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80後,相信每個人的童年生活中,總會有這麼一部《西遊記》浮現在腦海中,並占據著最美好的回憶。
是的,86版的央視《西遊記》實在是太經典了,經典到現如今我都能熟練背誦出它的每一句台詞。畢竟兒時的我們,每個暑假和寒假,都是在「咚咚咚咚」片頭曲中,開心度過,並成為我們腦海中難以磨滅的記憶。
當然,央視《西遊記》的經典,並不局限於配樂啊,演技啊,風景啊,更重要的是編劇對劇本的把控。最近又重刷了一遍,感悟良久,尤其是女兒國一難,看後,久久難以釋懷……
楊角風談西遊系列文章第344期:難怪央視西遊記能成為經典,你看女兒國一難,跟原著比有啥區別?
一、
央視西遊記跟原著比較的話,還是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除了對人物形象大加修飾以外,還增添了一些劇情。
比較經典的兩處修改,一處是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眼巴巴看著飛翔的鳥兒,再配合淒涼的音樂,可謂賺足了兒時我們的淚水。一處則是孫悟空推倒人參果樹後,四處搬救兵,最後找到了斜月三星洞。
書中記載孫悟空被壓五行山下的五百年,基本是一筆帶過,直接就越到了觀音菩薩來尋取經人了。隨後又是一筆帶過,等到孫悟空再出現時,唐僧都已經來到了其跟前。
可是,這五百年失去自由的生活,孫悟空到底是何種感受,每天又是否在忍受煎熬,書中並沒有說。但是,央視西遊記僅僅用了幾組畫面,就把這段時光絕妙的展現給了觀眾。將孫悟空的孤獨、無助、可憐,就通過一個眼神,伴隨著四季的變化,體現的淋漓盡致。
尤其是他撿了一朵花,別在了腦袋上,看向遠處,那是自由的方向。是啊,曾經的他在花果山也這樣無憂無慮生活過,每天帶著一群猴子嬉戲。但有朝一日,孫悟空不想再過這種生活,非要求一個長生不老,這才有了拜師學藝的經歷。只是,他並不知道菩提祖師為什麼發怒,就像他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被趕下山一樣:
「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麼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你這猢猻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
二、
多年之後的孫悟空,估計還在思考著菩提祖師對自己的警告,只是不明白,自己並未供出師父,可他為啥卻不來救我呢?
孫悟空在漫長的等待中,在「為什麼,為什麼偏有這樣的安排」的情緒發泄中,等來了一個放牛娃,而這個放牛娃也將孫悟空內心的淒涼,推向了高潮。
這個劇情在原著中是沒有的,放牛小孩不僅親切的喊孫悟空是「小猴子」,還特意摘了一個桃子給他吃。孫悟空很高興,一邊用手擦桃,一邊還跟小孩子客氣,說著:
「吃,吃,來,吃!」
等到小孩走了後,孫悟空跟隨其遠去的身影,目光里全都是羨慕……
既然情緒已經醞釀到這裡了,那觀音菩薩的出現也就不意外了,看到此情此景的菩薩,直說了幾句:
「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被囚困在此,可憐吶,可憐!」
原著中的觀音菩薩面對孫悟空的求助,直接就告訴了他,以後會有取經人來救你。但這樣一來,反而缺少了一點懸念,也缺乏一絲對孫悟空的教誨。但是,在劇中,面對孫悟空求菩薩可憐救自己一救,菩薩卻說了一句:
「天下自有救你之人,卻不是我!」
孫悟空一聽這話,焦急萬分,急忙問菩薩,那救命恩人在哪呢?
可惜,菩薩一句話沒說,留足了懸念,也留給了孫悟空無限的希望和煎熬,是啊,這茫茫人海中,究竟誰才是那個人?
三、
只是,對於孫悟空來講,就算被壓了五百年,他就知錯了嗎?
