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政協委員分組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側記

2024-01-18     新聞晨報

原標題:區政協委員分組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側記

區政協委員分組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側記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楊浦不斷深化高水平改革開放,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1月16日,出席區政協十五屆三次會議的委員們針對區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開展分組討論。

委員們對過去一年楊浦在多個領域取得的喜人成績表示充分肯定。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委員們紛紛表示,新征程催人奮進,新使命重任在肩。2024年,重振楊浦「一股勁」,要堅定不移把人民城市理念書寫在楊浦大地上,把改革創新基因注入到「四高城區」建設實踐中。

進一步激活「第一動力」

「楊浦科創帶」全域創新

創新發展再出發,楊浦著力構建以數字經濟為核心主導、「智能+」「網際網路+」為基礎支撐、三大千億集群和四大新興領域為發展重點的「1+2+3+4」創新型現代化產業體系。「楊浦構建『1+2+3+4』創新型現代化產業體系,對人才的需求必然是巨大的。」莊峻斐委員建議,對於人才,一靠「引」,二靠「留」——「引」,要出台產業人才支持專項政策,依託楊浦「百年大學」優勢,廣泛吸納海內外人才精英;「留」,則「不拼重金拼環境」,在安居、子女就學、文化氛圍、住宿餐飲等方面下功夫,全力構建優質的發展生態。

創新,在楊浦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占據核心地位。建設「大學的城市,城市的大學」,就需要「更好釋放高校創新策源能力」。吳志根委員表示,楊浦高校師資力量突出、科研實力強大,但科技成果轉化落地面臨資金、市場、渠道等方面的難題。未來,楊浦要當好服務高校科技創新的「後勤部長」和「戰略合伙人」,依託創新載體建設,探索創新應用模式,促進更多科技成果就地轉化。「讓楊浦成為一個創新應用的大基地,把好的東西『用』起來,真真切切推進經濟發展。」

促進經濟穩定增長,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勢在必行。陸斌委員認為,楊浦要堅持做好企業「服務員」,有效培育一批有特色、有競爭力的民營企業,並支持其成為體現經濟活力、創新能力的「骨幹力量」。同時,要加強產業規劃,形成上下游完備的產業體系,充分調動現有的存量資源,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進一步促進經濟的長期、穩定增長。

2023年,楊浦發布區優化營商環境6.0版160條具體舉措。營商環境的優化升級,在2024年邁上新征程。唐健委員提出,楊浦要堅持「三區聯動、三城融合」,加強與高校、企業面對面溝通、心貼心交流,將他們的訴求放在心上、落在實處,真正當好雙方的「服務管家」。

軟硬「雙軌發力」

萬家燈火將愈發璀璨

新年的第二個工作日,「人民城市新實踐、創新發展再出發」2024年楊浦區重大項目簽約暨重大工程集中開工儀式舉行,涉及投資金額大、覆蓋面廣,總投資額超400億元。機器轟鳴、焊花四濺中,道路將實現拓寬延伸、設施將不斷新增、社區將發生蛻變,城市更新的華彩樂章持續奏響。

馬軍委員建議,城市更新,要注重硬體、軟體「雙軌發力」,一方面持續完善舊住房成套改造機制,在形成精準有效政策組合的前提下,做好政策宣傳與群眾工作,促進改造工作高標準、高質量落地。另一方面,楊浦要積極探索可持續性城市更新的長效機制,綜合考慮政治帳、民生帳、經濟帳,既要創新引入金融資金,又要高效盤活存量資源、加強低效用地轉型升級,以可持續性城市更新為抓手,促進城市能力的進一步躍升。

更高品質的城區環境「醞釀」著更高品質的生活。紀占彩委員在「社會保障」四個字上「劃重點」。2024年,楊浦將以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舉措,推動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彰顯新成色。「就以婚姻登記服務為例,我們可以圍繞區域內的公共設施,布局愛情產業、甜蜜事業,助力締造更多幸福婚姻家庭,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2023年,楊浦法治政府夯實基礎,積極探索基層法治觀察點、人民建議徵集點和基層立法聯繫點「三點融合」,同步發揮法治專員的專業優勢,為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物業選聘等社區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在沈岱青委員看來,楊浦持續深化法治政府建設,歸根結底是為了讓居民群眾滿意。「期待未來,看到政府部門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更上一層樓。」

成功創建國家首批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YOUNG劇場煥新升級;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世界技能博物館、筆墨宮坊、上海工人新村展示館開放運營……2023年,楊浦文化領域結出了累累碩果。張庭赫委員表示:「這些文化建設的成果,是楊浦堅定文化自信自強、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體現。接下來,我們將繼續踐行人民城市理念,讓文化與城市治理、創新創業等融會貫通,用文化『軟實力』助推經濟『硬實力』。」

來源:上海楊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c396023ce2858cbc6ad3f53926fab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