人的差距,努力縮短差距。同時,還要鼓勵孩子,珍惜與同學朋友之間的友誼,運用正當的競爭手段,不能做出傷害同學的事情。

最後,遠離嫉妒要從小做起,作為父母一定要關心關愛孩子,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才能讓孩子更開心更幸福!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兒,經驗豐富的育兒達人,多平台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孕育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c6yLWwB8g2yegNDX0a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