並不是,不然的話,也不會出現他要棄唐僧而去,非跑去東海找龍王喝茶了。這就要提到第二處改編了,也就是在五莊觀,孫悟空推翻果樹之後,曾經回到了他拜師學藝的地方。
是啊,自從被唐僧救了之後,這一路走來,孫悟空還真沒遇到過像樣點的麻煩。但是這一次不一樣了,因為自己一時衝動推翻了人參果樹,結果就被鎮元大仙給收拾了。打吧,打不過,跑吧,跑不掉,救果樹吧,又沒招。
孫悟空這次是真慌了,若是救不活果樹,那取經大業也就毀在了自己手中。這時候的他非常害怕,發動了朋友圈所有的資源,也無濟於事。
其實按照正常思維,也就是書中所寫的那樣,孫悟空應該去求助觀音菩薩。可是,菩薩可不僅僅是取經項目的負責人,她還是領導,負責監督唐僧師徒的。她就像家長,孫悟空就像是打破了人家窗戶,從而惹禍的孩子,他敢告訴家長嗎?
孫悟空躲在牆角處掙扎了又掙扎,迫不得已之下,他想到了自己的授業恩師,也就是菩提祖師。
可是,當年祖師趕他下山的時候,明確跟他強調過,不允許他再回來。是啊,孫悟空這次回來,若是見到了祖師,又該怎麼辦呢?
直接下跪求助?
還是執手相看淚眼?
亦或者此時無聲勝有聲?
可以說,這段劇情在電視上展現出來的時候,別說猴子了,連我們都把心提到嗓子眼兒了。
四、
可是,等到孫悟空鼓足勇氣,準備主動向菩提祖師認錯的時候,才發現,他根本就找不到祖師了。
是啊,他邊走邊疑惑,邊疑惑邊走,越走越疑惑,越疑惑越走。最終,他推開了山門,隨後便愣住了,孫悟空是萬萬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後,這裡已經是一片狼藉。師父沒了,師兄弟們也沒了,他能看到的,只是一片廢墟及廢墟上面的蜘蛛網。
孫悟空不死心,他又跑到後山,也就是當年他賣弄自己武藝被祖師教訓,也是他第一次見到祖師的地方。可惜,那裡依然是一片廢墟,滿地灰塵,師父確實不在了。
可以說,到這時,氣氛又烘托到極點了,是啊,畢竟曾經在這裡生活了十來年。而祖師不僅賜給了孫悟空名字,還教了他一身武藝和做人做事的道理。菩提祖師就是孫悟空最信任的人,也是此時落難的他能求助的救命稻草,可惜全都破滅了。
到這時候,孫悟空才真正感覺到了恐懼,一向桀驁不馴的他是真怕了,也意識到自己從前和現在是真真做錯了。終於淚水再也忍不住了,孫悟空腿軟跪地,淚流滿面的他望向遠方,連喊了三聲:
「師父,師父,師父……」
就像當年你不聽父母勸告,執意要退學創業,並揚言,不出人頭地絕不回來。雖然在此期間也輝煌過,但最終還是落入了低谷,陷入了絕境。最後猶豫再三,還是決定回家看看,可惜,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五、
是啊,此時的你,面對這座布滿蜘蛛網的老房子,除了呼喚親人,還能幹啥?
心被掏空的孫悟空,痛苦地倚在一座亭子的柱子下,這時候再回憶之前的點點滴滴,悔意浸滿心頭,是啊,自己是真錯了,從而喃喃自語:
「終生果然不再見我……終生果然不再見我……」
如果到這裡就完了,那真是小看86版西遊記的編劇了,同樣是把孫悟空孤獨無助的氣氛烘托到極致後,天空突然就傳來一個聲音:
「悟空,你知罪嗎?」
天吶,這句台詞一出,連我的內心都為之一顫,是啊,此時此刻,菩提祖師根本就不用多說,只需問一句,你知錯了嗎,就勝過了千言萬語!
是啊,這種情況下,孫悟空還有其他的回答嗎,沒有,我們心中想的答案,就是最終的答案:
「弟子知錯了!」
而菩提祖師得到這個答覆之後,還能怎樣,只得嘆一口氣,心軟下來,並給孫悟空再次指了條明路:
「茫茫南海,必有醫樹仙方!」
在這個過程中,菩提祖師根本就沒出現,但是孫悟空卻完成了自我的救贖,相信這一次之後,他是真正知道自己錯了,一定不會再意氣用事。
孫悟空就像我們一樣,當我們老去時,是否還會想到這個地方,也就是斜月三星洞——心,這裡藏著曾經的我們,然而,卻再也回不去了。
六、
央視西遊記中,不僅有對孫悟空心路歷程的描述,對唐僧同樣有著深刻的形象塑造。
比如女兒國一難,在原著中,女兒國這裡其實就是瞎胡鬧,整個國家的女人就沒有一個是正常的。城外面的,整天想著男人,好不容易逮到一個,不僅要壓榨他,還會割下其器官做成標本。城裡面的,也是整天想著人種,好不容易逮到一個,面都沒見呢,就要嫁給他。
很多人說,取經路上最難過的一難就是女兒國,那是因為他看過央視西遊記,若是看過原著後,再這樣問他,估計答案就完全不一樣了。
是啊,原著中的女兒國國王哪裡有一點國王的樣子,反而字裡行間透露出風塵女子的形象。而且,她也並沒有對唐僧動情,只不過想著的是陰陽配合,永傳帝業:
「寡人以一國之富,願招御弟為王,我願為後,與他陰陽配合,生子生孫,永傳帝業……」
並且,這種言論的發表可不是在見到唐僧之後,而是剛剛聽說了有這麼一個人,就迫不及待的要嫁。
面對這麼不矜持的女王,其手下人更不矜持,沒等得到唐僧的答覆,就跑去回女王,毫不避諱談論這種事:
「主公佳夢最准,魚水之歡就矣。」
可以說,他們之間的感情毫無徵兆,莫名其妙就要嫁唐僧,唐僧又一百個不願意娶,好不容易騙上了車子,女王還當著眾臣的面舉止輕浮:
「女王看到那心歡意美之處,不覺淫情汲汲,愛欲恣恣。」
七、
眾所周知,從唐僧出生到成佛,一共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而跟女兒國國王牽扯的這一難叫「西梁國留婚」難。
自古就有一句老話,叫英雄難過美人關,跟其他要取唐僧元陽的女妖不同。西遊記設定的這一難,對象是女兒國國王,是人類,而且並不是要吸取元陽修煉太乙金仙,而是打算跟唐僧白頭偕老的。
按理說,這一難也應該是唐僧最難過的一難,而且只能通過自己去度難,徒弟們是幫不上忙的。可是,看過原著後就會發現,這根本就稱不上一難,因為自始至終,唐僧就對女兒國國王毫無感覺。國王的舉止越輕浮,唐僧對其排斥也就越大,根本就看不出有多難來。
但是,經過央視西遊記這麼一改編,唐僧師徒在女兒國停留的這段時間,才真正體現了,唐僧度過這場情關之難。
跟原著不同,書中的女兒國國王還沒見到唐僧呢,就喊著要嫁,本身目的就不明。而劇中的女兒國國王,是先見到了唐僧,並對其一見鍾情之後,才決定要嫁他。所以,一開始大家的焦點就集中在「情」字上,而並非什麼託夢給國王,說來了一個男人。
原著中的唐僧在見到女兒國國王之前,就遭受了懷孕之苦,且從幫他的老婆子那裡得知了女兒國的真相:
「若還到第二家,老小眾大,那年小之人,那個肯放過你去!就要與你交合。假如不從,就要害你性命,把你們身上肉,都割了去做香袋兒哩。」
八、
在這種情況下,可想而知唐僧面見女王時,心裡想的是什麼?
央視西遊記中,則略過了這一段,直接讓唐僧師徒進城面聖了。當一表人才的唐僧突然出現在女兒國國王面前時,女王當時就看呆了,連唐僧連喊三聲都聽不到:
「貧僧唐三藏參見女王陛下!」
後來唐僧也偷偷抬眼瞅了一眼女王,也愣了一下,隨後便迅速低下頭,不敢再看第二眼。有了這個鋪墊,才有了下朝以後,女王偷偷畫唐僧畫像的場景。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正因為白天有了這一眼,才有了晚上女王做夢跟唐僧騎馬又遊園。在遊園時還有了一個小細節,那就是作為剛登基的女王,竟然換下了紅內金外裝,改成了綠裝。相反,唐僧卻穿上了一身紅,頭上貌似一個王冠,披風隱約露出了龍紋。
如果說,白天的女王,雖然想嫁唐僧,也派出了女太師去試探唐僧,但最終因為唐僧喝了子母河水肚子疼的事給耽誤了,沒問成。但等到女王做了這個夢之後,她才正式確定,這是天意,是上天把唐僧送到她面前的,於是借唐僧剛墮胎,身體需要療養為由,將其請到了宮裡居住。
這樣也就給他們倆的單獨相處創造了機會,也就有了女王跟唐僧單獨游御花園的經歷,倆人舉止親密,伴隨著那首經典歌曲,倆人感情急速升溫:
「鴛鴦雙棲蝶雙飛,滿園春色惹人醉。悄悄問聖僧,女兒美不美?女兒美不美?」
九、
也就是說,劇中女兒國國王跟唐僧的感情,並非命中注定,而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感情逐漸升溫,這也是其他女妖所不具備的條件。
在遊園後,女王說了一通話,表明了他們倆其實都是獨孤的,算是不算表白的表白:
「為什麼世間還有像我們這樣的孤男寡女,不能成雙成對,為什麼御弟哥哥甘願守孤燈伴古佛,單宿單飛呢?」
這之後,才有了女太師前去求親,而且,整個過程,女王只跟太師一個人講過,透露出小女生的嬌羞。而並非原著中,見到唐僧後,女王大喊大叫,當著滿朝文武大臣的面,要跟人家陰陽結合。
面對女太師的求親,其他人還在疑惑,到底是給誰求親呢,孫悟空倒是點破了玄機:
「師父逛了通御花園,這親事嘛……」
但這裡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難的抉擇在晚上,唐僧受邀去參觀國寶,也就是去看躺在床上風情萬種的女王。
這是他們倆單獨相處的第二個場景,雖然嘴上不敢說啥,但是動作卻出賣了唐僧,在女王去挑蠟燭的時候,他就已經偷偷看了好幾眼。這個表情也被女王看在眼中,所以她心中的勝算又多了幾成,隨後便是一場經典對話。唐僧說,自己四大皆空,塵念已絕,無緣消受這人間富貴。
女王卻反問他:
「你說四大皆空,卻緊閉雙眼,要是你睜開眼睛看看我,我不相信你兩眼空空。」
十、
有了這話,唐僧更不敢睜眼了,一個勁念「阿彌陀佛」。是啊,你都不敢睜眼看我(女王),還說什麼四大皆空呢?
唐僧心理防線在崩潰中,睜眼又看了女王一眼,更是把持不住,汗流不止,最終回了一句,就算睜眼看你了,又能怎樣呢?
女王這才問出了最想問的話,你到底喜不喜歡我?言外之意,你若是不喜歡我,為什麼要跟我一起逛御花園,你要是不喜歡我,為什麼今晚來赴約,你要是不喜歡我,為什麼偷偷看我?
但是,唐僧卻迴避了問題,並沒有正面回答:
「女王陛下,貧僧已許身佛門,並與大唐天子有諾在先,還望女王陛下放了貧僧西去,來世若有緣分……」
也就是說,唐僧是默許了自己喜歡女王,但是一方面自己已經許身佛門,另一方面又跟大唐天子有約,所以不敢留下來,若是有來世……是啊,既然提到若有來世,那只能說明今生已經動心。
但是,這句話之後,女王再跟他有肢體接觸,唐僧竟然不再拒絕。眼看著唐僧就要淪陷之時,那個該死的蠍子精出現了,一下子擄走了唐僧。
編劇沒有讓唐僧回話,沒有回話,就是默許。與此同時,也藉助蠍子精跟唐僧的話語,透露剛才的畫面:
「你剛才和那女王軟語溫存柔情蜜意,怎麼對我不理呀?」
唐僧回答的是:
「人妖豈能相提並論!」
跟原著不同,蠍子精被降服之後,唐僧並未再跟女王相見。而央視西遊記中,唐僧又回到了女王面前,但是誰也不知道他們後面說了什麼,又發生了什麼。這裡全都略過了,畫面一轉就到了女王給唐僧的通關文牒蓋印的畫面,眼神中依然透露著不舍。
是啊,他們之間到底怎麼啦,為什麼女王突然就放唐僧走了呢?又為什麼,女王再次穿上了第一次出場時的紅內,金外的衣服?
這段空白,恰恰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懸念啊,是啊,唐僧究竟怎麼回答的女王提問,讓女王下定了決心?
是不是驗證了,因為愛你,所以才要放你自由?
唐僧師徒臨走時,豬八戒見女王依依不捨的告別,還說了句女王真多情,孫悟空馬上回了一句:
「不是她多情還惹不出這麼多事來。」
這恰恰證明,唐僧動搖了,不然不會出現這麼多事!
央視西遊記確實經典!